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单纯吞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仅接受单纯吞咽治疗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单纯吞咽治疗组基础加用醒脑开窍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频荧光造影(VFG)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FG评分均显著升高,SWAL-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单纯吞咽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治疗后VFG评分[(5.46±2.04)分比(6.54±2.75)分]升高更显著,SWAL-QOL评分[(741.33±25.92)分比(632.54±26.77)分]降低更显著,P依次=0.032,0.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吞咽治疗组(93.88%比75.51%),P=0.014。结论:与单纯使用吞咽治疗仪比较,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更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eclottingtime,ACT)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08~2012年共4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LT计数和年龄分为4组: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I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Ⅲ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Ⅳ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4组肝素化后5~10min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ACT〉480s为抗凝满意;ACT〈480s为肝素相对耐药;如追加肝素至50~60mg/kg后ACT仍达不到480s,则为肝素耐药。结果Ⅳ组与Ⅱ组相比,AC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6.12±201.93)svs.(837.02±150.54)s,P〈0.05];且肝素相对耐药(ACT〈480s)发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11/83)vs.1.1%(2/187),P〈0.05]。Ⅲ组与I组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PLT计数增高且年龄〉14岁患者,容易引起ACT缩短,引发肝素相对耐药可能性较大。而年龄〈14岁,即使PLT计数偏高,也较少出现肝素耐药。

  • 标签: 体外循环 血小板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肝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不予以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心理护理 降压药物
  • 简介:许多冠心病患者因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得以生存,但因为影响本疾病发生、发展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健康教育可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死亡[1]。集束化干预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治疗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二级预防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7%(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针对性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术2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置入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及等渗盐水组(6只)、NaHS干预组(6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NaHS干预组立即腹腔注射NaHS(25μmol/kg),等渗盐水组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均1次/d,共注射7d。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作其他处理。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结果①等渗盐水组[(133±12)kU/g]和NaHS干预组[(229±21)kU/g]SO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297±24)kU/g],等渗盐水组SOD水平低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等渗盐水组[(55.4±6.2)μmol/g]和NaHS干预组[(22.5±7.9)μmol/g]MD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6.1±1.3)μmol/g],等渗盐水组MDA水平高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等渗盐水组[(88±15)个/mm2]和NaHS干预组[(156±19)个/mm2]神经元密度低于假手术组[(237±25)个/mm2],等渗盐水组神经元密度低于NaHS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 标签: 硫化氢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降纤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减少uPA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降解.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纤酶 局灶性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桥病变介入治疗再狭窄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症状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95%)者17例作治疗组(A组),对照组选择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例(B组),两组均应用普通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两组介入手术均成功,两组支架植入后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A组6个月内8例(47%)出现再狭窄,B组8例再狭窄(14.8%),A组和B组再狭窄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中再狭窄病人均再次接受治疗。平均随访20月,A组8例中7例未再发生支架内狭窄及心绞痛事件,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B组再次介入治疗6例中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结论心肌桥病变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好,远期支架内再狭窄较高,需再次介入治疗

  • 标签: 心肌桥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并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敏感指标已达共识。近来研究表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 脑利钠肽 预测价值 PEPTIDE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顽固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顽固性心衰)疗效.方法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方法治疗25例顽固性心衰病人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过CRRT治疗后,症状与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显著增加.结论CRRT能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较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能有效地纠正心衰.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近期心脏结构影响。方法2007-2009年80例PDA患者(男32例女48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以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未闭动脉导管直径平均为(4.6±2.1)mm,应用封堵器直径平均为(6.4±3.6)mm,5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余均封堵完全。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36.6±5.5)mmHg降至(25.3±3.65)mmHg(P<0.05),术后3d超声心动图检查示除3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外,其余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左室舒张末径和E/A值分别由术前(48.6±8.3)mm和96±25/63±16降为(39.6±6.3)mm和78±13/52±10,其中年龄较大者E/A变化较明显,左室缩短分数由术前38.7%±6.5%降为28.3%±5.9%,术后射血分数平均下降18.6%。72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无缺损,无肺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血流速度、左房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径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年龄小者肺动脉内径改变明显。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PDA患者封堵治疗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且早期治疗更佳。

  • 标签: 封堵器 心脏结构 动脉导管未闭 术后 患者 残余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以及心肌缺血影响。方法8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稳心颗粒治疗组40例和慢心律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9克,3次/d;对照组加服慢心律150mg,3次/d,疗程2周,观察2组室性早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5%,症状改善为95.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5%,症状改善为77.5%;经治疗后血LDH、CK-MB、cTnI含量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和心肌酶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拔罐与VSD不同类型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选取119例慢性创面患者,将纳入患者先按照病情分为浅溃疡组、简单窦道组和复杂窦道组,各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拔罐组和VSD组两个亚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面积比例、细菌培养阳性及疼痛评分。结果对于浅表溃疡及简单窦道患者,拔罐组疗效与VSD治疗组疗效相当;对于复杂窦道,只有VSD治疗是有效。结论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 标签: 拔罐 VSD 慢性创面 创面愈合
  • 简介: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状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和B组32例,A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加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B组只给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均较治疗前好转,且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抗抑郁药物和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比对单纯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前B型钠尿肽 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肌筋膜激痛点引起慢性颈部疼痛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12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斜方肌患者随机分为5组,1组在激痛点注射生理盐水,2组在人体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3组在中上斜方肌(E点)注射生理盐水,4组在E点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5组在E点和斜方肌下部进行0.5%利多卡因联合注射治疗(F点),对比五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主、客观疼痛程度。结果五组患者治疗主、客观疼痛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5组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均较其他四组患者轻,其次为4组患者、2组患者,1组、3组患者主、客观疼痛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肌筋膜激痛点引起慢性颈部疼痛患者多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疗效确切。

  • 标签: 肌筋膜激痛点 慢性颈部疼痛 利多卡因 应用价值
  • 简介:人类生存与死亡,是个永恒的话题。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死亡普遍认识是心跳、呼吸停止造成不可逆后果。而对于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医务工作者来说,医学终极目标是运用科学技术,以保障人类健康,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在人类对生命不懈追求和死亡终极挑战中,作为生命终点———死亡医学科学问题,也在被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死亡科学界定,既要体现对生命尊重,也要反映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从心肺死亡标准到脑死亡标准模式转换,是医学人类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化结果。传统死亡标准是以心肺功能停止为标志,也就是心肺死亡标准[1-4],即所谓呼吸、心跳停止。这个标准非常直观,它不仅是医院临床判断指标,也是公众认可生命终点。它作为唯一死亡标准,长久以来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但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生命支持手段不断被强化,因此,单一心肺死亡标准发生了问题。临床上出现了这样现象,由于各种原因,在某些脑部遭受致命性损伤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患者脑部虽然已完全不可逆地停止了生命活动,但是其器官在现代医学强大支持手段下,患者心、肺、肝、肾这些重要器官功能仍可延续或部分被替代[4]。以至于看起来...

  • 标签:
  •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CAG)在临床普遍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局部包扎方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1],但是仍有出血、疼痛、麻木、肿胀及紫绀等局部并发症[2]。临床观察到,随着局部加压时间延长,患者舒适度明显下降,出现恐惧、烦躁、焦虑,频繁呼叫医护人员,甚至影响进食及休息。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有效能减轻患者痛苦压迫止血方法,我科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止血器气囊首次减压时间伤口止血情况及局部并发症情况,及患者舒适程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压迫型止血器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胃溃疡溶栓及介入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差异及其机理。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吉林中心医院以及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及消化内科在院患者病例,试验分为GU(胃溃疡)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程为2周。结果①两组人群经比较显示,经冠脉介入治疗及溶栓治疗GU组患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90±17)U/g、过氧化氢酶(CAT)(1399±90)KU/L、磷酸肌酸激酶(CK)(500±50)U/L活性均优于对照组:磷酸肌酸激酶CK(758±20)U/L,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51±18)U/g,过氧化氢酶CAT(1100±30)KU/L,P〈0.05。②GU组提示胃泌素升高(49.56±11.49)ng/L可以改善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而其在降低心肌酶水平(500±50)U/L方面疗效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胃泌素可以有效缓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胃溃疡 胃泌素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