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卫星

南皮县中医医院骨科  河北  沧州  061500

【摘要】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骨折患者。对照组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肢负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半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常见的创伤疾病,在高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这是由于高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内科疾病,一旦出现骨折都具有不稳定型和粉碎性的特点[1]。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两种方法,一种为保守治疗,另一种为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需要高龄患者长期卧床休养,很容易发生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结石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不被专家推荐。手术治疗的应用频率最高。因此,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半髋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骨折患者。对照组: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在(75.2±3.9)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9:21。观察组:年龄63-86岁,平均年龄在(77.1±3.6)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7:23。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5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具体的操作如下:首先将患者安置在牵引床上,利用C臂使骨折部位闭合。确定骨折端位置后,在股骨大粗隆顶点处纵向切一道4cm创口,将臂中肌切开后,在粗隆定点后1/3处置入导针,并沿着导针进行开口扩髓,然后将近端髓内钉主钉置入,通过C臂透视调整髓内钉深度,在瞄准器的辅助下,在股骨颈内置入导针,利用透视器调整位置,并测量旋转刀片的长度,对刀片进行固定加压,然后用瞄准器锁钉远端的螺钉,将尾帽锁入,逐渐缝合,并置入引流管。

给予观察组5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的操作如下:首先在髋关节外侧切一道创口,将髋关节囊充分暴露出来,截骨去头后,尽可能暴露大粗隆骨折、小粗隆骨折块及周围组织,粗隆部复位后,利用钢丝固定,然后进行扩髓,将远端塞放入其中。如果骨折没有累及小粗隆部位,则可以选择普通股骨柄假体;如果骨折部位累及到小粗隆部位时,需要选择加长型股骨柄假体,制备骨水泥并灌入髓腔中,将选择的假体柄置入髓腔,安装双极头,确保髋关节复位成功后,逐渐缝合,并置入引流管。

1.3效果观察

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肢负重时间,统计手术后高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括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坐骨神经损伤等。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18.0统计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计算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肢负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两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表2:

表1 两组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患肢负重时间(d

观察组(n=50

60.57±5.18

116.24±17.62

70.47±11.63

14.27±2.34

对照组(n=50

68.73±6.09

130.49±19.58

85.29±14.07

26.48±3.36

t

7.6252

2.6652

2.7761

15.6341

P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静脉血栓

伤口感染

坐骨神经损伤

总发生率

观察组(n=50

12.0

24.0

00.0

36.0

对照组(n=50

36.0

510.0

12.0

918.0

t

1.0662

P

0.05

3、讨论

在高龄人群中,经常会出现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这是由于高龄患者通常都有骨折疏松以及内科疾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大多数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力非常差,很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2]。为此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副作用小、麻醉效果好的药物。临床上,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最有效地一种方法为半髋关节置换术,这种手术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出血量更小,高龄患者更容易接受。从术后恢复效果上看,半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复位,减少坐骨神经损伤、静脉血栓、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产生。

综上所述,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郜红杰.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3):119-120.

[2]张心亮.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06-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