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应用抗生素管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的方法与疗效。

  • 标签: 抗生素 血液透析 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理盐水较肝素钠用于静脉留置针管是否更安全有效。方法将64例意识清醒配合、出凝血机制止正常、无出血性疾病和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临床输液方法的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2例。观察组采取生理盐水进行管,而对照组采取肝素钠的稀释液进行管,分别观察留置针的留置和平均管的时间、堵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留置针的留置和平均管的时间以及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在静脉留置针的管应用较肝素钠更安全有效,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生理盐水 肝素钠 静脉留置针 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用于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血液透析室共有60例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管。结果60例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管后,堵管率明显降低,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且是一种很好的管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肝素钠 颈内静脉长期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应用尿激酶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将50例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研究组(以肝素加尿激酶混合液定期管),对照组(以纯肝素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kt/v,堵管次数、血流量是否充足,出血等指标。结果规律性尿激酶管组患者导管血流量、kt/v、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常规肝素管组。结论规律性尿激酶管可使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延长,同时可提高患者透析血流量,提高透析效率及充分性。

  • 标签: 规律性尿激酶封管 血液透析 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时,用不同管液对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以指导临床为循环内科患者采用适宜的管液。方法将1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B组采用50U/ml的肝素液管,C组采用75U/ml的肝素液管,观察三组病例静脉留置针在三天内、第四天再通障碍率及五天主动拔针的比较。结果A、B、C三组再通障碍率以及达到五天主动拔针率两两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天内再通障碍率A>B>C,第四天再通障碍率及五天主动拔针率C>B>A。结论用75U/ml的肝素液为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循环内科患者进行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优于50U/ml的肝素液,50U/ml的肝素液优于生理盐水。

  • 标签: 封管液 循环内科 静脉留置针 肝素 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两种管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给予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患者33例,遵循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儿出生后6小时内均予脐静脉导管插管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0.9%生理盐水封管液进行管,对照组给予10U/ml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管。结果通过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给予0.9%生理盐水封管液进行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 封管液 0.9%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ST)与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CST)三年后封闭剂的保存情况。方法89名7~8岁,平均7.5岁儿童,采用半口对照法,分别在左右两侧第一恒磨牙采用不同的窝沟封闭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封闭剂的保留情况。结果EST组与CST组的封闭剂全部保存率在术后半年和一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年两组封闭剂完整保存率分别为91.76%和82.35%,术后三年的则分别为91.18%,和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长期临床效果看,EST的封闭剂保存率高于CST。

  • 标签: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 封闭剂临床保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潜阳髓法治疗老年性夜间口干症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性夜间口干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患者采取潜阳髓法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人工唾液、漱口水等。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7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阳髓法治疗老年性夜间口干症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 标签: 潜阳封髓法 中医 老年性夜间口干症 纳气归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枸橼酸钠溶液在血液透析临床留置导管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9.10-2021.10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双盲法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3例/组,对照组采用4%枸橼酸钠溶液管,实验组使用肝素钠溶液管,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导管堵塞率3.03%、出血率6.06%、感染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30.3%、12.12%(P

  • 标签: 4%枸橼酸钠溶液 血液透析 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冲管维护中应用按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使用按压法冲管维护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法、行动实验法随机按1:1比例分为常规组(n=100)、研究组(n=100)。常规组采用单纯冲管手法,研究组采用按压法。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留置时间、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留置时间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冲管维护中应用按压法,可减轻疼痛,延长留置时间,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冲封管维护 按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5年7月17日某大学学苑工地西配套楼防水保护施工现场,两名工人在涂胶、粘贴防水保护膜作业时发生职业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作业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简介:本文总结了十年来11例新生儿胃壁肌缺损引起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存活率45.5%。分析了新生儿胃穿孔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强调应在确诊后短期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认为新生儿的出生胎龄、起病至手术治疗时间、术前体温情况及血pH值以及有无其它合并症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

  • 标签: 胃壁肌层缺损 胃穿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头颅CTA扫描成像方式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峰值跟踪法和阈值测试法进行实时检测,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环所有患者均呈清楚显示,实时血管阈值组测试大脑前动脉的CT值为163HU-303HU,平均235HU,峰值跟综法组测试大脑前动脉的CT值为166HU-304HU,平均230HU,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6CT头颅CTA扫描成像的方式可节省造影剂量,采用实时血管阈值测试法,可降低受检查的照射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16层CT头颅CTA扫描成像方式
  • 简介:报告1例棘松解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男,80岁,因左颢部皮肤斑块伴疼痛1年余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增生,角化过度,棘松解,基底层不典型细胞向真皮上部生长。免疫组化检查示.CK(+)、P63(+),ki67约20%(+)。诊断为棘松解型光线性角化病。

  • 标签: 光线性角化病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256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人体的皮肤在外界环境的影响,很易受到伤害,出现衰老、缺水、长痘等皮肤问题。我们皮肤包含很多层组织肌理,其中较为重要且常见的一是角质,这保护膜的存在,让皮肤可有效对抗外界灰尘与紫外线的长期侵害。本文对基础皮肤护理以及角质保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仅供专业人士的参考与指导。

  • 标签: 皮肤护理 角质层 基础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缺损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7-2012年11例本症患儿的临床及相关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存活,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原因为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及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及早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抗感染、抗休克和术后管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胃穿孔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8螺旋CT检查以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疑患有输尿管结石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用128的螺旋CT为这些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在128例患者中一共诊断出116例患者患有输尿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是100%。结论在临床中对患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予以128螺旋CT的方法,确诊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输尿管结石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