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ZA-1偶联剂在两种加成型硅橡胶及两种丙烯酸树脂之间交叉使用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ZY—1硅橡胶与A-2186硅橡胶分别与临床中常用的热凝丙烯酸树脂和自凝型树脂制成硅橡胶一偶联剂一丙烯酸树脂粘接试件,分别测试试件粘接强度。选择ZY-1组进行热氧老化试验。结果:四组硅橡胶偶联剂粘接系统中,ZY-1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A-2186组(P〈0.05)。热凝和自凝丙烯酸树脂对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无显著影响。所有实验组的破坏方式均为内聚破坏。热氧老化处理后ZY-1丙烯酸树脂粘接试件的粘接强度与未老化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结论:丙烯酸树脂材料的种类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不大。两种不同的加成型硅橡胶与ZA-1偶联剂交叉使用时粘接强度略有下降,但粘接效果不影响临床使用。热氧加速老化实验使ZY-1加成型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强度有所提高。

  • 标签: 偶联剂 弹性聚硅酮类 丙烯酸树脂类 抗剪切强度
  • 简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定于2008年12月12-15日在广州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种植新材料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修班(编号:2007-08-05-019国;项目负责人:陈卓凡)。内容

  • 标签: 临床应用 医学教育项目 口腔种植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将3种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和1种聚酸改性复合树脂与传统玻璃离子材料在美学效果方面作一比较。材料和方法对187例牙颈部V类洞修复体进行了18个月以内的临床观察。用于审美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色彩匹配性、半透明性或阻光性以及表面粗糙度。结果测试材料显现出明显不一致的结果。总的来说,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和聚酸改性复合树脂的美学效果与理想的美观要求相距甚远。在临床观察期间,修复体外观的美学效果严重损坏,其主要原因是修复体边缘着色、半透明性及阻光性的改变以及修复体表面粗糙度的迅速增加或磨损。本研究中的所有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和聚酸改性复合树脂的美学效果优于传统玻璃离子材料。结论此类复合材料适用于美观要求不很高、而且易于操作的部位,并有可能保障较持久的功能效果。

  • 标签: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 聚酸改性复合树脂 牙颈部 V类洞缺损 修复 审美指标
  • 简介: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积极准备、认真申请组建的“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建设,这是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第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北京大学的第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北京大学 医疗技术 实验室 数字化 工程
  •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 标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异体移植材料 病例系列 联合重组 骨增量 拔牙后
  •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 标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异体移植材料 病例系列 联合重组 骨增量 拔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