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不同强度超声对AZ80镁合金熔体进行处理以改善合金的凝固组织。当施加的超声强度为30.48W/cm2时,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由未经超声处理时的303μm降低为148μm。为了进一步了解超声改善镁合金微观组织的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超声声压对空化泡行为的影响,并且对熔体中的超声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熔体内不同位置所受的声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位置上的铸锭试样的晶粒细化程度也不同。随着超声强度的增加,声压值增加,而合金的晶粒尺寸则随之降低。

  • 标签: 数值模拟 声压 超声处理 晶粒细化 镁合金
  • 简介:针对AM60B合金在环境温度25~200℃、载荷12.5~300N的条件下进行干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磨损率增加;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为25℃时275N,100℃时150N,200℃时75N。在低载荷(〈50N)下,200℃下的磨损率低于25℃和100℃的。在轻微磨损阶段,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磨损。当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开始时,剥层磨损发挥主要作用,剥层磨损是从基体内部发生的剥落。随后,塑性挤出磨损作为严重磨损出现,同时伴随着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厚的、硬的摩擦层通过限制磨面的塑性变形来阻碍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

  • 标签: 镁合金 干滑动磨损 氧化 摩擦层 磨损机制
  • 简介:在含有10%硫酸、5%硼酸和2%磷酸的混合电解液中,对2024-T3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使用电化学阻抗频谱分析研究阳极氧化处理后合金的腐蚀行为。利用塔菲尔图和盐水喷雾技术进行对比发现,与只用磷酸或硫酸和硼酸的电解液相比,使用含有10%硫酸、5%硼酸和2%磷酸的混合电解液阳极氧化处理后的2024-T3铝合金,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和持久性。该电解液可以替代普遍用于阳极氧化铝合金的铬酸盐浴。

  • 标签: 阳极氧化 2024-T3铝合金 混合电解液 EIS
  • 简介:通过对TC4钛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图片的研究,提出一种对金相定量分析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以ImageJ软件为工具,采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增强、阈值化、图像分割等数字化处理方法,计算出钛合金组织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α相所占比例,以及金相分析中其他的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可实现对TC4组织金相图片的处理,在TC4棒材锻件中α相占49.38%,长短轴比为1.458。

  • 标签: TC4 金相分析 数字图像处理 ImageJ软件
  • 简介:日本研究人员近日表示碳化钨添加物有助于提高含碳纳米管连接部位的强度。在最近的试验当中,日本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添加碳化钨添加物能够有助于提高其机械的操作性能、导电性能,改善原有连接部位的金属强度不足情况。

  • 标签: 金属强度 碳纳米管 添加物 硬质合金 日本 连接部位
  • 简介:通过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使一种Al-Mn-Fe-Si合金获得了不同固溶液和不同尺寸及数量的弥散析出相,包括铸造态,一种富含高密度、细小、弥散相的状态,另外一种状态则仅有少量、相对粗大的弥散相。采用EBSD技术系统研究冷轧后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以及初始组织状态对再结晶动力学、再结晶晶粒形貌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结晶动力学、最终微观组织和织构由加工条件和合金的初始组织和固溶度决定。高密度弥散析出相阻止形核,显著阻碍软化过程,最终得到粗大的狭长晶粒以及P和ND-rotatedcube织构。在没有预先存在的细小、稠密的弥散相并且在退火过程中弥散相析出数量很少的时候则能更快完成再结晶并得到均匀、细小的等轴晶以及显著的立方织构。

  • 标签: 铝合金 Al-Mn-Fe-Si合金 再结晶动力学 微量化学 析出相 再结晶织构
  • 简介:研究2124铝合金在蠕变时效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蠕变量和蠕变速率随着时效时间、温度、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硬度随着时间和应力的增加呈类似于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实验温度185~195℃范围内,温度对硬度的影响不大。当蠕变条件为200MPa、185℃、8h时,试样得到最佳的力学性能,此时试样基体内同时存在强化相S"相和S'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外加应力能促进析出相的析出和长大,基体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应力位向效应。

  • 标签: 铝合金 蠕变时效行为 时效强化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工艺参数
  • 简介: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方法在TCA钛合金试样上制备WC耐磨层,研究了不同配比WC和钛基钎料混料的钎焊工艺性以及耐磨层的耐磨性,同时分析了钎焊热循环对基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比混合耐磨填料时,随着钎料含量的增加,耐磨层钎焊成形的工艺性更好,在相同工艺下钎焊的耐磨层中缺陷含量越少;随着混合耐磨填料中WC含量的增加,其耐磨性也随之增加。大面积高频感应钎焊耐磨层时,对基体组织影响较大,对基体的组织影响距离为:钎焊一次热循环为2mm以内,而钎焊热循环2次和3次时则在3mm以内。

  • 标签: 高频钎焊 TC4钛合金 WC耐磨层 耐磨性 显微组织
  • 简介:本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DZ621镍基高温合金在1100℃/60MPa持久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其断裂后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合金在持久变形中γ'相在弹性能和外加应力作用下通过扩散形成垂直于拉应力方向的筏形。筏形方向与合金的错配度和外加应力的方向有关。合金经1220℃/4h/AC+1150℃/4h/AC+870℃/24h/AC热处理后,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能。合金断口形貌表明,裂纹源于铸造缺陷和碳化物,并在持久过程中通过各小裂纹的连接扩展,导致合金最终断裂。断口表面出现许多形态和尺寸大小不均的韧窝,显示韧性断裂特征。

  • 标签: DZ621合金 持久 组织 断口
  • 简介:第一批φ266mm的铝合金棒缓缓地从铸井中吊出,标志着铸造厂φ266合金棒试生产一次成功。这是目前铸造厂继φ120、φ150、φ174、φ203之后的又一新规格。

  • 标签: 铝合金 铸造厂 试生产 山西
  • 简介:对超细Fe基预合金粉对切割花岗岩锯片锋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预合金粉在胎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适量的Co可以防止锯片在切割高硬度花岗岩时产生的“烧刀”现象。同时,在Fe、Cu、Ni和Sn混合粉组成的胎体中,选择较细粒度50/60的金刚石可以适当提高锯片的切割效率。

  • 标签: 预合金粉花岗岩金刚石锯片锋利度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数学模型,以研究20mm厚2219铝合金板在电子束焊接过程的热传递、流体流动以及匙孔的动力学行为。采用一种能够实时跟踪匙孔深度的自适应热源模型来数值模拟电子束的加热过程。由表面张力、热毛细力、反冲压力、流体静压力以及热浮力等诱导的不同涡旋的热和质量输运作用与匙孔演变相互耦合。详细分析了一系列物理现象,包括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的匙孔钻取、塌陷、重新打开、准稳态过程、回填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深度方向降低的电子束热流能减慢反冲压力的匙孔钻取速度,并促进准稳定状态的出现。在准稳定状态出现之前,匙孔会发生塌陷并加剧涡旋流体输运的复杂性。最后,所有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 标签: 热传递 流体流动 匙孔动力学 电子束焊接 质量传输 涡旋
  • 简介:利用多道次降温热轧工艺得到的AZ31镁合金板材用于后续的一道次冷轧实验,单道次冷轧极限提高到41%。在多道次降温热轧工艺中,采用大的道次变形量进行轧制得到的终轧板材的织构强度较弱,得到的织构强度仅为一般AZ31轧制板材的1/3~1/2。研究表明,即使得到的板材的晶粒尺寸较为粗大,但是弱的织构仍有利于冷轧成形性的提高。对AZ31镁合金板材织构形成的变形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AZ31镁合金 织构控制 冷成形性 加工硬化
  • 简介:通过AFM、交流阻抗谱及扫描Kelvin探针技术,研究硼酸对7050铝合金硼酸?硫酸阳极氧化膜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硼酸-硫酸阳极氧化体系中,硼酸不会改变氧化膜阻挡层的结构,但会显著影响氧化膜多孔层的结构形式,进而影响氧化膜的耐蚀性。在0~8g/L的范围内,随着电解液中硼酸含量的增加,氧化膜的多孔层电阻增大,电容减小,表面势正移,孔径缩小,耐蚀性变好。在高于8g/L时,随着硼酸含量的增加,氧化膜的孔隙变大,阻抗变小,电子逸出功降低,耐蚀性变差。

  • 标签: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硼酸
  • 简介:采用原位电阻法、选区电子衍射(SADPs)、透射电镜(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一种Al-Zn-Mg-Cu合金从固溶温度经不同非线性冷却条件冷却至室温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引入相对电阻的概念描述不同非线性冷却中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由Zn、Mg原子的定向扩散转变为S相的析出。在中温区间内,在较快的冷却条件下,η相首先在Al3Zr弥散粒子和晶界上形核,在较慢的冷却条件下,S相析出,异质形核产生的粗大第二相粒子会导致合金的力学性能恶化。在低温区间,GP区、η′和η相都有可能均匀地析出。

  • 标签: AL-ZN-MG-CU合金 组织演变 非线性冷却 电阻率 力学性能
  • 简介:剪切冲孔试验(SPT)适用于表征各种材料的剪切性能,尤其是受到体积限制的材料。本文研究AZ80镁合金的屈服和极限剪切强度与各种参数(间隙、模具直径和样品厚度)之间的关系。此外,基于Mohr-Coulomb理论,在剪切冲孔试验中引入了相对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合适的间隙/片材厚度比范围为2%~10%。为了在剪切冲孔试验中提供单剪切应力状态,需要选择的模具直径/片材厚度比为2:1~10:1。基于Mohr-Coulomb理论预测,得到室温剪切冲孔试验的最优参数为:样品厚度0.5mm,间隙25μm,模具直径2mm。通过铸态AZ80镁合金的剪切屈服强度换算得到其抗拉和抗压屈服强度的平均换算系数分别为1.70和3.09。

  • 标签: 剪切冲孔试验 Mohr-Coulomb理论 剪切性能 AZ80镁合金 数值模拟
  • 简介:采用EBSD技术研究Al-(Mn)-Fe-Si合金等温退火后的再结晶晶粒结构。统计研究表明,在无沉淀反应条件下,在大于临界直径(约1.1μm)的颗粒相周围形成P取向({011}?566?)晶粒的频率约为2%。晶粒总数量密度与P、立方取向({001}?100?)晶粒的数量成线性关系。再结晶晶粒的总数量密度及典型取向(P、ND旋转立方{001}?310?、立方)晶粒的数量密度随轧制应变量增加而增加,并服从指数规律。

  • 标签: 再结晶织构 铝合金 颗粒激发形核 EBSD
  • 简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样品分别在573、723和873K时效2h。在573和723K时效的镍钛样品中,可以观察到2个R相变体,而且这2个R相变体与B2基体之间的取向关系可以确定。在573和723K时效的镍钛样品中,细小均匀的Ni4Ti3沉淀相与B2奥氏体基体之间保持共格关系。在873K时效的镍钛样品中,可以观察到Ni4Ti3沉淀相在晶粒内部和晶界处析出,不均匀的Ni4Ti3沉淀相与B2基体之间保持共格、半共格和非共格关系。对于873K时效的镍钛样品,加热时发生B19’马氏体向B2奥氏体转变的一阶相变,但在冷却时发生B2-R-B19’的二阶相变。723K时效的镍钛样品在冷却时也表现出B2-R-B19’的二阶相变,但在加热时发出B19’-R-B2的二阶相变。对于573K时效的镍钛样品,由于Ni4Ti3沉淀相周围的局部应力不均匀和局部成分不均匀,则其发生三阶相变。

  • 标签: 形状记忆合金 镍钛合金 马氏体相变 热处理 显微组织
  • 简介:汽车轻质化的发展趋势是一场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新技术革命。在近期内,汽车重量是燃料经济性方程的几个关键变量之一。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性(CAFE)标准规定到2025年时客车的燃料经济性为(平均)50英里每加仑以上。同时,要促使更多客户选择燃料经济性更好的汽车。这些措施迫使OEM在考虑现在和今后车型的燃料经济性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因素,于是汽车轻质化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铝合金加工 燃料经济性 汽车重量 可乐 山特 新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