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今天我既作为一名作者,也作为一名读者来参加《回族研究》百期纪念学术研讨会,心情非常激动,也十分荣幸。首先我代表内蒙古学术界向《回族研究》出刊100期表示热烈地祝贺!《回族研究》创刊25年来,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的百花园里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可谓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这25年来,《回族研究》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在杨怀中先生这位学术大师的引领下,《回族研究》已成为回族学研究和培养回族学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 标签: 《回族研究》 回族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高层论坛 纪念 百期
  • 简介:《孝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内容看,《孝经》应该是先秦两汉时期"经过几代儒家人物的增删、润色与整理"而成。以孔子、曾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虽然也有忠孝相通的观念,但是,其关注重点是家庭伦理;《孝经》中,事亲之孝只是立论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内容是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因此,《孝经》完成了儒家孝道由家庭伦理向政治理论的关键性转变。秦汉以后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提倡的正是《孝经》之"孝",因此,其与原始儒家孝道思想渐行渐远也就不足为怪。

  • 标签: 《孝经》 孝治 家庭伦理 政治伦理
  • 简介:“性”作为名词的语法范畴,是法语学习的难点。类型语言学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发现“性”也存在于其它语族的语言中,同时也对“性”做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语义基础、词形基础和无理据基础。法语的词性属于第三类。证据既来自现代印欧语,包括法语,也来自词性从古印欧语到拉丁语再到现代法语的演变。在教学中,传统的词性记忆法是以正字法为基础的词形做依据,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语音或许是词性记忆的更好途径。

  • 标签: 词性 语义 词性 无理据 语音基础
  • 简介:当代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在其世俗化建构的表象下,其重建、复兴、重释、变异等过程都是在心灵传承机制的整合作用下进行的;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对后现代语境中民族传统信仰的复兴与重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和典范作用。

  • 标签: 布洛陀 信仰重构 内在机制 意义与反思
  • 简介:对于中国边疆学的建立与发展来说,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研究都是无法一步跨过去的.既有的对拉铁摩的研究,或囿于各自理路,或碍于翻译问题,在其核心思想的把握上,都有某种难通的困境.笔者查对他的相关英文原著,集中解读其以“内边疆”(InnerFrontier)、“外边疆”(outerFrontier)为核心概念建立起来的边疆概念体系,一探其打通古今、实现中西概念对接的堂奥.笔者体会,他的上述研究框架可以用“双边疆”(doublefrontiers)范式来命名.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预见性,但也并不是没有僵化的地方,表现就是困于“蒙古”不“属于”“中国”的成见,完全漠视了喀尔喀蒙古对于清朝经略西北而言的“过渡地带”的地位,只是把它作为“外边疆”.拉铁摩尔的“双边疆”范式可以改造成为中国边疆学建构的基本认识框架.

  • 标签: 内边疆 外边疆 双边疆
  • 简介:在贵州当前兴起的傩戏热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彝族的“撮泰吉”活动,是颇为引人注意的。这项活动虽一直在当地流传,过去却为人们所忽略,研究很少.现在,以它独特的民族形式、新颖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将促进对于彝族这一活动的研究工作的开展。1987年11月,笔者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观看了彝族的“撮泰吉”活动.现根据个人的初步认识,把“撮泰吉”活动在民族学上的意义:“撮泰吉”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习俗,在彝族社会中的产生以及它的表现形式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 标签: 撮泰吉 彝族社会 板底乡 民族学意义 扫寨 云南晋宁
  • 简介:作为社会行为发生的起点到底具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又如何考察一个社会的构成中最根本内涵?这个起点又如何成为及维持既有的共同价值?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MartinHeidegger)是第一位藉由“住”与“在”之间的知觉所持续在人类心理无限广延想像中的空间直觉,和隐藏在知觉及怀旧的综合情愫间的缝隙,这种既已在记忆中又已为界定的时间内容,进行了诠释学的考

  • 标签: “安居” 客家传统民居 全球化 文化人类学 社会学 文化差异
  • 简介:吴县东山是太湖东北部的一个半岛,风景如画,物产丰饶。自古以来,这里经济发达,人文荟萃。东山修志有悠久的历史,自唐代《洞庭记》始,前后有17部志书付梓问世。特别是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徐乾学招集名儒硕彦,群集于此,三易寒暑,修成《大清一统志》和《明史》,更是名垂千古。新编《洞庭东山志》,1991年正式出版,得到社会各界关注,

  • 标签: 东山镇 方志馆 《大清一统志》 《明史》 爱国主义教育 徐乾学
  • 简介:文章对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内公开出版的汉藏语比较研究成果①进行梳理,发现这10年间我国汉藏语比较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术成果丰硕,认为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有助于把握中国藏语文研究发展的动向,对今后的藏语文研究工作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 标签: 汉语 藏语 汉藏语 比较研究
  • 简介:美国革命后,印刷文化得到极大发展,各类印刷品的发行和流通遍及城乡各地。其间妇女话题的不断出现、女性读者的迅速增长以及女性作者的积极参与,成为这一时期印刷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妇女在印刷文化中的参与不仅体现出社会上新的妇女观念的出现,更表明女性开始从传统的私人领域走向开放的公共领域,从而使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生活呈现出新的面貌。

  • 标签: 印刷文化 美国妇女 公共生活
  • 简介:新时期以来围绕秦至清的社会属性问题,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近年来,李振宏教授发表了系列论文,认为秦至清的中国社会是典型的"皇权专制社会"。他的论证是从国家政体角度考察秦至清的社会性质的,是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在重建中国历史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讨论沉寂多年的情况下,这一观点值得重视,尤其是他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即研究重大历史问题,首先应当谋求在方法论上实现突破;社会性质的宏观研究必须回归到历史层面的实证研究;历史研究要有整体性思维。

  • 标签: 李振宏 皇权专制社会 实证 整体思维
  • 简介:杂佩,作为一种赠物,见于《诗经·郑风·女日鸡鸣》,是小件玉石饰品的类名,根据材质、色泽、形状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诗经》中多有其例。杂佩及其馈赠,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通过对涉及杂佩馈赠行为的诗篇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与大件玉器的进献、赠送不同,馈赠杂佩的行为多发生于非正式礼仪场合,尤其是男女之间的幽会偶遇。杂佩是定情之物,象征着两情相悦、倾心相许,杂佩的赠送和接受标志着情侣关系的认定。

  • 标签: 杂佩 琚瑀 赠物 定情之物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南阳已发现的12座汉代彩绘画像石墓的基本情况,总结南阳汉代彩绘画像石墓在时代、分布、彩绘内容、彩绘方法、墓主人地位等方面的特点,并就彩绘画像石的主要设色分析色彩在生死观念、辟邪升仙、阴阳五行及天人感应三方面的象征意义

  • 标签: 南阳 汉代彩绘 画像石墓 色彩
  • 简介:60年前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不仅为现代国际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更是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实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打开了中国对非外交的新局面;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在“和平共处”和反对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万隆会议所确立的万隆精神对当今的中非关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万隆会议 周恩来 纳赛尔 中非关系
  • 简介:中国历史上的民间信仰,由于受到"神道设教"的影响,大多具有明显的国家意识.不过,在民间信仰的传承过程中,神灵的象征意义是极为复杂多变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对普通民众而言,灵异传说与乡土观念构成了地方神崇拜的主要动力.因此,深入考察民间信仰的象征意义与传承过程,有助于揭示区域社会文化的发展机制.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溪显应庙莘夫人崇拜的历史考察,分析地方官、士绅与乡民对待莘夫人崇拜的不同态度,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意义与传承过程作一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传承过程 信仰象征意义 历史考察
  • 简介: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是加强海外客家华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保护好海外客家山歌资源,运用山歌在海外客家族群中的情感纽带作用,对推进海外客家华侨华人的统战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新加坡,对新加坡客家山歌的文化资源和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围绕海外统战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探索了客家山歌在新加坡统战工作中的运用与保护策略,以期在实现海外统战发展的同时,客家山歌也能够得到良性的传承与保护。

  • 标签: 客家山歌 海外统战 新加坡 海外传播
  • 简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之状态直接影响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民族文化关系是一种极为重要之因素。应该说清代的民族文化关系对我们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清代满族在坚持本民族文化并对其他民族文化采取了尊重态度的同时,自觉而主动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使各民族文化能够在基本良好的状态下继续与发展,从而稳定了社会和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并因此增强了中华民族意识。

  • 标签: 清代 文化关系 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