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CH(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T2DM(2型糖尿病)患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SCH将其分为T2DM组与T2DM合并SCH组,分别对其TSH(促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PG(空腹血糖)、FC-P(空腹C肽)、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指数)、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结果T2DM合并SCH组患者的TSH、BMI、TC、TG、LDL-C、hsC-RP等与T2DM组比较(P<0.05)。且T2DM合并SCH组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变等发生率均高于T2DM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合并SC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以、脑血管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发生率均相对较高,且人体脂代谢异常以及炎性反应在大血管病变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中有重要参与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T2DM 高敏C反应蛋白 大血管病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4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检验方式分为2组,一组给予单一的血常规检验,并将其设为单一组,另一组给予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联合检验,并将其设为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检出率。结果联合组的检出率(82.61%)明显高于单一组(43.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患者TC、LDL-C水平变化。 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1例脑梗塞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和41例观察组,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再增加氟伐他汀治疗。 结果:两组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水平、LDL-C水平都比对照组数据低,且日常生活能力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值<0.05)。 结论:脑梗塞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TC、LDL-C水平,改善各项功能。

  • 标签: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TC LDL-C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血常规组,各100例。血常规组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组进行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同时将观察组患儿根据白细胞计数从低到高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81.0%)明显高于血常规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与白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血常规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间收治的疑似细菌性肺炎的患者 210例,对其采取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本次研究的 220例受检人员中,经过病理诊断出细菌性肺炎者 192例。血清纤维蛋白原检测阳性率为 69.52%( 146/210)、 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 64.76%( 136/210)、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为 63.81%( 134/21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87.62%( 184/210);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联合检测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联合可有效检测出细菌性肺炎,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清纤维蛋白原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肺炎
  • 简介:摘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纤维帽的薄厚、脂质核心的大小以及斑块内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多种研究表明胱抑素C、组织蛋白酶K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组织蛋白酶K 胱抑素C 粥样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结合血常规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单次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检测并分析白细胞计数(WBC)和CRP水平,比较并分析单项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患者白细胞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7.50%,明显高于单项血常规和全血CRP (59.38%,64.06%,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临床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结合血常规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单次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检测并分析白细胞计数(WBC)和CRP水平,比较并分析单项血常规、全血CRP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患者白细胞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7.50%,明显高于单项血常规和全血CRP (59.38%,64.06%,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效,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临床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剂量维生素C 免疫球蛋白 感染病毒性心肌炎 炎性因子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C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出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4C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表(BI)]评分、自我效能(ESCA量表)。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ESC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BI和ES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神经功能 脑卒中 4C延续护理 生活能力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过程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价值。方法 样本选取中,从2020年11月开始,2022年11月结束,共抽取80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对照组为病毒感染患者,研究组为败血症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在检测后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在CRP、PCT水平中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SAA指标中,对照组患者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的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内固定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例,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和观察组(n=30例,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可提高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对身体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
  • 简介:【摘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高发群体是儿童,主要与儿童群体机体免疫能力较差这一因素有关。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诊断方法,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与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者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对两组AMY、LPS與CRP水平予以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AMY为(760.6±64.5)U/L,LPS为(1626.4±125.4)U/L,CRP为(44.6±12.3)mg/L;对照组患者AMY为(86.0±16.7)U/L,LPS为(93.0±26.7)U/L,CRP为(1.2±0.6)mg/L。观察组患者AMY、LPS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可联合检验AMY、LPS、CRP水平,以此判断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结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TC水平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50例本院接诊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结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治疗以及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C-反应蛋白、TC水平。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结合氟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8.26±0.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1.74)分,(P

  • 标签: []氯吡格雷结合氟伐他汀 脑梗塞 临床疗效 C-反应蛋白 TC水平影响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检测尿液 α- 1-MG联合血清 β- 2-MG、 Cys-C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 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伴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 38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38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 尿液 α- 1-MG和血清 β- 2-MG、 Cys-C、 SCr 、 SUrea 的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尿液 α- 1-MG和血清 β- 2-MG、 Cys-C水平均慢性升高 ( P < 0.05 )。 两组 SCr 、 SUrea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尿液 α- 1-MG和血清 β- 2-MG、 Cys-C是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早期肾功能理想的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尿 α1 - 微球蛋白 β2- 微球蛋白 胱抑素 C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