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本土社会力图在一个“时空压缩”的“超空间”时代中,保存其自身基于地方意义的身份认同。哈维认为,一切基于地方意义形成的认同都是反动与禁锢的。他提出,应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出发,理解地方差异的形成,从而理解地方建构中的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建构。但马西则在批判哈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进步)的地方感理论,指出应从多样的社会建构出发,理解地方性的形成过程。马西认为,地方的本质特点包括:开放以及与外界密切的社会联系;地方本身是一个过程,认同在不断的再建构过程中;地方内部具有其认同的多样性;进步的地方感并不否认地方性的存在等。基于马西的进步地方感理论,研究通过对广州关于移民以及粤语传承问题讨论中出现的话语进行的文本分析,指出广州本地社会在上述讨论的过程中,其少部分话语已经呈现出进步地方感所批判的禁锢性,因此需要在重新认识地方的过程中加以修正。

  • 标签: 地方 地方认同 全球(进步)的地方感 哈维 马西
  • 简介: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是一个大国,而不是一个强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陷入质量、平等和就业等多重困境。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有关,又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阶段有关。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

  • 标签: 高等教育 改革 大众化 反思 科学发展
  • 简介: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民族精神 历史特点 理论和方法
  • 简介:一、现阶段县级市志编纂理论研究概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地方志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有关县级市志的研究成果也随之增多。就笔者所见,近年来相关成果主要有:梁佐现发表的《续修县级市志篇目设置探微》①、来新夏的《评说铜仁市志》②、

  • 标签: 编纂理论 县级市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研究成果 地方志工作 篇目设置
  • 简介:桂学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地区的地方学,同样具有学术研究的普遍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特征。无论是广西桂学研究文献和地域文化资源,还是广西沿边沿海的区位,都暗藏着深刻的跨文化、跨地域比较的元素和特征。跨文化的比较文化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现和掌握桂学的文化发展规律,彰显其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丰富性;有利于凸显桂学研究的特色。

  • 标签: 桂学 跨文化 比较文化学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简介: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有一定的启示.特纳认为“边疆”是美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文明进步.事实上,边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边疆的拓殖、经营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 标签: 特纳 边疆假说 中国边疆研究
  • 简介:章学诚的史学批评理论内容丰富,从经世致用的史学批评目的论,到注重史义,到区分文史关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史学批评体系。他还提出史学编纂的基本要义和原则,强调史学家修养和正确开展史学批评的方法,在300年前,能有这样的关于史学批评的完善意见,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是中国史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成就和高峰。回顾和反思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当下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的研究是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 标签: 章学诚史学批评 《文史通义》 史义 史德
  • 简介: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外对经济地域(区域)及其类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对经济地域的概念、类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试图为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地参与区域经济实践作出一点努力与尝试

  • 标签: 经济地域类型 区域经济学 区域政策
  • 简介:最近,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在总结两轮修志成果时发现,第二轮修志编纂的其他志书(指除地方综合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外的志书,下同)比首轮修志明显减少,而且至今很少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有编纂志书的意愿,即使个别单位有编纂志书的想法,也迟迟不见行动。据对萧山两轮修志编纂的其他志书统计。第二轮修志编纂的其他志书23部,比首轮修志减少32部。

  • 标签: 地方志 杭州市萧山区 企业事业单位 二轮修志 地方综合年鉴 社会团体
  • 简介: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走向分权的趋势以及学校管理的本位化,学校的教育人员被赋予了更多治校的权力,自然必须要负起应有的绩效责任。教育的松绑和权力的下放要求各级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与责任要相符,以此来保障和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所以教育绩效责任体系的建立值得提倡和重视,因为它有利于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标签: 绩效责任 学校管理 中小学 教育品质 评价标准
  • 简介:竹建构对建筑发展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也是建筑学研究最有潜力的方向之一。从当前国内外研究出发,指出竹建构体系研究的必要性,进而从建构的视角出发,提出材料的选择优化、结构形式研究、关键节点构造方法、空间形式的创新和表达等支撑体系建设的4个研究方向,并就每个方向的内容作了细化分析,以期为竹建构体系研究提供一个前瞻视野。

  • 标签: 建构体系 结构 节点
  • 简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公民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职责和施政的重要目标之一。怀远县文广旅新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群众的切实需求,分别从创新服务,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创新监管,规范文化民生工程;创新宣传,传播持续发展正能量等层面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 旅游品牌 文化民生工程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土族民间叙事诗所塑造的各种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所体现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探究从中反映出的土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

  • 标签: 土族 民间叙事诗 形象体系 特征
  • 简介:藏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同时也有其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献。本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吐蕃时期的历史文书表明,至少在公元9世纪,藏族已形成其风格独具的历史编撰体系了。

  • 标签: 传统史学 历史编撰 敦煌石窟 吐蕃 藏族 史学观念
  • 简介:<正>我国民俗学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一段行程上,尽管中间经历了一些曲折或一时的后退,但它植根于民间,它的生命力一直是旺盛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俗学作为民间传承的一部分,跟民间文艺同样地繁荣滋长。有些地方成立了民俗学学术团体,特别是1983年全国性的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成立了,许多地区民俗学会和民俗社团相继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有中国特色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 体系 风俗习惯
  • 简介:作为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却始终拒绝承认自己的“哲学家”地位,这是汤一介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个难题。我们需要郑重地面对这个难题.认识到汤先生思想的基本底蕴是平正的理性精神,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接受则决定了汤先生的思考方向。汤先生尝试将传统及现代思想整合进一个综合的系统当中,且一直关注体系化哲学的建构,但又未采取体系化哲学的写作方式: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抱有对于体系化写作的流弊的顾虑,另一方面还源于汤先生在最后几年里开始深入思考如何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生发出人类普遍价值的问题,而这又和他创建真正的中国解释学的探索紧密相关。总之,汤先生的思想是诠释的、体系化的系统综合,尽管这一思想的综合并未完成,却给后来的思想者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 标签: 理性精神 唯物辩证法 天人合一 体系化哲学 中国解释学
  • 简介: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备条件。但现实情况是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立法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从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拓宽筹集渠道等方面,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发展。

  • 标签: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不平衡
  • 简介:现阶段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存在监督机制软化与虚置、工作机制运转不畅等问题,高校要加强对惩防体系建设的力度,采取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健全制度、加强落实、强化监督、规范程序,切实的保证高校各项事务健康、有序的运行。

  • 标签: 高校 腐败 权力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