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的是通过外周血管置入,尖端在上腔静脉位置或尖端在下腔静脉位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已广泛应用[1]。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指出右心房的上壁和上腔静脉之间的交界处连接点为上肢置管PICC导管尖端所处的最佳位置,而横膈膜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则为下肢置管的PICC导管尖端所处的最佳位置。通常要避免在下腔或上腔静脉远端位置留置PICC尖端,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在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头臂静脉、颈外静脉和髂总静脉等非中心静脉留置PICC尖端。若导管尖端不在此范围内,则被称之为导管异位。据INS指南记载,依照异位发生时间的不同,也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异味和继发性异位 [2]。一般在导管置入24h以后,即可发现原发性异位;继发性异位指的则是置管初次定位,导管尖端在正常范围,但是在后续使用中所产生的异位现象,继发性异位会导致患者出现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功能障碍、血栓、神经系统损伤等[3],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提升,使患者治疗被延误, 增添患者的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广大医务人员要重视PICC继发性异位的临床预防,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我院于2021年7月14日对1例右肺恶性肿瘤开胸探查术后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完成成功复位,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右侧开胸探查术 PICC 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干预到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效果。方法:选260件手术室器械,分2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实行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比对器械质量、消毒合格率等。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器械质量、消毒合格率、包布清洁合格率等均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可以提高器械质量,以及消毒、清洁合格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一体化 管理 手术室器械处理 器械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PDCA循环干预在脑卒中伴糖尿病老年患者低血糖预防及处理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起点至研究时间终点:2023年02月-2024年02月为研究病例时间段,选取120例老年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分别采取常规干预、PDCA循环干预,对比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在血糖指标项目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自我管理能力项目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PDCA循环干预,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脑卒中 PDCA循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在腹部渗漏伤口处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伤口渗液病患100例为研究对象,经乱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造口护理技术+改良负压治疗)与对照组(n=50;常规处理腹部渗漏伤口)。而后对比组间病患换药频次、<5mL渗液例数及伤口治疗所需用时。结果:经数据对比,观察组换药频次低于对照组;<5mL渗液概率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用时短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腹部渗漏伤口处理期间,为患者实施造口护理+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干预,可有效降低渗漏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长,应用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造口护理 改良负压治疗技术 腹部渗漏伤口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选择的600见手术室器械平均分为两组,设置对照组(n=300)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一体化管理 手术室器械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临床预防中,产妇助产士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116例产妇,按照进入医院单双号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产房助产士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在产房中添加助产士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妇分娩 助产士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腔镜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近2年来(2019年1月-2022年2月)手术室内360件腔镜器械进行不同清洗管理,同时纳入消毒供应中心15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0件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清洗(对照组),还有180件由手术室护士初步清洗后,再由中心供应室进行一系列清洗灭菌管理(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清洗手法错误或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器械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在处理外来医疗器械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与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手术室使用过的188件外来医疗器械作为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9件,参照组使用传统管理办法进行医疗器械管理,研究组使用质量改进措施进行医疗器械管理。比较两组外来器械的管理抽检结果、及时送达率和手术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管理抽检结果、及时送达率和手术感染发生率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有利于降低院感的风险,对医院进行科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医疗器械 难点问题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50例手术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25例,予以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比较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96.00%、7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质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通过予以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供应室 手术室器械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化追溯系统联合器械图谱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再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选取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联合器械图谱技术进行医疗器械再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式。比较两组再处理过程中的操作效率、错误率和器械追溯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再处理过程中操作效率高,错误率低,器械追溯情况明晰,具有明显优势。对照组操作效率较低,错误率较高,器械追溯较为困难。结论:信息化追溯系统联合器械图谱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再处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操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确保器械追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该技术在医疗器械再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信息化追溯系统 器械图谱技术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医疗器械再处理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对核酸检测患者实行采集流程优化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1年10月采集的108例核酸检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54例)与优化组(5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核酸检测方法,优化组采用采集流程优化与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摘口罩呼吸时间。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优化组较佳,(P

  • 标签: 新冠病毒 疫情防控 核酸检测 采集流程优化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预处理策略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之间收治的82例需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预处理策略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并发症发生人数以及家属护理满意人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以及家属护理满意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14人(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儿采取预处理策略护理,能有效提升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从而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预处理策略护理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