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碳热还原法,得到的碳化钒型纳米粉体为V(C,N),主要颗粒的粒径在100~160nm之间,制得了含铁中间合金.并用金相显微镜、X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样品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碳化钒 纳米 中间合金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纳米碳酸钙对粉煤灰混凝土各龄期的劈拉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掺入纳米碳酸钙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劈拉和抗压强度,且对早期力学性能影响优于后期。纳米碳酸钙还可以细化孔径,提高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次数,延缓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衰减。

  • 标签: 粉煤灰混凝土 纳米碳酸钙 抗压强度 抗冻融性能
  • 简介: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复杂、三维纳米结构的可编程自我组装。以DNA为构造单元,合成方法已经发展到了可生成二维设计机构和某些三维结构的阶段。Douglas等人介绍了对脚手架式DNA折纸方法的一种优化,

  • 标签: DNA结构 纳米技术 合成方法 形状 特定 三维结构
  • 简介:分别采用LPR-SC-MS/TE法制备一种亚波长结构金属薄膜:铜纳米线/金属膜复合结构。在这种复合结构中,铜纳米线平行镶嵌于金属膜中。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复合结构膜的形貌及光学吸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采用LPR-SC-MS/TE法制备的铜纳米线/金属复合结构膜中仅同质的铜纳米线/铜膜复合结构在656nm波长处出现一个明显的SPR共振吸收峰,而异质的复合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未出现SPR共振吸收峰。

  • 标签: 铜纳米线/铜膜复合结构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 LPR-SC-MS/TE法
  • 简介: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氯化物LaCl3,制备了纳米晶体镍,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镀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结果表明:添加LaCl3可以明显提高镀层表面光洁度、耐蚀性能,在加入1g/LLaCl3时,镀层具有最佳耐蚀性能.

  • 标签: 电沉积 纳米晶体镍 稀土 耐蚀性
  • 简介:采用两步法制备了钴-水纳米流体,对纳米钴粒子的质量分数、粒径以及纳米流体的温度、pH值影响基液粘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的粘度随着纳米颗粒的添加不断增加,温度为40℃,钴粒子质量分数为0.01%时,其粘度相比去离子水提高了0.61%,而质量分数增大到0.1%时,其粘度比去离子水提高了6.43%。温度越高,钴-水纳米流体的粘度越小,并且质量分数越大的纳米流体,温度对其粘度的影响越大,粒径越小的钴-水纳米流体粘度越大。

  • 标签: 热工学 纳米流体 粘度 太阳能
  • 简介:新出现的树枝状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空腔结构、多核中心、表面多官能团、天然的纳米尺寸以及非生物材料的性质,使得它有望成为一种新一代药物和基因载体.本文综述了树枝状聚合物在药物和基因载体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近况,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其合成方法.

  • 标签: 纳米载体 药物 树枝状聚合物 基因载体 非生物材料 空腔结构
  • 简介: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纳米WC-6Co复合粉烧结的影响.采用CSS-44100型万能材料实验机进行抗弯强度测试.材料的硬度通过HR-150A型洛氏硬度仪测量.分别在S-3400N型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和二次电子模式下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形貌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在1460℃时,晶粒分布均匀,材料的孔隙率最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当在1460℃烧结时,较低的孔隙率和显微组织分布均匀导致材料有较高的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的继续增加,晶粒聚集长大现象严重,孔隙率增加,导致材料的抗弯强度大幅降低.当烧结温度在1460℃时,材料有较高的硬度和断裂韧性.

  • 标签: 纳米WC-6Co复合粉 真空烧结 烧结温度 孔隙率
  • 简介:用沉淀法制得SiO2-WO3纳米粉体,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杂,对其进行了XRD物相分析,以TEM观察其形貌并测得平均粒径,结果表明,沉淀法可获得单斜晶系和三斜晶系共存的WO3纳米粉体,晶粒尺寸随SiO2掺杂量增加而减小,所得粉体粒径范围20-30nm,粒度均匀.

  • 标签: 三氧化钨 纳米粉体 二氧化硅 沉淀法
  • 简介: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冰醋酸为螯合剂,盐酸作催化剂,乙醇作溶剂,通过适当控制反应条件和调节反应组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并对纳米TiO2进行一系列测试和表征。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纳米TiO2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元素组成符合TiO2的成分组成;XRD图谱显示了纳米TiO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了晶型转变,即其晶型结构受煅烧温度的影响明显。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纳米TIO2 粉体制备 影响因素 结构表征 缩聚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推进,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情形之下,石油工业需要加大油田的采收量,才能较好地满足国家建设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纳米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要论述了纳米技术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油藏表征探测与调剖堵水方面的应用,期待能为油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王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3-07-27
  • 出处:《建筑实践》 2023年第5期
  • 机构:摘 要:施工的劳务人员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是将材料用于施工现场的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到认真的检查、从而确保进入现场的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进入工地现场的材料,并且要合理地使用,从而降低材料的损耗,保证能达到工程的计划实现。材料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用价格便宜、质量好的施工材料来满足建筑施工的制造过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物资的使用控制,才可将材料的成本控制在最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油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画种,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油画技法,因为其画面品质优异所以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因此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艺术遗产。但传统油画材料技法也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绘画材料的多元化以及材料间相互结合运用的今天,我们需要让油画创作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载体,将各种新材料新技法运用到传统油画媒介中,给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从材料语言的角度探讨传统油画技法的性质、当代绘画材料的运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

  • 标签: 传统油画材料 当代绘画材料 多元化 运用研究
  • 简介:分析了以传统材料力学授课方法的弊端,讲述材料力学在材料成型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对其专业相关课程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材料力学 教学改革 案例式
  • 作者: 王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3-07-13
  • 出处:《建筑实践》 2023年第5期
  • 机构:摘 要:施工的劳务人员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是将材料用于施工现场的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到认真的检查、从而确保进入现场的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进入工地现场的材料,并且要合理地使用,从而降低材料的损耗,保证能达到工程的计划实现。材料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用价格便宜、质量好的施工材料来满足建筑施工的制造过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物资的使用控制,才可将材料的成本控制在最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纳米Co3O4前驱体,用DTA、XRD等手段对前驱体的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是无定形沉淀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前驱体先脱去自由水和吸附水,在321℃下分解为Co3O4,在920℃下转变为CoO粉体。

  • 标签: 沉淀法 Co3O纳米粉体 前驱体
  • 简介:采用一种快速、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合成Ag纳米粒子,以酒石酸钠为绿色的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在水相中还原硝酸银溶液。对还原剂的用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进行了初步优化,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透射扫描电镜(TEM)以及动态光散射仪(DLS)等手段对合成的Ag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Ag纳米粒子的形貌基本为球状结构,粒径大小为30-50nm;在420nm处具有明显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能够在水中稳定存在14天而吸光度无明显变化。

  • 标签: AG纳米粒子 酒石酸钠 绿色还原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