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8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脊柱骨折患者均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结果38例脊柱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Cobb‘s角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而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显著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对比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显示存在(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患处疼痛感,促进其骨折脊柱得以尽早复位。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 脊柱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F)大约50%的髋部骨折产生在转子间地区,以老年患者多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回首髓内固定医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干文献并阐发各类医治方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目的综述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固定
  • 简介:摘要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的修复体。靠粘结剂或固定装置与缺牙两侧预备好的基牙或者种植体连在一起,从而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固定义齿因有体积小、舒适、咀嚼效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但进行固定义齿治疗时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临床实例,对固定义齿与牙周病的修复治疗中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4%;对照组优6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77.8%;观察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确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克氏针内固定 重建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过程,并观察疗效。方法选取63例(67侧)跟骨骨折病例,根据分型选取闭合复位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共59例患者获得9~18个月的随访,术后跟骨Bolher角和Gissane角除外,其余各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分标准,钢板与螺钉病例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82%和8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满意,疗效确切,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4年 3月至 2013年 2月 9例应用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男 8例,女 1例,年龄 25~64岁,平均 35 岁,探索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失败原因。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14个月,平均 11个月。 9例内固定失效的病例中,内固定选择失误 3例, 1例可拆卸式聚髌器联接部断裂, 5例出现骨折再移位, 9例中同时负重过早 4例。结论:治疗理念理解不足,聚髌器型号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及术后过早负重可能是发生聚髌器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充分沟通增加患者依从性和减少医源性因素是有效避免此类并发症发生并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由于上颈椎解剖结构特殊,位于枕颈连接部位,正好处于脑干与颈髓的交界处,又是椎动脉进入颅内的部位,手术中如稍有不慎可引起椎动脉,脊髓和小脑损伤,导致高位截瘫或危及生命,而且上颈椎先天性畸形、创伤、肿瘤和感染等易引起上颈椎不稳,出现上颈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症状和体征,往往需要行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稳定颈椎,因此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风险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介绍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上颈椎不稳 内固定技术 椎动脉受压 手术治疗 先天性畸形 解剖结构
  • 简介:背景:根据我们的经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可发生骨化。我们假设,钢板距相邻椎间隙越近骨化越严重。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118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经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后已获得坚强融合的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在此次融合术之前均无颈椎手术史。在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个相邻椎间隙上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该距离≥5mm。平均随访25.7个月。将两个相邻椎间隙骨化的严重程度分为0(无骨化)到3级(完全骨桥形成)。18例患者由于肩部骨性阻挡致尾侧椎间隙无法观察,使其骨化程度不易计算而排除在外。结果:在118例头侧相邻椎间隙中70例(59%)出现骨化,100例尾侧相邻椎间隙中29例(29%)出现骨化(p〈0.001)。头侧的钢板至椎间盘平均距离小于尾侧的平均距离(p〈0.001)。无论头侧相邻间隙(67%对24%)还是尾侧相邻间隙(45%对5%)A组的骨化率均高于B组(均p〈0.001)。此外,在28例中、重度骨化者中,93%(26例)出现在A组。结论:我们发现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骨化与钢板-椎间盘距离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要尽量将前路钢板放置在距相邻椎间隙5mm以上,以降低相邻节段中、重度骨化发生的可能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前路钢板固定 颈椎病患者 相邻节段 骨化 椎间隙 治疗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方法重建关节功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自从JohnCharnley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Gunston研究多中心全膝关节假体以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发展,取得了肯定的疗效。JohnCharnley为人工关节置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主要贡献是确立了关节假体设计中的低摩擦原理,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固定方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假体 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对固定矫治致牙龈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牙齿固定矫治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矫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配戴固定矫治器时予以口腔清洁保健指导;分别于初戴固定矫正器1个月、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比较两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PLI、GI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牙龈炎发生率41.8%,低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清洁保健指导有助于降低牙龈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龈炎 口腔保健 固定矫治 牙龈指数 菌斑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方法:以我科收诊的21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改良固定方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皮下红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管路脱出对比,有差异,(P=0.046、0.005、0.005、0.041<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7.14(102/105)和88.57(93/105),有差异,(P=0.002<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比较高,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固定方法 应用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静脉置留针是指将针头留置于静脉当中,方便随时完成输液治疗,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时,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够降低患儿的痛苦感,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工作当中,小儿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的特点,并且刺穿血管的概率较低,优点较多。而良好的固定是留置针作用发挥良好的关键,因此应当对其进行总结与研究,不断提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痛苦感,加快疾病的康复。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正畸固定矫正治疗患者正畸期间采用定期口腔护理管理,分析口腔健康管理对正畸固定矫正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正畸固定矫正治疗病患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采用平均式数字随机性的分组方式,将这60例病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0例/组。在患者正畸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向实验组病患施加护理干预,对这30例实验组的正畸固定矫正治疗患者采用定期口腔护理管理干预,同时另外30例对照组的患者,不施加任何干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正畸固定矫正治疗患者的口腔疾病发生率、心理水平、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各项分值均有所提升,其中接受口腔健康管理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改变更加显著,其中心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口腔疾病发生率更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正畸固定矫正治疗患者 定期口腔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中,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将在2018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共计46例,每组患者各23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愈后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P

  • 标签: 胫骨下段骨折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2例/组。对照组行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伤锥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7.62%、80.95%,P>0.05。术后观察组伤锥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可保障良好的术后矫正效果。

  • 标签: []经伤椎内固定 跨伤椎内固定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总结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吊带经不同的途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吊带经耻骨固定(In-Fast)技术治疗3例,用经腹壁固定(TVT和IVS)技术治疗13例.结果绝大多数病人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复发.但TVT组有1例排尿不畅,3个月后剪断吊带后变为轻度尿失禁.In-fast组有1例性交不适伴阴道分泌物增加.结论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吊带进行悬吊技术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手术方式.经耻骨固定技术和用经腹壁固定技术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去选择使用.

  • 标签: 尿失禁 女性 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