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X线与CT影像在诊断食管癌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X线、CT影像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阳性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采取X线诊断的阳性率(66.67%)明显高于CT影像诊断12.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晚期食管癌诊断中,X线与CT影像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7.22%、100.00%;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影像在食管癌诊断中均存在优劣势,在早期食管癌诊断过程中可结合食管镜等检查措施,以此使临床诊断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食管癌 X线 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经临床X线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骶髂关节骨质破坏。结论X线影像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同时提高早期诊断率。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X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患者X片和CT检查针对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病理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38例患者为分析对象,38例患者均采用X片和CT两种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内容。结果38例患者CT检查诊断准确率(97.4%)高于X片诊断准确率(76.3%),且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患者肿块征、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门肿大征、血管集束征、结节型、骨转移及空洞等病灶征象呈现结果与X片相比均更加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片和CT是临床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针对周围型肺癌患者诊断上,CT检查相比X片检查来说诊断优势更为突出。

  • 标签: X片检查 CT检查 周围型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颈椎病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病例74例,观察其X线平片,对结过作分析。结果74例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异常等明显X线平片特征。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X线平片 影像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1例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诊断和CT诊断,并经过病理证实。观察对比CT和X线对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患者中,经过CT诊断21例,占67.74%;经过X线诊断15例,占48.39%,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X线和CT均能够较好地诊断骨转移瘤,其中CT诊断的价值更高,有效对骨转移瘤进行全身诊断,提高诊断率,需要给予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转移瘤CTX 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分析7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7例腹部平片均表现肠腔充气扩张,钡灌肠检查3例见典型巨结肠X线征象,4例未见先天性巨结肠典型征像,24h随访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确诊的主要方法,出生2周内的新生儿钡灌肠24h随访有钡剂潴留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X线征象。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巨结肠 钡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X线片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180例,将其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9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X线片法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用DR诊断,分别计算并比较不同方法诊断的准确率、误漏诊率。结果经常规X线片诊断和DR诊断后,A组和B组患者的确诊率分别为83.3%和95.6%,误漏诊率分别为16.7%和4.4%,均有DR优于常规X线片的特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R诊断是对X线片检查的升级,具有更高的图像清晰度、更高的分辨率,阅片方便,且对患者的辐射小,处理功能更强,误漏诊率低,可以为早期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DR X线片 肋骨骨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接受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20例患儿中病变导致单肺受累的有18例,双肺受累2例;病变局限在1个肺野的有10例,导致2个肺野受累的有9例,导致3个肺野受累的有1例。结论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准确率较高,能够获得明显的影像学特征。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数字X线胸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提出岛津X线机改装DR系统所摄图像的质量问题,分析讨论改装DR系统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和图像质量控制,旨在提高改装型DR系统的图像质量。

  • 标签: X线机 改装DR系统 图像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和CT在矽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选择于本院接受检查确诊的102例矽肺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X线与CT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X线检查与CT检查的影像指标。结果CT检查对圆形小阴影检测率、矽肺合并肺气肿率分别为94.11%、32.35%明显比对照组77.45%、15.68%高(P<0.05)。结论CT检查在矽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X线检查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 CT 矽肺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胸膜原发性肿瘤,临床及X线表现无特征性性。胸膜间皮瘤虽无特征性X线表现,但肿瘤的发现和初步诊断仍有赖于X线检查。文章旨在探讨胸膜间皮瘤X线平片诊断,以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胸膜间皮瘤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检查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方法我院68例临床上可疑鼻骨骨折的患者X线平片与CT检查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本组68例鼻骨骨折X线检出骨折阳性43例(63.2%),可疑骨折16例(23.5%),未检出骨折9例(13.2%);CT检出骨折68例(100.0%),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诊断方法对复合骨折的诊断差异最大,X线诊断复合骨折漏诊最多。结论X线诊断鼻骨骨折漏诊率较高,CT检查诊断阳性率高。对于鼻骨骨折患者首选CT检查,可避免因X线鼻骨侧位片显示不清而进行的二次检查,减轻患者的负担。

  • 标签: X 线平片 CT 鼻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肠发育异常在造影下的特征性表现与鉴别。方法近年来我院手术证实的数百例新生儿肠发育异常患儿,大都进行了常规腹部立位摄片,欧乃派克上消化道造影及钡灌肠检查。结果数百例新生儿肠发育异常患儿,经过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8%以上。结论在可疑新生儿肠发育异常时,影像检查是首选,能够尽早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对临床及早手术帮助极大。

  • 标签: 新生儿肠发育异常 常规摄片 胃肠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侧位X线及CT扫描重建测量对小儿增殖体肥大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2月临床诊断该病患者50例,摄取鼻咽X线侧位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并测量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计算出A/N比值(A为腺样体厚度,N为鼻炎腔厚度)。结果50例中A/N比值0.61-0.65的3例,0.65-0.7的40例,>0.7的7例;A/N比值>0.61的,急、慢性鼻窦炎及鼻塞患儿2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例;反复流涕患儿5例;打鼾患儿5例;张口呼吸5例;扁桃体肿大患儿5例。结论X线及CT重建测量可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N比值大于0.65,X线、CT诊断增殖体肥大达到互补优势,再结合临床表现对小儿增殖体肥大及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临床表现 X(CT)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IF)的X线及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至2011年间经临床及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腹膜后纤维化共20例的X线及CT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尿路造影。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间隙见不规则低密度软组织灶,15例病灶边界清晰,5例病灶边界与邻近周围组织分界不清,20例病灶几乎不同程度包绕主动脉及其分支和下腔静脉,6例均可见单侧或双侧输尿管不同程度狭窄,及肾脏不同程度积水。结论虽然腹膜后纤维化确诊需要靠病理,但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且还可通过CT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9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及CT表现,总结本病的影像特点。结果多数病灶位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干骺端及胫骨近端为主,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状或碟状缺损,边界可有硬化线,表面无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可以通过影像检查确诊,X线平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能对平片所显示不清的病灶及不典型的病例提供准备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放射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bib4x辅助无血切肝在临床应用的价值研究及分析。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开展的Habib4x辅助无血切肝共1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时间、切肝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情况。评估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应激指标、住院天数等。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中位数为110(39~181)min,切肝时间中位数为45(8~82)min,术中出血量为(348±54)ml,输血率为6.25%(1/16);术后d1,ALT、AST升至高峰,随后呈进行性下降,至术后d7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为(12±4)d,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胆瘘1例、引流管口感染1例),均经加强治疗后治愈。结论在无入肝血流阻断下应用Habib4x辅助进行肝切除,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的损害、输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均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肝切除 Habib 4x 肝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级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或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纵行“笔杆征”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缓解。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