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医疗投诉事件的成因并提出医疗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02-2013年969例医疗投诉事件的科室分布特征和产生原因;采用德尔菲法,对导致患方投诉的主要医方原因进行权重分析。【结果】外科系统属于高风险科室,投诉率(40.97%)居首位;969例医疗投诉事件中,有718例系医方原因所致(74.10%),其中诊疗能力不足、服务态度差、医药费用问题、医患沟通不到位、责任意识差是主要的医方原因,患方主要原因则包括误解、不合理诉求、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以及无法接受病情急速恶化事实等。【结论】建立医疗安全监测与处理反馈系统,形成医疗风险评估→预警→干预的有效运转机制,并不断完善医疗缺陷管理措施,对于有效降低医疗投诉事件和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疗投诉 医疗安全 内涵建设 预警 缺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将神经内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然后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管理,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4.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神经内科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针对性管理,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的管理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一2014年2月发生意外事故的18名精神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因精神分裂症导致伤亡为83%,因逃跑、他伤、摔伤及异物吞服分别为32.9%、21.6%、16.0%、13.1%。死亡4例,骨折1例,医院责任12例。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管制度是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关键。

  • 标签: 意外事件 精神 对策 预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3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应用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知晓率。方法通过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流程的培训,运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评价标准》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完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0.3%,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的知晓率提高14%。结论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社会公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还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与公众心理恐慌。健康教育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应建立完善的处置体系与物质储备,还更应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通过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使公众提高警惕,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健康观念,维护正常的秩序。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健康教育 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03-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护理问题,并且解决相对的护理问题,以此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方法:从2020年8月到2020年12月,通过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一共发生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共50件,并通过各种调查和研究分析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和归纳。结果:经过本文的研究和调查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总结,原因从护理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患者本身为切入点进行归纳。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整体素养不强,护理观念缺乏等因素。管理人员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缺乏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管理机制存在着漏洞。患者由于病情的进展和延续,精神和心理具有强大的压力,经济上也存在着巨大的负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结论: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当健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措施,从严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养,提高护理质量,最终达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与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2022年4月各护理单元上报的16例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上报的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调查,发现根本原因为护士缺乏标本采集相关知识、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院信息系统不完善;护理管理不到位等导致;结论:根据不良事件分析的根本原因进行整改,通过多部门的协调合作降低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标本容器错误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社区网络结构,试图用清晰的图论视角,评估协同治理组织间的多元协同关系,分析团队行动凝聚力,剖析主体参与效率与效益。为政府、社区、市场多维主体,全过程参与中明确行动指南,确定协同路径,让职责落地,实现多方联动。中国暴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基于治理理论视角,为了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社区疫情防控需求,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多元主体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期间,维持社区正常运行,从而助力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城市社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区治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哈尔滨某区幼儿园报告的一起中毒事件,查明中毒原因以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方法 样本以传统法分离培养、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和分子分型,并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果与 VITEK-2 Compact 仪鉴定结果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起中毒事件,70份样本中,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22株,食品未检出沙门氏菌、病人粪便样检出率为45%、环境样本检出率为43%。22 株菌的PFGE条带一致、同源性100%,显示为同一克隆。结论 该起事件为幼儿接触园区内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环境而致。监管部门应加大幼儿园内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幼儿园卫生制度的制定,严禁幼儿园内圈养家畜。

  • 标签: 沙门氏菌 中毒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防范措施也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方法: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儿科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临床治疗数据的回顾,对不良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误用药是儿童护理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医院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较强的责任心等问题。医院应该根据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加强儿科护士的队伍建设。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防范措施也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方法: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儿科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儿童临床治疗数据的回顾,对不良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误用药是儿童护理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医院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较强的责任心等问题。医院应该根据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加强儿科护士的队伍建设。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评价输液渗漏事件的护理干预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通过收集输液渗漏事件的数据,分析护理干预的实施情况,评估效果,发现了一些问题。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改善输液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通过本文,读者将深入了解输液渗漏事件的护理干预现状,并探讨了可能的改进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

  • 标签: 输液渗漏,护理干预,评价,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血管事件患者入院后的早期危险因素。我们收集了一组脑血管事件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抽烟和家族病史是脑血管事件患者入院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我们还发现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与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脑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抽烟 家族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防范方法,为全面强化血液透析室管理水平提供支持。方法:对本院血液透析室于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文献调查法等围绕不良事件原因展开讨论并制定干预措施;同时以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血液透析室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对照,总结防范措施的可行性。结果:血液透析室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较多,主要表现为透析参数设置不合理、管路或者设备凝血、穿刺部位出血、针刺伤等,改进前总发生率为5.3%(8/150),改进后总发生率为1.3%(2/150);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技术操作不熟练、病情观察不仔细、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缺失等。比较改进前后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改进后低于改进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原因复杂,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血透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通过强化管理,做好全体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主动预防相关不安全因素,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 标签: 血透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