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2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患者,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每组各20例。其中血液透析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而腹膜透析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透析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显著低于治疗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腹膜透析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IL-6以及TNF-α等水平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2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均较大,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hs-CRP、IL-6以及TNF-α等水平,但是腹膜透析方法在降低hs-CRP水平方面更有效。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腰硬联合组,每组50例,术中分别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围拔管期生命体征、术后麻醉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拔管后,腰硬联合组的血压、心率均低于全麻组(P<0.05);麻醉恢复期间,腰硬联合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可维持患者麻醉恢复期的生命体征,促进患者尽快苏醒,减少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恢复期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莫沙必利联合4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分为4组,分别对其实施莫沙必利联合4常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并发症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使用莫沙必利联合4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较高,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莫沙必利 质子泵抑制剂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和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记录两组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PEF)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EF、FEV1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两组组间、组内数据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过程中应用两肠造口术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08年到2017年的接收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还有高位直肠癌患者当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回肠袢式组和Hartmann术组,每组包含30例患者。对第一组患者采取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第二组患者采用Hartmann术造口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回肠袢式组的患者在第一期手术后的禁食时间比Hartmann术组患者要短,第二期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禁食时间以及并发症都比Hartmann术组要少,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过程中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两种肠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 乙状结肠癌 高位直肠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经口和间接喉镜下下咽及喉部异物取出两方式的临床对比疗效。方法在间接喉镜下,能检查到下咽及喉部异物。一组在鼻内镜下取出,另一组在间接喉镜下取出。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鼻内镜下较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高、所用时间短。结论鼻内镜经口下咽及喉部异物取出方法简便、快捷、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间接喉镜 下咽及喉部异物取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采用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这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对其QTc间期的影响。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选的时间范围为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纳入12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利培酮,n=30)、B组(奥氮平,n=30)、C组(氯氮平,n=30)。随访8周,比较治疗前、第4周、第8周三组QTC、血钾、血镁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三组QTc、血钾、血镁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三组QT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四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均能不同程度延长QTc间期,但延长效果有限,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QTc间期 利培酮 奥氮平 氯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