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患儿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特征,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已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段9项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率。结果40259例患者中,病原体检出总阳性率为28.55%,检出率最高的前4种病原体分为MP(16.35%)、IFB(6.16%)、PIV(4.32%)、RSV(0.88%);4~≤7岁年龄组中感染最常见;且不同季节的检出率有差异。结论MP、IFB、PIV、RSV是儿科常见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主要病原体在4~≤7岁年龄组出现感染高峰,近3年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种类和流行季节有所改变,因此加强9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检测有助于儿科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八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例乳腺管状小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CK34βE12、p53等的表达方式予以检测。结果乳腺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结节呈现不规则形态,边缘有较多毛刺存在;镜下小管状是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交织排列形成,在导管周围侵润纤维性小叶间质呈现环靶状排列,周边伴有低、中级别上皮肿瘤,与细胞形态比较相似,主要有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其中7例患者存在ER表达,8例患者存在PR表达,所有患者均不表达HER2、p53,条索状结构、管状结构其中7例患者存在E-cadherin表达,5例患者存在CK34βE12表达,8例患者存在CK8表达;8例患者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例,术后28-75个月随访,7例患者身体明显好转,术后60个月,1例患者对侧乳腺出现新生肿瘤。结论乳腺管状小叶癌属于侵润性乳腺癌,其病理特征兼具小叶癌与小管癌,比较少见,而免疫组织化学均能一致表达出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等,以便及时、准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做出病理诊断。

  • 标签: 乳腺管状小叶癌 侵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四川省绵阳江油疾控中心发现某小学南校区一起18例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展开流行病学分析,探究疫情发生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疫情控制。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定义,查看2017年4月17日—5月17日期间学校的缺课记录,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搜索,针对本校区出现病例展开个案调查,针对疫情展开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该校南校区有学生1500名,2017年4月17日—5月16日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18例,患病率1.20%,本次患病男生11例,女生7例;病例集中在三(1)班、三(5)班、六(4)班,疫情持续30d。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同班、同餐。结论对于学校应严格落实好晨检制度,对于早期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上报并做好消毒隔离干预,防止疫情的传播;加大腮腺炎类疫苗的接种率,建立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屏障,在疫情暴发期做好疫苗应急接种工作等。

  • 标签: 小学生 流行性腮腺炎 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体重200g左右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A);CLA干预组(B),将各组大鼠制作左胫骨中段骨折模型;A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给予共轭亚油酸灌胃干预(10g/Kg·diet)。于第2周、第4周、第6周检测碱性磷酸酶;行DR摄片并评分。结果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骨折后2周时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X线摄片评价显示共轭亚油酸干预组4周骨折线模糊,骨折端骨痂体积大、骨痂数量多,三名骨折医生对骨折后6周进行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推测①共轭亚油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②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提高ALP的活性。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骨折愈合 碱性磷酸酶 X线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责任整体护理在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期间应用的临床效果,做好数据总结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支持。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共收治的50例白血病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共包括25例白血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整体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同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估医患人员对两组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数据,以及护理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主动性、病区管理和病患关爱、沟通等评分,可确定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移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期采取责任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有效提高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 标签: 责任整体护理 白血病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心血管二区实施管床责任APN排班模式对医护患三者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在心血管二区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管床责任APN排班认可程度调查表,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的传统班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示,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病区管理、护理操作技术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示,业务水平、医护配合、热情主动、病区管理、工作态度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护士对管床责任APN排班认可程度情况示,专业价值取向、工作压力减轻、同事协作情况、强化层级管理、质量安全得到保证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结论应用管床责任APN排班模式,既有利于提高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提高护士专业价值取向、业务技术水平;还达到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管床 责任制 APN排班 影响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病人就诊高峰期输液等候问题,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对急诊排班进行改革,进行弹性排班。结果在急诊输液特别是冬季输液病人高峰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弹性工作制 急诊输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病管理工作中目标责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我中心结防科实施目标责任管理之前因症就诊82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我中心结防科实施目标责任管理之后因症就诊126人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结核病发病率和治愈率。结果实施目标责任之后,患者的发病率和治愈率均好于实施目标责任之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病管理中,实施目标责任,可以较好的减少发病机率,并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

  • 标签: 结核病管理 目标自任职 管理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ERCP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各知名数据库。收集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对ERCP术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分析采用RevMan5.2。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1863例ERCP术后患者。纳入文献质量低,需要进行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临床护理路径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R=0.48,95%CI(0.26,0.87),P=0.01,改善病人满意度OR=5.03,95%CI(3.67,7.01),P<0.00001,提高病人依从性OR=6.80,95%CI(2.53,18.28),P=0.0001,提高病人知识达标率OR=10.56,95%CI(7.30,15.28),P<0.00001,缩短住院时间MD=-4.07,95%CI(-4.96,-3.18),P<0.00001,节省住院费用MD=-3.99,95%CI(-5.52,-2.45),P<0.00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地降低ERCP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ERCP术知识的达标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 标签: 护理路径 ERCP Meta分析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应用责任整体护理前和应用责任整体护理后的患者各60例,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责任整体护理后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应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责任整体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优质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床边责任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此次实验选择对象是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1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总计100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50例患者采取床边责任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8/50),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41/50)。χ2=5.0051,P=0.0252。另外,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0/50)。χ2=6.0606,P=0.0138。结论床边责任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床边责任制 护理 心血管内科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行责任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我院呼吸内科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责任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将责任整体护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病人优质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毕业设计的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在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血压控制率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788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19)和干预组(n=369),对照组采用现有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毕业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知识、行为改变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在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前,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369例高血压患者,经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后,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行为管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由70.4%提高到83.2%,自我管理评定合格率由25.5%提高到6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建高血压患者“能进能出”的自我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血压控制效果,减轻社区医务人员负担,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自我管理 毕业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签约家庭医生居民制定中医药个体化服务包后的各项考核指标的变化。方法从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中按照单盲、随机原则选择1个团队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内的每位签约居民通过面对面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评价等结果制定个体化中医药服务包;另选1个团队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在3个月、6个月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药服务满意度、签约居民数、中医治疗率作对比。结果观察组在3个月、6个月后的签约服务满意率、后续签约居民数、中医治疗率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家庭医生下个体化中医药服务包实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签约人数与中医治疗率。

  • 标签: 签约居民 个体化中医药服务包 满意度 中医治疗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八年临床专业儿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八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0人分为6组开展PBL教学,以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PBL教学法的应用评价较好,同时对儿科见习的评价也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在儿科见习中应用具有其优势,值得推广。但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 标签: PBL教学法 儿科 见习 八年制
  • 简介:摘要介绍五年临床医学实验班课程整合《机体平衡模块》教学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实施过程采取模块负责人负责,组织联合教学团队;整合课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采取多种考核评价机制。

  • 标签: 机体平衡 课程整合 案例教学 讨论式教学 自主学习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陪伴分娩+无创接生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采取一对一责任陪伴分娩联合无创接生法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第二产程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会阴水肿、会阴II度裂伤、会阴切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会阴I度裂伤和会阴完整占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一对一责任陪伴分娩联合无创接生法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性,保证母婴健康,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 无创接生法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文拉法辛和米氮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5年期间收治的9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联合治疗组,文拉法辛治疗组和米氮平治疗组。1疗程后,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33%,明显优于文拉法辛治疗组的13.33%和米氮平治疗组的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的方式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文拉法辛 米氮平 难治性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中WBC、RBC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155份尿液分别用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进行WBC、RBC检测。结果仪器干化学法,显微镜手工法,白细胞、为39和32;红细胞的阳性例分别41和33,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检测RBC、WBC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显微镜检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