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养老院里的养老对象的级别照护与照护服务需求的一致性,探讨准确客观的老年人照护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160例等级照护的照护对象按医嘱照护分级、标准照护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自理(一般照护)、介助(半照护)、介护(全照护)三个级别,对不同分级法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医嘱照护分级与标准照护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标准照护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与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改进措施(增加医护人员、改善客观条件)的同时,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替代医嘱分级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老年人的养护需求。

  • 标签: 养老院 养老对象 分级护理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杏二陈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哮喘的近期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使用麻杏二陈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对比临床常规治疗方法,麻杏二陈汤加减治疗方法效果更确切,改善患儿病情的同时,还可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麻杏二陈汤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联合药透理疗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效果,找到治疗乳腺增生有效药物和方法为目的。方法选择300例年龄20~55周岁,经临床手诊,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乳腺彩超确诊病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A组乳核内消液联合药透理疗进行治疗,方法乳核内消液10ml日二口服,同时于患处敷以中药浸泡纱布配合理疗日一次,每次20分钟;B组口服乳核散结片4片日三次与维生素E100mg日二次;两种方法均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为18日,经期停服。治疗前向患者进行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培训,由专人监测随访半年。结果A、B两组相同疗程比较,A组临床疗效,治愈率较B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复发率低,药物副作用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核内消液联合药透理疗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药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核内消液 理疗仪 药浸纱布 乳核散结片 维生素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佳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在病房进行穿刺的病人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由2位工作5年以上,静脉穿刺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握拳注射法,观察组50例采用背隆掌空杯状和握指法进行穿刺,静脉穿刺部位均选用手背静脉,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患者的一次成功率、疼痛程度,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满意度为100%。结论观察组注射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增强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精神负担,增加患者的信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穿刺方法 效果观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核内消液联合药透理疗与乳癖消片联合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年龄20~55周岁,经临床手诊,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乳腺彩超确诊病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成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A组乳核内消液10ml日二次口服,同时于患处敷以中药浸泡纱布配合理疗日一次,每次20分钟;B组乳癖消片6片、逍遥丸8丸每次,均为日三次口服;两种方法均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为18日,经期停服。治疗前向患者进行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培训,由专人监测随访半年。结果A、B两组相同疗程比较,A组临床疗效,治愈率较B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复发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核内消液联合药透理疗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核内消液 乳癖消片 逍遥丸 药浸纱布 理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监护病区在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采取机械通气吸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88例。88例患者中采取了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患者为48例(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则选择了开放式吸痰处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吸痰方法处理之后所得到的效果。结果88例患者吸痰处理前,心率以及血气等多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吸痰处理后,对照组48例患者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吸痰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痰培养结果良好,经检测P<0.05。结论ICU病房患者在进行吸痰处理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密闭式吸痰处理,可以保证患者心率的正常稳定,痰培养结果良好。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不良事件 吸痰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观察组(n=34)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79.4%,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急性牙髓炎中应用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根管治疗术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急性牙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血管通路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并对比其优缺点。方法选取于我院采取血液透析的患者27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建立动静脉内瘘、临时股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3血管通路,观察其血透充分性、血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血管通路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CRP存在统计学差异,HB和ALB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静脉内瘘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都由于另外两血管通路,因此,在患者生理条件满足建立动静脉内瘘时,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替代方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脱机后两气道湿化方法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我科(ICU)2014年9月~2014年12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脱机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超级湿化”实验组和间断气道湿化对照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及护理,在治疗中观察平均吸痰次数,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气道出血,带管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超级湿化”实验组吸痰次数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减少,带管时间缩短,与间断气道湿化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级湿化”方法符合气管插管脱机病人的生理需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方法,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脱机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化学萃取方法处理兔胫神经,并移植于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观察大鼠早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5只作为神经供体,切取双侧胫神经各3cm,经化学方法制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其中15段用4500U/ml的NGF溶液4℃浸泡24小时;另15段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4℃保存备用;选取witar大鼠45只,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组(A组)去细胞异神经基膜管复合NGF移植组、对照组Ⅰ(B组)去细胞异神经基膜管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分笼喂养,术后1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胫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大鼠胫后肌群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为平均为A组21.16±2.31m/s,B组为13.37±1.89m/s,C组为21.43±2.18m/s,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神经恢复效果优于B组。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个月,复合NGF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效果更加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 标签: 鼠坐骨神经 NGF 异种神经移植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经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二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取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31例,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35例,评价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转归。结论微创引流术与经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组,小骨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微创组组。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外侧裂 小骨窗 微创 软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LC)两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LC+LCBDE组和ERCP/EST+LC组。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LC+LCBDE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ERCP/EST+LC组,禁食时间较ERCP/EST+L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LCBDE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术式。

  • 标签: LC+LCBDE ERCP/EST+LC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6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分别于术后6h和12h开始口服氯吡格雷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检测血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术后记录48h引流量,术后7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h的引流量,术后7d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依诺肝素 深静脉血栓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奥氮平和阿立哌唑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糖脂类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通过PANSS减分率评估有效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检测FBG(空腹血糖)、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糖脂代谢评估。结果采取两不同药物治疗后,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相当(P>0.05),但阿立哌唑对患者的血脂以及血糖影响明显较小,与奥氮平相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治疗时,选择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其效果与奥氮平相当,同时对患者的糖脂类代谢影响较小,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精神分裂 疗效观察 糖脂类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叶紫珠及枇杷叶紫珠、裸花紫珠三中药混淆品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在肉眼与显微镜下对以上三中药叶片进行区分。结果三药物在肉眼与显微镜下均有专属特性。结论通过特定性状能很好的识别以上三药物。

  • 标签: 大叶紫珠 裸花紫珠 枇杷叶紫珠 生药学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我院选择100例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将入组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给药途径分为静滴组和口服组,每组50例。静滴组患者给予24h持续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口服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CA血流速度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滴组患者MCA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程度略优于口服组,但P>0.05二者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滴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情况程度略优于口服组,但P>0.05二者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除静滴组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面部发红、恶心、血压≤90/60mmHg不良反应,其余患者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不管是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还是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尼莫地平 静脉滴注 口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