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缺血性心肌病并发顽固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顽固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新活素组(48例)和左西孟旦组(52例),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分别接受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及心脏指数(cardiacindex,CI)。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P〈0.05),LVEF及CI较治疗前升高(P〈0.05),BNP明显下降(P〈0.05);且左西孟旦组BNP水平及LVEF和CI改善情况均优于新活素组(P〈0.05);两组随访3个月,左西孟旦再次入院率25.00%,显著低于新活素组54.17%(P〈0.05)。结论左西孟旦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顽固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且短期预后更好。

  • 标签: 左西孟旦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国药东风公司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TO病变患者15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6例。按Rentrop分级标准对患者的侧支血管情况进行分级,Rentrop0~Ⅰ级视为CCC形成不良(n=73),而RentropⅡ~Ⅲ级视为CCC形成良好(n=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R)、白细胞计数(WBC)、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结果CCC形成不良组的糖尿病比例、WBC、hs-CRR和多支病变比例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CC形成良好组的LVEF和右冠状动脉闭塞比例明显高于CCC形成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C形成不良组和形成良好组的血浆ET-1水平分别为(81.2±10.1)pg/ml和(67.5±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ntrop0级和Ⅰ级患者的血浆ET-1水平均高于RentropⅡ级和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ET-1水平升高是CCC形成良好的危险因素(OR=2.24,95%CI:1.35~3.72;P<0.01)。其他影响CCC形成的因素包括糖尿病、hs-CRP和右冠状动脉闭塞等。ET-1预测CCC形成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0.72~0.88,P<0.01);最佳截点75.3pg/ml,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79.0%。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中,血浆内皮素-1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密切相关,且高水平的ET-1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内皮素-1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sternalwound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I患者分为2组:早发病组(发病时间<14d)和迟发病组(发病时间≥14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ABO血型与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结果早发病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及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迟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早发病组中O血型患者的比例(46.7%)高于迟发病组(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初始手术类型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O血型作为参照类别,A血型(OR=8.398,95%CI:1.521~46.370,P=0.015)和B血型(OR=11.913,95%CI:1.944~73.007,P=0.007)患者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是O血型患者的8~12倍。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型为A型和B型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增加。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ABO血型 发病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疑诊冠心病并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503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225例,年龄42~78(57.5±5.1)岁.测定所有患者胱抑素C水平并分为正常组(308例,CysC≤1.25mg/L)和升高组(195例,CysC〉1.25mg/L).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测定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组患者多支病变的比例升高,28.9%vs.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重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升高,轻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降低,38.0%vs.19.5%,32.3%vs.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胱抑素C水平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疑诊冠心病患者中,血浆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胱抑素C 斑块 256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8例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心动过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A组(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同时给予美托洛尔(12.5-25)mg/次,2次/d;B组:口服美托洛尔(12.5-25)mg/次,2次/d。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心律失常改善率为97.44%,B组改善率为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可更清晰地观察到,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频发房性早搏及短阵房速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美托洛尔。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参松养心胶囊 美托洛尔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之间的相关。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65~80岁老年患者220例,按照ABI数值将所有老年人分为正常ABI组(ABI〉0.9)和异常ABI组(ABI≤0.9或ABI〉1.3),其中正常ABI组121例,异常ABI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按照血压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5例)和非高血压组(125例),分析比较两组BPV参数及AB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24h收缩压BPV、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ABI组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BPV明显低于正常ABI组,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BPV与ABI明显相关,平稳控制血压对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血压变异性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的依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抗栓治疗的1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相应的抗栓治疗,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通过随访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栓依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66例患者出院后6个月抗栓治疗依从良好者85例(51.20%),其受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6例患者出院后12个月抗栓治疗依从良好者61例(36.75%),其影响因素可能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院外抗栓治疗依从低下,其可能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疾病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应用药物的认知度能够增加患者院外治疗依从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非冠心病患者白细胞端粒长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住院治疗的患者13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房颤组88例和阵发性房颤组50例。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量白细胞端粒长度,标化为端粒/单基因比值,记录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二者相关。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心力衰竭、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0)。阵发性房颤组白细胞端粒较非房颤组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8(0.11,0.71)vs0.20(0.06,0.46),P=0.1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端粒长度与阵发性房颤无相关(OR=1.498,95%CI:0.924~2.426,P=0.100),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等混杂变量后,白细胞端粒长度与阵发性房颤无相关(OR=0.960,95%CI:0.124~7.404,P=0.970)。结论非冠心病患者白细胞端粒长度与阵发性房颤发病无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白细胞 端粒 心房颤动 聚合酶链反应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入院时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与梗死相关血管早期自发再通的直接相关。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STEMI患者268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分为血管未通组181例(TIMI0~Ⅰ级),血管再通组87例(TIMIⅡ~Ⅲ级)。入院后立即采集外周静脉血,由中心化验室检测hs-CRP,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在症状发生12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血管未通组与血管再通组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9±21.23)mg/Lvs(25.17±24.36)mg/L,P〈0.05]。结论入院hs-CRP水平在急性STEMI患者早期血管再通中明显降低。

  • 标签: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所入选患者完善24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24h动态血压计算动态脉压指数(PPI):PPI=24h动态脉压差/24h平均收缩压,取PPI≤0.40为A组,PPI在0.41~0.50为B组,PPI≥0.51为C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完善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C组,三组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有升高的趋势,心率(HR)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三组间CysC、LVMI呈明显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与PPI呈正相关r分为0.923,0.890(P<0.05),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指数与CysC、LVMI正相关,其中CysC较LVMI与24h动态脉压指数相关更大。

  • 标签: 老年高血压病 动态脉压指数 血清胱抑素C 左室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通过B超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brachial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观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否有叠加作用及哪种病变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了解临床上常用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有无改善内皮功能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63例,分为正常组:未服用药物治疗;单纯高血压组:单药治疗半年,给予缬沙坦80mg/d;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联合药物治疗半年,予拜阿司匹林0.1g/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缬沙坦80mg/d、阿托伐他汀20mg/晚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半年测定肱动脉FMD,比较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单药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后FMD的变化。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服药后FM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D变化幅度方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单纯高血压患者经单药治疗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后均能使内皮功能改善,提高肱动脉FMD。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治疗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一致。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45例患者,术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一致。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的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的RVEDV、RVESV的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的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一致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变化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5例AC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5例血清MEF2A、PAI-1、MCP-1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组患者血清MEF2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8.70±4.38)ng/L比640.42±46.66)ng/L](P<0.05);②ACS组患者血清PAI-1、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85±2.60)U/L比(7.61±5.23)U/L,(842.2±20.86)μg/L比(408.88±29.56).μg/L](P<0.05);③ACS组患者MEF2A水平与PAI-1、MCP-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739,P<0.01;r=-0.544,P<0.01).结论血清MEF2A水平与PAI-1、MCP-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MEF2A、PAI-1、MCP-1水平变化对评价ACS血管炎症反应和斑块的稳定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室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厄贝沙坦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室心律失常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连续24小时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04.83±13.62vs122.84±12.05)ms,连续24小时相邻RR间期的平方根值(rMSSD):(38.41±7.21vs47.55±8.01)ms,连续24小时内5分钟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92.21±13.63vs113.47±14.03)ms,连续24小时相邻的RR间期差值在50ms以上的百分比(PNN50):(13.68±2.73vs20.61±3.08)%,高频范围功率(HF):(106.34±15.28vs117.59±16.16)ms^2,低频范围功率(LF):(457.25±33.79vs363.84±29.04)ms^2,低频范围功率与高频范围功率比(LF/HF):(4.23±0.46vs2.98±0.27),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8.00%vs30.00%),且两组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并降低室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厄贝沙坦 心率 变异性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状动脉内给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arte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有效和安全。方法82例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上游组42例(术前急诊室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和下游组40例(术中导管室经冠状动脉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后结果、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下游组比较,上游组有较高的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3级血流获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vs.57.5%,P〈0.05)。上游组术后30d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下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7.1%vs.44.0%±5.4%,P=0.01)。两组术后出血并发症、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早期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提高血管开通率、改善组织灌注和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不同给药方法
  • 简介:目的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性腺轴激素及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与认知损害的相关。进一步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AD患者173例,男性86例(AD1组),女性87例(AD2组),健康体检者227例,男性115例(对照1组),女性112例(对照2组)。检测血清总雌二醇(TE2)、总睾酮、黄体生成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并计算生物可利用雌二醇(BE2)及生物可利用睾酮水平。所有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控制其他混淆因素后,AD1组总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1组[(16.21±7.32)nmol/Lvs(17.84±7.41)nmol/L,P〈0.05]。AD2组TE2和B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2组[(57.16±25.33)pmol/Lvs(47.58±25.63)pmol/L,P〈0.01;(30.96±16.14)pmol/Lvs(28.88±17.86)pmol/L,P〈0.05]。女性AD患者中,BE2与词语记忆呈负相关,SHBG与词语记忆呈正相关,且仅存在apoEε4阴性患者中。结论高雌激素水平可加重女性AD患者的认知损害。apoE基因影响SHBG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类 雌二醇 睾酮 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26例,其中确诊为冠心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188例作为对照组,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并发心血管事件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结果观察组Lp-PLA2、肌酐、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6.80±39.40)μg/Lvs(220.20±27.50)μg/L,P=0.000;(71.28±18.04)μmol/Lvs(58.91±10.63)μmol/L,P=0.003;(1.82±1.22)mmol/Lvs(1.31±0.59)mmol/L,P=0.008;(2.63±0.94)mmol/Lvs(2.25±0.74)mmol/L,P=0.043]。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9.7%vs24.5%,P=0.009;58.0%vs18.1%,P=0.031;22.5%vs10.6%,P=0.015)。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影响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3.012,95%CI:1.203~7.511,P=0.018)。结论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降低Lp-PLA2水平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 标签: 脂蛋白类 磷脂酶A2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Apelin检测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的OPCABG手术病例,仅纳入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共154例.收集围术期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OPCABG-PoAF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吸烟、总胆固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术前血清Apelin值与OPCABG-PoAF具有相关,其中总胆固醇(B=0.874,Wald=8.506,P=0.004,OR=2.396,95%CI1.332~4.310)、左室舒张末期容积(B=0.017,Wald=6.305,P=0.012,OR=1.018,95%CI1.004~1.031)和术前血清Apelin值(B=0.000,Wald=4.107,P=0.043,OR=1.000,95%CI0.999~1.000)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pelin值降低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Apelin值检测对OPCABG-PoAF具有预测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房颤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免疫及心肌炎调节作用。方法纳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治疗,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41,常规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及肌钙蛋白(troponin,TnI)等心肌炎指标和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RNA)-21表达情况,并观察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0.26±0.05)pg/mLvs.(0.44±0.11)pg/mL,P〈0.05]、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13.26±3.48)pg/mLvs.(10.43±2.52)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观察组hs-CRP、CK-MB及TnI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及2周miRNA-2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表达水平与IL-10和TNF-α具有显著相关(P〈0.05)。观察组术后心绞痛和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04%和4.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前干预,能显著减少心肌炎损伤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miRNA-21表达,抑制TNF-α浓度,促进IL-10分泌有关。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强化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免疫 心肌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