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钠镁(FDP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自大鼠颈总动脉插入尼龙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脑缺血,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脑缺血10min后给予400mg·kg^-1FDPM,400mg·kg^-1FDP及30mg·kg^-1MgSO4,分别于脑缺血1h再灌注2h,5h和23h分别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并于脑缺血1h再灌注23h时测定脑梗塞面积及脑组织MDA含量,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FDPM降低脑血一再灌注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塞面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减轻光镜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其作用强于FDP或MgSO4,结论:FDPM可显著保护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其作用优于单用FDP或MgSO4。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镁 脑缺血 1 6-二磷酸果糖 硫酸镁
  • 简介:目的:于在体水平观察藏药独一味胶囊对大鼠实验性PTCA术后再狭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体重260-280g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TCA模型组、独一味胶囊(0.50、1.25、2.50g/kg)组,共5组,每组24只,各组均于PTCA术前5天灌胃给药,每天1次。最后一次给药2h后手术,取大鼠,分离左颈总、

  • 标签: 藏药独一味胶囊 大鼠 实验性PTCA术后再狭窄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考察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ICR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200mg·kg-1×3),于末次给药后2h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300mg·kg-1,观察动物状态,禁食18h后处理动物,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H.E.染色考察肝脏病理状态,Westernblot法分析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300mg·kg-1能引起小鼠显著毒性和肝脏损伤,动物死亡率达41.67%,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及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以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50、100、200mg·kg-1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肝毒性有显著保护作用,能降低小鼠死亡率,降低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血清ALT、AST及LDH的升高,改善肝组织病理状态。初步机制研究显示,双环醇可降低凋亡相关蛋白FasL的表达,上调PI3K和connexin-43的表达。结论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组织细胞间缝隙连接有关。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双环醇 药物性肝损伤 胞间缝隙连接通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用于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的脑神经保护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颞颧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病理情况、眼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的行为能力、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膜瘤(8例)是临床病理中最常见类型,眼肌运动神经功能1级者(12例)显著多于治疗前1级者(4例);Karnofsky表现评分,90分者(10例)和80分者(8例)显著多于术前90分者(0例)和80分者(2例);10例肿瘤全部切除,8例肿瘤近似全部切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未出现1种以上;术后随访期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死因在于肺衰竭。结论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治疗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脑神经,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 海绵窦眶尖肿瘤 脑神经保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方不同有效成分群对冠脉左前降支造成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组对大鼠冠脉结扎所致的心肌梗塞范围、心律失常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血清SOD,MDA,LDH酶活性及心肌组织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群各组均能明显对抗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大鼠心肌梗塞范围,降低心律失常室速(VT)和室颤(VF)发生率,升高血清SOD,降低MDA、LDH的含量,保护心肌细胞。结论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群组均能够减轻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其调节血清SOD、MDA、LDH,减轻缺血后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关,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冠心丹参方 冠脉左前降支 急性心肌缺血 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5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S-Ⅳ(20、40、80mg/kg)组。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指数、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糖和肾脏指数以及血清中MDA、Scr、BUN和24hUAER含量显著升高(P〈0.01),T-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TGF-1、Nrf2总蛋白及核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AS-Ⅳ(40、80mg/kg)组MDA、Scr、BUN、24hUAER含量显著降低(P〈0.01),AS-Ⅳ(80mg/kg)组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AS-Ⅳ(80mg/kg)组TGF-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rf2总蛋白、核蛋白及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AS-Ⅳ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氧化应激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黄芪甲苷 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
  • 简介:目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将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B、C、D和E组(n=10)。A、B、C、D组分别于造模后0.5h、1h、1.5h、2h通过尾静脉给予3mg/kg的依达拉奉,E组于造模后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梗死后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A、B、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低于E组(P〈0.05,P〈0.01),其中B组与E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B组低于A、C、D组(P〈0.05,P〈0.01),B组与D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对大鼠MCAO模型,依达拉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其神经保护作用有治疗时间窗。

  • 标签: 大鼠 Sprague-Dawley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依达拉奉 神经保护药 治疗时间窗
  • 简介: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谷氨酸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O/EB双染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AnnexinV/PI染色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在0.1~10μmol/L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天麻素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活性氧(ROS)的累积,降低谷氨酸诱导的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在0.1~10μmol/L剂量呈量效相关性。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天麻素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的生成,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抑制Caspase-3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

  • 标签: 天麻素 谷氨酸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评价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连续给药18d,观察给药后各实验组大鼠的存活率;SD大鼠进行CLP手术后每日尾静脉给药一次,于术后28、52、76h观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采集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匀浆,测定白介素-1(IL-1)、IL-6、IL-10、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GMB1)、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及脑尿钠肽(BNP)等因子的水平。结果:大鼠连续给药18d,诺新康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脓毒血症大鼠的生存率;大鼠连续使用诺新康3次后,治疗作用进一步体现,表现为较为全面地改善左心功能指标,显著降低除IL-1及IL-10以外的所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P〈0.01)。诺新康的治疗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心肌病理学分析的结果亦支持这一治疗特点。结论:诺新康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在连续用药3次后效果最好。

  • 标签: 诺新康注射液 脓毒血症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积雪草苷(AC)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积雪草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积雪草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2.5、5.0、10.0mL/kg体质量的剂量连续ig药液14d,药液质量浓度1.5mg/mL。其他各组同时点ig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基因(Bcl-2)和与Bcl-2相关的x蛋白(Bax)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中LDH、CK-MB活性及MDA的量(P〈0.05),升高血清中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中CRP水平(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积雪草苷各组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上升(P〈0.05),Bax表达水平下降(P〈0.05),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积雪草苷预处理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抗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及抗炎症反应等机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积雪草苷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凋亡 C反应蛋白 脂质过氧化物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致兔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百草枯染毒组、乌司他丁干预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每组10只。单纯百草枯染毒组及乌司他丁干预组以35mg·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干预组注射百草枯1h后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乌司他丁100ku.kg^-1,以后每天注射1次。染毒3d后给予每只兔子行肾脏动态容积CT扫描,观察肾组织血流量(renalbloodflow,RBF)变化、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经耳缘静脉采血2mL检测血清肌酐(Cr)。结果:与对照组和干预组相比,单纯百草枯染毒组RBF明显下降及Cr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RBF亦有下降、Cr亦有升高。光镜下单纯染毒组可见大量肾小球内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等;干预组可见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肾小球内皮细胞无明显改变;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清晰。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改善肾脏循环以促进百草枯的排泄.产生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百草枯 肾组织血流量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红参中间体对普罗帕酮所致大鼠急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研究红参中间体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致大鼠急性心力衰竭。用BL-420E生理记录仪系统观察记录红参中间体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结果:红参中间体可迅速(5min内)恢复心力衰竭大鼠的心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红参中间体对普罗帕酮所致的大鼠急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红参中间体 急性心力衰竭 大鼠 心率
  • 简介:加入WTO后,专利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深入了解专利知识,灵活运用专利策略,尽快实现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专利法对制药领域发明的保护概况,以及制药领域包括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专利的保护对象,通过回顾国内制药行业在专利方面所存在的创新意识不足和专利意识谈薄等问题,对于我国制药行业如何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利用专利战略应对加入WTO后的新局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

  • 标签: 药物 专利保护 现状 新药 研制 专利策略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皮肤保护剂对预防老年人皮肤伤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电、心脏持续监测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每组50人。对于对照组,70%的乙醇用于清洁患者皮肤,并在患者皮肤涂上3M液体绷带后贴上电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皮肤损伤发生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小时治疗后,6小时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很大(p < 0.05);48小时观察组的皮肤损伤率(2.00%)低于观察组(20.00%),治疗效率(98.00%)仍然高于观察组(80.00%),生活质量分数高于观察组,但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3M液体绷带可以减轻患者消除电极时的疼痛,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使用乙醇擦拭患者皮肤的比例为70%。

  • 标签: 皮肤保护剂 预防 持续心电监护 老年人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当前的医疗活动,更加关注患者作为个体的感受,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尽最大可能降低患者不适,让患者能够安然度过治疗阶段,医护人员也能够将精力放在治疗方面,减少安抚患者的工作量。为了提高医疗用品的保护功效,开展各类创新产品设计,为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送上实用、有效,让人舒适安心的产品。下文以约束手套创新设计为例,探讨强化保护功效的医护用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医护用品 保护 约束手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8-2022.8}在我院实施人工流产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择例数为94例,根据进入医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育能力保护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保护占比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8-2022.8}在我院实施人工流产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择例数为94例,根据进入医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育能力保护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保护占比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采用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规范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科室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再运用基于舒适护理的保护性约束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满意度、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约束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约束、住院以及拔管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舒适护理 保护性约束 神经外科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