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治疗药物监测(TDM)实验室技术研讨会暨TDM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2年4月14日在天津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出席会议的有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张相林主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 实验室技术 TDM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方法适用性试验,加强对方法适用性试验的重视。方法通过对检验方法的选择、建立和确认等方面对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展开研究。结果药品微生物计数方法的适用性试验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质量控制。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检查 方法适用性
  • 简介:我院作为精神专科医院,血锂浓度为常规检测项目,现将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服用碳酸锂的住院患者血锂浓度的常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口服碳酸锂的住院患者190例,男性106例,女性84例,年龄(37±12)岁,病程6~53个月。

  • 标签: 血锂浓度 碳酸锂 精神病患者 浓度监测 2009年 治疗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我国频繁发生问题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已经上升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的社会焦点问题。重新构建适应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无疑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领域全新的研究课题,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检验 风险监测 评估 食品安全战略 焦点问题
  • 简介:目的分析该院连续5年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1526株大肠埃希菌,在尿液标本(33.6%)中检出最多,科室分布以普外科(24.2%)、泌尿外科(17.2%)和急诊科(13.8%)为主;其中ESBLs阳性率51.8%,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检出3株(0.2%,3/152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已经出现耐药菌株,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其在医院内的流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参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八点法对指尖血糖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血糖监测法+常规八点法对指尖血糖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11例,低血糖检出率为35.48%;对照组患者低血糖3例,低血糖检出率为9.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48,P=0.0151<0.05)。两组患者24h平均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曲线下面积、血糖值标准差、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以及日内血糖平均漂移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强化治疗的过程中,以动态血糖监测法检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可以提高患者的低血糖检出率,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动态血糖监测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合理用药
  • 简介:为了加强旅客餐车餐具的消毒监测及管理,对大同铁路分局98-2000年旅客餐车餐具消化监测统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热力消毒和化学消毒的旅客餐车餐具样品合格率为100%、94.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特快列车的餐具消毒合格率为99%,与其它旅客列车餐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推广使用热力消毒,领导重视,加强监督管理是提高旅客餐车餐具消毒效果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旅客餐车 餐具 消毒 1998-2000年 大同铁路分局 饮食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30例,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乳酸,并对比乳酸水平同患儿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同存活组患儿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儿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治疗之后乳酸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显高于存活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6h以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休克预后以及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监测 动脉血乳酸 儿童脓毒症 乳酸清除率 休克
  • 简介:目的观察现代化内镜洗消中心对内镜(胃肠镜)有效消毒灭菌效果。方法采用四槽清洗消毒法和内镜洗消中心清洗消毒两种方法对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按卫生部标准监测,60件使用四槽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8.3%,60件使用内镜洗消中心消毒合格率为100%。结论运用现代化内镜洗消中心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可以提高内镜消毒效果,提高内镜使用率。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我院共分离细菌42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78株(80.28%),革兰阳性菌830株(19.7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居前6位,为我院临床常见细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等临床常见发酵菌,亚胺培南仍是耐药率最低的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对葡萄球菌属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当务之急。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2015年元月份开展项目培训,到4月28日将12个监测点已完成调查的电子设备IPAQ及相关过程资料报送中国疾控巾心控炯办,历时4个月,在各地的支持下,我省顺利完成2014年度湖北省成人炯草流行监测项目。

  • 标签: 监测点 湖北省 成人 烟草 电子设备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的342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对173例患者的342例次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342例次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测定值在50~100μg/ml的有150例次(占43.86%),〈50μg/ml的有159例次(占46.49%),〉100μg/ml的有33例次(占9.65%)。结论:丙戊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对丙戊酸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酶放大免疫法 丙戊酸 血药浓度监测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ADR的相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该院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68份,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结果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用药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品种类(P〈0.05);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外用及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或器官(P〈0.05)。结论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测,规范用药管理,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用药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检验科标本,分析致病菌株及细菌耐药性。结果①共分离出200株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37.5%,革兰阳性菌125株,占62.5%。②葡萄球菌类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均比较高。②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67.0%、67.0%、64.0%、62.0%、30.0%;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43.0%、40.0%、22.5%。③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医院应加强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全面提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疾病治疗提供客观指导。

  • 标签: 临床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特别是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前哨,是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和社会进步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ADR监测工作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在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际,本文试图在总结过去、分析当前、展望未来之基础上,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核心能力的逐步提升和重点转移,将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划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得出监测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级阶段建设,正迈向以深化评价能力为特征的发展阶段的结论。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