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弱势学生是指在为同年龄学生所提供的学校教育的环境中,经常居于被动、次要的弱势地位,不能从环境中获得全面益处和最充分发展的学生^[1]。它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的;它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对少数的学生;它的核心特征是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弱势是相对的,可以通过教育加以转化。

  • 标签: 心理安全 学生 学校教育 环境 集体
  • 简介:摘要癌症多数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病人常呈C型人格特征,常处于抑郁状态,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健康状况,采取全面的针对的心理护理,维护病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促进健康。

  • 标签: 心态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用科学辩证的多角度眼光看待和处理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矛盾,使我们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掌握主动性。

  • 标签: 静脉穿刺 心理因素
  • 简介:本文从心理健康发展的视角,分析了音乐活动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具体论述了3个问题: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普遍形式,歌唱是音乐活动最直接、最主动的形式;因人而异的音乐活动。

  • 标签: 音乐活动 心理健康 心理发展 因人而异 形式 主动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诗的心理治疗作用。方法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诗体现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同于神经症症状表现.从弗蔺克尔的意义疗法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角度分析,诗具有意义治疗中所强调的创造、体验和态度价值。积极想象是荣格心理学中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积极想象的成份。因而具备一种治愈和自性发展的功能.最后阅读与欣赏诗也具有转化与治愈的功效。结论诗可以成为一个有帮助的心理治疗方法。

  • 标签: 心理治疗 意义治疗 分析心理学 积极想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60例临终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例患者能接受,8例患者不能接受,47例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可分为五个过程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结论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多是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 标签: 心理 变化
  • 简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中国30个省市1064名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探讨了中国传统春节民俗心理及民俗宗教心理,结论如下:(1)中国各地传统春节习俗多为5-24种,传承至今在人们心理上已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2)民众对春节习俗持接受或乐于接受的态度,但许多习俗的原始意义已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其象征意义;(3)春节习俗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文化的融合、传统心理游离等现象;(4)春节的民俗习惯与中国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春节习俗紧扣民心的宗教心理意义;春节习俗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人们禳灾祈福、盼望吉祥、追求平安幸福的共同心理

  • 标签: 春节 民俗心理 道教文化 心理定势 中国传统 民俗宗教
  • 简介:目的了解新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方法采用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MMPI)和卡氏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访谈进行调查。结果未发现新警察有精神病理性症状,提示,新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心理准备不足.结论在新警察的招聘工作中应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

  • 标签: 心理测试 结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40例行乳腺切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婚姻干预和运动规划,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恐惧程度。结果经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恐惧心理得到明显好转,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围绝经期女性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09-2018.09收治的92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进行干预,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弹性以及社会支持,分析其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K1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困扰中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对其内心不良情绪的改善较为突出,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性的提高。

  • 标签: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围绝经期 心理困扰
  • 简介:摘要在回顾既往关于女性不孕症社会心理情况与心理干预进展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当前女性不孕症社会心理现状与心理干预进行了解与分析,结合女性不孕症社会心理现状与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心理学,护理学等学科知识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 标签: 女性不孕症 社会心理现状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HIV/AIDS病人相关知识缺乏,他们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复杂心理及压力会对其身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威胁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通过综合评估HIV/AIDS病人的心理,及时分析病人的复杂多变心理,开展多元化心理支持干预及科学有效的心理管理,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HIV/AIDS病人 综合评估心理 多元化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献血的特定时间内,将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与献血者的互动关系中,对献血工作和献血者人格的影响。方法接受献血者的移情,建立心理咨询的二元关系,协助其化解早年情结。改变献血认知,增加献血意愿。结果初次献血者发展成多次固定献血者(t=3.579)、全年累计捐献血小板量(t=15.885),P<0.01,不满情绪及投诉事件(t=-2.175)、献血不良反应(t=-2.499),P<0.05。干预组16PF测验、主观自评测量多项目明显改善敏感性(t=2.63)、幻想性(t=2.58)、自律性(t=3.37),P<0.01,乐群性(t=2.06)、稳定性(t=2.28)、有恒性(t=-2.03)、忧虑性(t=2.27)、紧张性(t=2.21),P<0.05。结论在献血过程中应用心理咨询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对完善献血者人格和提升献血工作有明显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心理护理对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时患者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456例需要进行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28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在进行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时患者的焦虑心理,观察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心理的缓解作用。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前、后给患者进行HAMA评分,发现检查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没有差异,经不同的护理检查后,试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为(13.4±3.6)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2.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患者产生的焦虑心理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帮助缓解患者的焦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钼靶X射线 心理护理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