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的对比研究,比较国产五层共挤输液膜与进口三层共挤输液膜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为企业生产大输液选用包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三层共挤输液膜及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分别制备三批氯化钠注射液,在温度为 40'C士 2C,相对湿度 20%土 2%的环境内,放置 6个月,分别于 0、 1、

  • 标签: [ ]共挤输液膜 药物稳定性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骨折患者。对照组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肢负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保健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年 4月 ~2020年 3月期间所收治的 7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1.43±0.36) L 、第 1秒用力呼吸量 ( 2.61±0.82 ) L、第 1秒用力呼吸量所占肺活量比值( 59.48±8.61) % ,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活量( 1.21±0.20) L 、第 1秒用力呼吸量( 1.83±0.31) L、第 1秒用力呼吸量所占肺活量比值( 50.37±3.49) % ,观察组患者物质功能( 83.84±7.92)分、躯体功能( 80.65±7.35)分、心理功能( 80.87±7.23)分与社会功能( 80.59±7.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67.46±5.93)分、( 67.58±5.16)分、( 70.13±6.44)分、( 67.85±5.63分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预防保健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预防保健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施行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研究组施行骨科损伤控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施行骨科损伤控制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骨折 骨科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方法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作出探究。 方法 样本选自在 2018 年 05 月到 2019 年 8 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 90 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配为应用内固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 45 例。最终统计对比组间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的优良率更高,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根据手术试验研究,联合应用内外固定手术治疗更容易成功,且更加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医患关系有助于得到缓解,患者满意度更高,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内固定手术 外固定手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变化并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控制心绞痛发作起效时间短,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肯定,起效时间较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71-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等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参附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推广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参附汤加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肾两虚型 临床疗效 肺功能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已成是因斑块裂隙、糜烂和(或)破裂等一系列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引起的病理改变,其通过使斑块内易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进而使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在受损斑块表面,形成血栓,加重心肌缺血。血栓前状态(PTS)既往也称为血液高凝状态(HC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指机体在有症状的血栓形成前,已存在着有利于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或因子异常,包括了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等,这些因素各自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血液处于一种易凝状态。

  • 标签: 心痛泰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气滞血瘀 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37-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并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常规护理与呼吸训练器训练联合的护理模式,呼吸器训练坚持每日2次,为期一周,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吸\呼气肌肌力测定与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FEV1/FVC、PEF、吸\呼气肌肌力值与ADL评分分别为(61.1±1.3)分、(1.01±0.11)分、(63.1±3.2)分、(43.5±7.9)分和(73.14±5.08)分,研究组分别为(68.0±2.0)分、(1.52±0.18)分、(75.8±3.9)分、(47.0±5.6)分和(86.24±5.94)分,差异显著(P

  • 标签: 呼吸训练器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吸\呼气肌肌力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与效果。方法:随机调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阻肺患者,均分两组后实施不同肺康复训练方案。A组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 + 人工阻力呼吸训练,B组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后的肺功能与6MWT、SGRQ指标。结果:A组的肺功能、6MWT、SGRQ等多项指标均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调研结果发现,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联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更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并且改善慢阻肺患者的6MWT以及SGRQ指标,较之单纯采取深慢呼吸缩唇呼吸训练,其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且临床护理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坚实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康复训练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 影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瓜蒌夏苓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的临床优势评价。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实施瓜蒌夏苓汤治疗,分析组间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患者实施瓜蒌夏苓汤治疗后,组间血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且实验组数据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瓜蒌夏苓汤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 临床优势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方案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损害控制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手术方案)与实验组(30例:损害控制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比对照组低,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损害控制手术方案 常规手术方案 多发伤 不稳定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复方丹参滴丸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曲美他嗪组(30例)给予2粒/次,3次/d。联合治疗组(3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每组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曲美他嗪组、联合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0.0%,66.7%,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3.3%,56.6%,83.3%。联合治疗组较复方丹参滴丸组及曲美他嗪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UAP 曲美他嗪 血小板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分级及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9.30-2021.11.31收治的87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利用中医进行分型,西医分级,观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7例患者中气虚痰瘀型、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气滞痰阻型分别占比43.68%,28.74%,13.79%,13.79%,其中气虚痰瘀型发生率更高,患者存在血脂异常,血压异常,身体肥胖等因素(P

  • 标签: 冠心病稳定型 心绞痛 中医证型 分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通心络胶囊所展现出来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64例,随机分组成对照组(硝酸异山梨酯)和观察组(通心络胶囊),各32例。结果: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治疗中实施通心络胶囊,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疾病治疗效果突出。

  • 标签: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通心络胶囊 心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COPD稳定期采用肺康复模式针对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FVC指标的影响。方法:结合患者意愿、治疗历史、病史、年龄、性别等指标,抽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于我院就COPD接受医疗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结合上述指标、人数、护理措施,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FVC、FEV水平。结果:在FVC、FEV水平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稳定期采用肺康复模式针对患者而言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可以改善患者FVC、FEV水平。

  • 标签: 肺康复护理模式 COPD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