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山区基层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病原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药敏结果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最新规则评价;采用WHONET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结果:COPD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1.0%),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41.9%,产ESBL细菌检出率达44.4%,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达13.3%、20.0%。结论:我院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的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的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的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保留,并发展为固定捐献者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842人来本站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实施献血前、中、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2006、2007、2008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初次献血者保留为固定献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7.95%、72.33%、87.36%。结论: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保留,对稳定固定机采血小板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保留 固定 机采血小板
  • 简介:自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献血法》,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在这支可贵的献血队伍中,少部分志愿者在献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精神、身体、采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周围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出现献血后头晕、心慌等不良反应,甚至献血不成功。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