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能够提供接近真实的学习材料和仿真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医学知识与技能,实现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医学教育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视频技术在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丽水市中医院接受中医护理培训的60名护理人员,根据培训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则利用视频技术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及两组护士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中医理论、中药熏洗、按摩排尿、耳穴埋豆、中药塌渍的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模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技术应用于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学习效果及记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 标签: 中医护理 培训 视频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胸痹患者红外显示图像及温度差别,探讨胸痹患者与红外热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对30例胸痹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手臂的内侧及胸前区进行红外摄像,将图像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心经、心包经、肺经及经脉旁开1cm的非经脉上和心前区的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胸痹患者循经红外图像较健康人明显;胸痹患者心经及心包经上的温度变化较健康志愿者更敏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经相差不明显(P〉0.05);胸痹患者的胸前区的皮温较健康人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患者心脏及所属经络的皮肤温度变化较健康人更敏感。

  • 标签: 胸痹 红外热像图 皮肤温度 经络
  • 简介:分子生物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也给针灸原理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前景。作者以如何在针灸原理研究中合理利用基因晶片技术、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冷热休克蛋白等方面举例,论述对分子生物学与针灸原理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针灸学原理研究水平的设想。希望能给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针灸理论,提供一些思路与设想。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针灸 抑制削减杂交法 冷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
  • 简介:目的:采用闪式提取技术优化女贞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总含量提取率及干膏收率两个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闪式提取法提取女贞子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闪式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s,料液比1:4,提取温度65℃。结论:该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女贞子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大批量生产。

  • 标签: 女贞子 熊果酸 齐墩果酸 闪式提取 正交试验
  • 简介:近20余年来,中医诊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舌诊、面诊、声诊、嗅诊、问诊、脉诊客观化信息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方面成果丰硕,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但在诊断技术及指标的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出台舌诊仪相关国际标准1项、中医脉诊压力传感器国际标准1项。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领域的深入渗透,模式识别方法在四诊信息融合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建立了更适合中医思维的辨证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必将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可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以期在中医临床及各级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诊断技术 中医四诊 标准化 客观化 智能平台
  • 简介:文章介绍了实验研究常用的医学形态学技术如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电镜超薄切片、组织化学和细胞培养等,因具有客观、直观等技术优势,在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形态学技术引入到经方现代研究中,对于阐释经方组方原理、探索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机制,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形态学 实验技术 经方
  • 简介:中医采用饮片组方的制剂应用于临床,是中医治病用药的特色。饮片入药,生热异治,则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症论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中药材必须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

  • 标签: 炮制技术 炮制学 中医临床用药 中药饮片 制剂应用 中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