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对17例浅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硬化治疗。采用Tessari法制作桂醇泡沫硬化剂(液气比为1∶4),其中桂醇注射液浓度为1%。治疗4周1次,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根据病灶颜色和大小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平均治疗3.06次,治疗后5例病灶接近正常,7例明显好转,3例部分改善,2例轻度改善,无效0例;不良反应包括局部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结论应用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疗效肯定,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

  • 标签: 聚桂醇 泡沫硬化治疗 浅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胃复春片联合普瑞心颗粒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9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心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春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5.6%)明显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镜评分、慢性炎症病理组织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评分、慢性炎症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胃复春片联合普瑞锌颗粒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聚普瑞锌 胃复春片 萎缩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外剥内扎术加桂醇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混合痔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9例,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外剥内扎术,而观察组则给予桂醇注射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和肛缘水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桂醇注射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更能够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肛门坠胀和肛缘水肿等情况,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临床上也是可取的。

  • 标签: 聚桂醇注射 改良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血栓栓塞中血浆 D-二体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0月到 2016年 10月的 PE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 100例和健康体检人 100例,分析 DD与 PE的相关性。结果: PE组 D-二体水平( 3023.88±192.35) µg/L和阳性率( 100%)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 D-二体水平(( 621.34±54.23) µg/L、( 290.32±34.25) µg/L)和阳性率( 40.00%、 2.00%), D-二体> 550µg/L为阳性, PE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D-二体水平( 765.39±43.59) µg/L和阳性率( 52%)明显低于治疗前 D-二体水平( 3023.88±192.3) µg/L和阳性率( 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 D-二体的检测在临床肺血栓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PE患者有效的溶栓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 D-二体值。

  • 标签: 肺血栓栓塞 血浆 D-二聚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降低D-二体假阳性率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检验科及临床科室的样本采集工作中进行品管圈活动,以此来降低D-二体假阳性率。选择2019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活动,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现状调查、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标准化。实施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D-二体假阳性率由活动前的16.2%降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115.88%,圈员的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D-二体假阳性率,显著提高了圈员综合素质,提升了检验科临检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该次活动在云南省第四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持续开展下去。

  • 标签: 品管圈 D-二聚体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引导对40例使用桂醇进行肾囊肿的硬化治疗。结果:40例肾囊肿患者中,24例一次治愈;11例经两次治疗后治愈; 其余5例,其中3例术后有轻微烧灼感,2例出现术后低热反应。结论:使用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聚桂醇 硬化治疗 肾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D-二体及凝血指标检验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价值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2019.6月-2022.5月为本次研究时间,纳入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入9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对其施以D-二体及凝血指标检验,将检验结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凝血指标及不同阶段D-二体水平检验结果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通过接受D-二体及凝血指标检验,有助于对其病情变化做出判断,对后续诊治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很多积极作用。

  • 标签: 凝血指标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D-二体(DD,D-dimer)作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诊断和排除血管栓塞的重要指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遇到DD值特别高情况,给医生带来不少困惑,本文以综述形式探讨在不同情形下DD值急剧升高的临床意义,以供参考。

  • 标签: 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 骨折 妊娠 感染 癌症 肝肾疾病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实验组加用血府逐瘀汤加減治疗。结果实验组的心绞痛症候积分为(32.55±4.10)分,对照组的心绞痛症候积分为(47.69±4.53)分(P<0.05);实验组的治疗和各症状积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減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无针皮肤吻合技术和传统针线皮肤缝合在普外科Ⅱ、Ⅲ切口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份至2014年12月份以来,湖南旺旺医院普外科做的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病例,分别使用无针皮肤吻合技术和传统针线皮肤缝合,术后第七天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对两种缝合方式后的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选入病例100例,使用无针皮肤吻合技术和传统针线皮肤缝合各50例,其中无针吻合的病例术后切口感染10例,传统缝合的术后感染13例,使用X2检验,两种缝合方法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针缝合技术与传统针线缝合相比,不会增加感染几率,可达到同样的皮肤闭合效果,但切无针吻合的切口愈合美观,无需术后拆线,缩短皮肤缝合时间,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因此无针缝合技术可放心应用于普外科Ⅱ、Ⅲ切口的缝合。

  • 标签: 阑尾炎 无针缝合 切口感染
  • 简介:伤病员特别是骨伤、骨病患者,大多都伴有各种急、慢性疼痛。止痛是否及时有效,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伤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往往成为必须首先达到的治疗目标。但在止痛治疗的临床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又大多表现在对阿片止痛药的错误认识上,有可能对用药的合理性和止痛治疗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清除这些认识误区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在阿片止痛药使用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列举并讨论如下。

  • 标签: 阿片类止痛药 安乐死 耐受性 度冷丁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降脂中药组方在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高脂血症治疗的患者 128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有患者 64例,中医组患者给予降脂中药组方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 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高血脂指标显著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为高脂血症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降脂中药组方的运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高血脂指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理想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降脂类中药组方 高脂血症 高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研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效果,同时需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流行病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文选用的是本院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得换 366人进行治疗分析,把患者分为两个组,一个是组服用 NSAIDs药物治疗有 103人,另一个组是未服药治疗患者 263人。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出血方式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具体部分分析中具有一定差异性,治疗效果上服药组的患者相对比较没有服药的患者年龄更高,出现胃溃疡和复合型溃疡问题大多都是出现在服药组,没有服药组的患者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较高。结论:通过治疗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都需要加强针对性治疗,比如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认识上,要及时减少不良问题发生。

  • 标签: 上消化道 出血 非甾体 抗炎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期末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内控标准的制定。方法使用邻-甲联苯胺法在冬夏两季分别对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各50例保存0、21、35d后的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冬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1±0.05、0.54±0.12、0.62±0.17和0.17±0.15,0.73±0.16、0.82±0.21;夏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5±0.06、0.62±0.11、0.88±0.15和0.21±0.16、0.76±0.15、0.97±0.17。结论制定悬浮红细胞制品溶血性指标的内控标准非常有必要,有利于血站开展对该类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溶血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某医院里在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头孢菌素药皮试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该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通过对某院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头孢菌素药皮试情况进行调查,共收集在此期间头孢菌素药皮试的患者699例,并根据患者在皮试时候使用的剂量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皮试情况。并统计调查的结果。结果在所收集的患者中,使用250μg·mL-1的399例患者中一共有14例出现阳性反应,占总人数的3.5%。一共有12例患者出现假阳性反应,占总人数的3.0%。使用500μg·mL-1的300例患者中一共有12例患者出现阳性反应,占4.0%。一共有10例患者出现假阳性反应,占3.3%。结论采用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皮试,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考虑到安全因素,建议使用500μg·mL-1进行皮试。

  • 标签: 抗生素 头孢类 皮试情况 分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