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从事儿童诗写作的王宜先生,因为在儿童的语言中间沉浸过久,哪怕一个"调皮的小逗号"从诗歌里逃走了,他都充满着深深的惋惜。过了好多年,诗人在他家老屋的泥墙根下,找到一只被小红皮靴踩死的蟋蟀,他又猛然想到,这只蟋蟀

  • 标签: 儿童诗 诗歌语言 写作 蟋蟀 成人 诗歌世界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对齐如山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研究产出的文献也越来越多,但大部分研究文献,都对齐如山大加赞扬,突出其功绩,不惜忽略史实,实有夸张不实之处。2013年到2014年,傅谨先生在《读书》杂志上就此问题发文,进而引发了对齐如山先生再评价的一场风波,钟鸣先生、梁燕女士纷纷撰文回应争鸣。本文从对齐如山再认知的角度出发,试图不夸张、不歪曲地对齐如山进行观照,并借傅谨先生的《读书》风波,提出对现今研究夸张、结论不实情况的看法。

  • 标签: 齐如山 梅齐关系 《读书》风波
  • 简介:一部打造了三十年的《张演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原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云南战神、盐神、水神张刚刚去世,我便从中共中央给张的悼词中看到了这个名字身后的巨大价值,便开始收集、采访张事迹,以便做好准备进行一些创作。经过十余年的深思熟虑与构思之后,我选取了张人生中最辉煌的20天打造了中篇历史小说《血战禹王山》,连载于《边疆文学》1994年第3、4期;文章发表后,当年曾参加抗战的184师攻打禹王山时的尖刀连连长、后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李佐将军读后,给予了我较高评价。1995年,《红河文学》又刊载了《胜利大突围》,同样受到了好评。之后的1999年3月,我又出版了描写张前半生的长篇小说《绿林中将》,为张诞辰一百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2000年该书获得了“云南第二届军事文学奖”。但更重要的是我想把《血战禹王山》拍成电视剧,为云南人争回一口气。

  • 标签: 历史小说 云南省 张冲 抗战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经验,对深层搅拌+锚杆喷锚网基坑支护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进行探讨。

  • 标签: 深基坑支护 施工质量 监控
  • 简介:孙绍先生在《美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问题》一文中,多次提到"一元价值""多元价值"等概念,而孙先生对一元价值的理解却有飘忽不定之嫌。本文意在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三维价值观视角,探讨语文教育形塑国民性格的意义,使语文教育抛弃各种偏见,避免意气之争,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大潮中去。

  • 标签: 语文教育 一元价值 多元价值 三维价值观
  • 简介:羽箭公元200年夏日,吴郡丹徒(今江苏镇江东南)郊外驻扎着一支军队,中军帐内躺着一位脸缠白布的年轻将领。青年将领眉宇间的英气还没有被病势完全掩盖下去,但谁都看得出来,留给这位青年将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此

  • 标签: 孙策 历史进程 江南地区 孙权 江东 将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孟子就曾说杨朱和墨子‘是禽兽也’,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古代儒家皆以其认同之人伦秩序(相关的概念包括︰仁、义、礼、五伦)分判人与禽兽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公路桥梁工程规模和基建地区的扩大,已经陆续遇上了复杂的岩溶问题。本文依据笔者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我国溶洞地区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时常见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预防出现事故并提高施工质量的各项施工措施。

  • 标签: 溶洞地区 钻孔灌注桩 措施
  • 简介:该文认为,在《怀念铎》一文中,巴金反复提及的一件事,是三十年代中期围绕《文学季刊》停刊,发生在他和郑振铎之间的思想冲突,以及他对郑的批评。批评的原因,在巴金误认停刊《文学季刊》是郑的主意,并对他当时热衷搜集、翻印古印的文化态度颇怀成见。

  • 标签: 《怀念振铎》 民族文化 巴金 民族生存 重新思考 《文学季刊》
  • 简介:史学观念最终决定史撰的表现形态。中国翻译文学史的撰写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科理论的支撑,虽有局部史料汇编的精彩,但总体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提升。谢天、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2004)视翻译文学史为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文学影响史,从而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独树:史撰内容上,涵盖作家、作品与事件三要素;体例编排上,承认并突出“披上中国外衣的外国作家”作为翻译文学史另一主体的地位;史学叙述上,彰显交流史、关系史与影响史脉络,史学分期重证据实。因此,这次史学实践定会给中国翻译文学史的理论深入和实践开拓带来新的刺激和推动,给后续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认识和经验。

  • 标签: 史学观念 中国翻译文学史 体例编排 史学分期
  • 简介:苏州地区文化是江南文化的典型,它与明末清初小说的发展和新变具有密切的关系。《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 标签: 17世纪 小说 苏州地区
  • 简介:读孙绍先生的《〈三国演义〉:审美与道德的错位——兼与刘再复商榷》,觉得五味杂陈。乍看孙绍对三国人物的性格分析,层层递进,颇为生动;继而看到他对鲁迅、胡适一干人不作分析的否定,顿感不妙;等读到他对刘再复《双典批判》逐步升级的批评讽刺时,心中感觉到一种荒唐:孙绍明知刘再复的《双典批判》不是文学研究,而是文化批判之作,是对《三国演义》中腐蚀社会人心的权谋法术及社会影响从事文化批判,却借用文学鉴赏否定刘再复的思想文化论述,并且牵强附会地给对方设置罪名。

  • 标签: 孙绍振 刘再复 《三国演义》 文学批评 文化批判 错位
  • 简介:新世纪诗歌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回顾与反思的地方。鉴于此,《诗探索》理论卷于2011年设立"世纪初诗歌(2000——2010)八问"专栏,请诗人、诗评家就新世纪诗歌的若干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总结近年诗歌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今及以后诗歌良好生态的形成有所助益。本期参加者是几位近年较为活跃的诗歌研究者和评论家,依年龄为序分别为:沈奇、陈超、罗亚、赵思运、吴投文、张立群、霍俊明、刘波、卢桢、杨庆祥。

  • 标签: 诗歌精神 杨庆祥 沈奇 霍俊 诗探索 张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