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静中心混合调配药物环节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124例接受静脉滴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在药物调配效果、输液瓶配置速度、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静中心混合调配药物环节中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调配失误率及药品损耗率,提升药品配置的质量,提高配置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静配中心 调配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服务护理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急救中心治疗的胸痛150例,观察开始于2022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7月,并且根据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优化组与传统组,优化组采取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护理服务,传统组使用常规急救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优化组和传统组院前急救死亡人数对照中,优化组死亡人数低于传统组,(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护理服务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 急性胸痛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析生命背景下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生命背景下的延续护理的实验组,每组55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两种护理措施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和两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护理 生命网 冠心病 护理效果 心理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生命”的延续护理对冠心病病人血压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冠心病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病人均依据“生命”流程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血压、体重指数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病人干预后收缩压、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生命”的延续护理可以改善冠心病病人的血压,控制肥胖.

  • 标签: 冠心病 血压 体重指数 延续护理 生命网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ICC维护在肿瘤 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肿瘤 PICC 置管治疗的 110 例患者,依据其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n=55 )与观察组( n=55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 PICC 维护办法,观察组建立 PICC 维护进行维护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2.73% ( 18/55 )、 9.09% ( 5/55 ),差异显著( 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81.82% ( 45/55 )、 98.18% ( 54/55 ),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在肿瘤 PICC 置管患者当中应用 PICC 维护网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肿瘤 PICC 置管患者 PICC 维护网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论生命背景下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生命背景下的延续护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预防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肠外营养液在静中心集中配制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效果。方法:将本院静中心的500袋肠外营养液于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之间平均分为观察组(n=250)和对照组(n=250),常规管理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联合全流程风险管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肠外营养液配制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肠外营养液配制不合格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外营养液在静中心集中配制时使用全流程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肠外营养配制的合格率,从而显著加强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 标签: 肠外营养液 静配中心集中配制 全流程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有效性。方法:本院静中心在2021年6月后实施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研究组),与2021年6月前实施的常规护理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各自选择50例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管理后对比的护理管理评分、护士满意度评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评分及静中心差错发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规范静中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要求,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静中心用药不合理、空气沉降菌、输液不良反应及职业暴露等等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改良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护理有效性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120络医院院前急救能力现状,探讨急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广州市院前急救能力及群众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广州市52家120络医院进行日常工作资料收集、现场问卷调查。结果52家网络医院急救科全部制定了出车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24h值班制度、现场急救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度;中心城区居民对急救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为84.6%,在非中心城区为86.3%。结论广州市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存在着空间上的不均衡,群众对院前急救能力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 标签: 院前急救 网络医院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居家慢性伤口患者开展互联网+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居家慢性伤口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互联网+约服务模式),均组20例,研究时间为2021.1-2021.12,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创面温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居家慢性伤口患者开展互联网+约服务模式效果显著,可促进伤口愈合,值得运用与借鉴。

  • 标签: 居家慢性伤口 互联网 网约服务模式 伤口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MPDS)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接诊救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急救效率、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耗时、护理耗时、诊断至专科治疗耗时、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DTMW)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为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后续神经损伤、后遗症及其严重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优先调度系统 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神经损伤 肢体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脱术后俯卧位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年1 月至2021年 9月在我科治疗的脱术后需行俯卧位患者中随机抽取 80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 PDCA 循环实施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眼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实施PDCA 循环管理法后,观察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视网膜脱离术后 俯卧位 压疮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