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世界186个著名大油田(发现于1981年以前且储量大于5亿桶)的总可采石油储量(油田规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油田的规模一般都随时间而增大。油田规模的这种分析采取了整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其分组分为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国家两个组。

  • 标签: 储量增长 大油田 世界 石油储量 欧佩克 加拿大
  • 简介:经验表明,在美国和加拿大,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点对油气田规模(累积产量加剩余储量)所作的计算通常都偏低(Arrington,1960;Attanasi和Root,1994)。虽然单个油气田规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一组油气田规模的连续计算结果总起来说一般是递增的。

  • 标签: 油气田 剩余储量 规模 增长预测 产量 美国
  • 简介:据美国政府称,由于油价较低,其国内2018年原油产量增幅将比前期预测的增幅减缓。页岩产量的提升促使原油产量迅猛攀升,但是目前随着油价的下滑反而导致上升幅度减缓。据EIA预计,2018年的产量提升131万桶/天,将达到1068万桶/天。而7月的预测结果是提升144万桶/天,达到1079万桶/天。据机构预测,2019年产量增长值有小幅提升,从先期预测的101万桶/天增至102万桶/天;2019年原油产量平均为1170万桶/天,而前期预测有1180万桶/天。

  • 标签: 原油产量 美国政府 预测 EIA 年产量 油价
  • 简介:2006年1~6月,乌克兰共开采石油163.05×10^4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9%。

  • 标签: 开采量 乌克兰 石油
  • 简介:亚洲一直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中国在2003年的增长速度也首次达到45.1×10^4桶/日。日本也起了主要作用,尽管是暂时的,但由于它的核动力危机,却导致了2003年需求增长速度达到8.4×104桶/日。

  • 标签: 需求增长 亚太地区 石油 中国 增长速度 核动力
  • 简介:对于道达尔集团来说,1990年代是取得巨大成功的10年。正是这种成功,使它在1999年得以收购菲纳和埃尔夫公司,从而成为世界第四大巨型国际石油公司。这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海业务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所确立的。不管从实物数字(产量和储量)还是从财务数字来衡量,这一评价都是可信的。本文将介绍道达尔公司开发上游投资业务的总体做法和策略。道达尔的策略集中在三个方面:(1)在已经进入的油气区加强勘探的生产活动;(2)应用创新技术;(3)在新开放和重新开放勘探或开发活动的国家采取灵活的合同谈判政策。很显著,与比较传统的国家相比,这些国家存在较高的合同和政治风险,但如能将正确的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作为优先考虑的策略,也可以在那些国家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然而不管采用何种策略,如何成功实施这些策略才是关键。在这方面道达尔没有特别的诀窍可以奉告。这只是坚持不渝地奉行最普通的哲理:吸引和开发最优秀的人才,把适当的人才安置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以及把技术机会与商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

  • 标签: 国际石油公司 道达尔公司 经营策略 国际上游业务 油气产量 储量
  • 简介:气藏开发实践表明,利用规则井网理论开发气藏,尤其是辫状河沉积气藏,会产生大量的低效井和无效井,规则井网理论对辫状河沉积气藏已不再适用。根据辨状河气藏的储层沉积特征,提出了其气藏不规则井网开发模式,给出了不规则井网的一般布井原则。应用不规则井网对苏里格苏10区块进行了虚拟开发,开发效果表明,不规则井网开发效果明显优于规则井网,能够更好地适应辫状河沉积气藏的高效开发。图3参6

  • 标签: 辫状河气藏 不规则井网 井网模式
  • 简介:近年来,国际石油公司将科技研发集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及购并剥离、增强竞争力等领域上,并以根据客户需求(避免盲目、高风险、低回报)进行研究的新模式,代替了公司自发研究的旧模式

  • 标签: 科技发展 更新 国际石油公司 降低成本 科技研发 提高效益
  • 简介:通过分析P2井区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总结研究区目的层段的不同沉积亚相、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建立了测井相模式。简要讨论了地层倾角测井的原理、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在软件上的实际操作运用,利用P2井区的地层倾角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展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该区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精细处理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古水流方向大致为由北西向南东流。综合两种测井方法分析认为,P2井区沙湾组的沉积环境以河流、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

  • 标签: 测井响应特征 常规测井 地层倾角测井 测井相模式建立
  • 简介:针对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中区西部不同类型油层砂体与目前井网不适应的难点,利用详实的岩心、测井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成果等资料,对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模式及井网控制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组合模式可细分为拼合宽带型、交织网状型、树枝分叉型、干枝型、单一连续型、断续孤立型6种类型,除拼合宽带型砂体外,其他类型分流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均较低,与井网适应性差,可依靠对现井网进行加密或对层系井网进行重组来完善单砂体的注采关系。

  • 标签: 水下分流河道 分布组合模式 井网控制程度 井网密度 萨尔图油田
  • 简介:简要论述了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根据地层型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层型油气藏作用的差异性,建立了不同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浮力是地层型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的突然释放是油气幕式运聚的触发机制、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表现为具幕式特征的相对连续过程。

  • 标签: 成藏模式 济阳坳陷 油气藏 地层型 分布特征 不整合面
  • 简介:该项目重点针对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挖潜难度加大,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的影响。使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需要,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

  • 标签: 高含水后期 后期开发 调整技术 模式 注采系统调整 水驱油田
  • 简介:受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分区及古地理、古气候分区的控制,我国新生代盆地发育5类生物气藏基本形成模式。第一类是西北部山间大型走滑挤压坳陷盆地的高原、高纬度、高海拔、寒冷、干旱气候下的内陆成化湖、盐湖生物天然气藏;第二类为西南部山间的超小型走滑拉分裂陷盆地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下的内陆微咸水、淡水湖成因的生物天然气藏;第三类为东南沿海亚热带平原、河口湾相、大型三角洲相区第四系生物天然气藏;

  • 标签: 中国 新生代 生物天然气藏 形成模式
  • 简介:根据同步分析多种属性和分析在三维体中形成的四维异常,明显地改进了时延地震可视检验的程序。一种模式识别方法用于结合来自多属性的互补信息并监测四维异常。该方法由两个步骤构成——分析步骤与识别步骤。分析步骤目的在于发现四维异常的有代表性样本。而在识别步骤中,这些样本用于训练神经网络以便识别四维异常响应不同于背景响应。它表明了样本的选择极为重要而且应该与时延研究的目标相对应。与常规单一属性分析相比,它显示了无重复噪声的明显减少。此外它还展示了指导时延分析(辨别不同类型的四维异常)方法的潜力。一般说来,非重复噪声可以降低四维地震表征工程的价值。代价不菲的专用采集方法可能减少非重复噪声。在这次研究中,证明了用本文所叙述的高代价监测技术能够减小非重复性噪声。

  • 标签: 四维地震 分析步骤 目标 信息 样本 代价
  • 简介:通过十红滩铀矿床特征研究认为,十红滩铀矿床为一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其形成主要受铀源、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地下水动力变异等因素控制。在总结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建立了十红滩铀矿床的成矿模式

  • 标签: 铀矿 矿床控制因素 成矿模式 层间氧化带 地质特点
  • 简介:许多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的线性流态都可以持续数年。然而,非常规油藏(如巴肯油藏)生产分析表明,线性流态并不是唯一的主导流态。现场数据表明,受增产处理油藏体积(SRV)影响的边界流(boundary—dominatedflow)和复合线性流的持续时间一般要远长于早期的线性流态。根据裂缝网络或SRV模式,非常规油藏的线性流态可能只持续几个月,但对估计最终开采量(EUR)的贡献却高达约30%。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型来识别裂缝网络模式和获取相关流动参数的方法,由此得出的油藏描述结果被移植到油藏~流量数值模拟模型中,用于捕捉非常规油藏系统中压实作用、多相流动特性以及各种流态对开采动态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助于认识油井的开采动态,以便于了解历史拟合情况。特别是,文中通过产量不稳定分析确定了裂缝网络模式和流态,通过数值模拟与解析模型相结合,开展了生产动态约束下的历史拟合;对非均质效应、压实效应和多相流效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此外,还介绍了本方法在巴肯油井的现场应用。研究认为,在开展详细的油藏一流量数值模拟研究之前,应当先进行解析模拟。该项研究成果为改善非常规油藏描述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油藏裂缝 开采动态 网络模式 流态 识别 数值模拟模型
  • 简介:利津-胜北断裂带断裂系统复杂,成藏类型多样.北部靠近基底断层的陡坡带主要发育退积序列的近岸水下扇,东西向成裙带状分布,往南在同生断层的下降盘,扇体延伸至断陷湖盆深处的烃源岩,形成透镜体状砂体.勘探工作面临成藏条件复杂、储层预测精度低等困难挑战.从物源入手,利用断层活动定量分析,研究断裂活动对储层分布的影响,结合成藏条件,构建合理的成藏模式.

  • 标签: 断层活动定量分析 沉积环境 成藏模式 利津-胜北断裂带
  • 简介:西西里褶皱-冲断带西部的叠瓦状地层单元起源于新特提斯南部大陆边缘,自新近纪至今,受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产生了形变。在挠曲外地槽和外围串接盆地中沉积的同造山期新近系-更新统地层记录了该褶皱-冲断带的演化历史。有资料证实,自托尔顿期至今,逆冲断层带前缘逐渐向南推移,进入前陆带。在褶皱-冲断带的西部,这种推进作用表现尤其明显。在褶皱-冲断带的东部,第四纪走向滑移断层带活动产生了不对移的花状构造和其它干扰构造。文中展示了两条穿过西西里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区域横剖面。这两条构造横剖面向下一直延续到海西期基底的顶部,它们综合了我们的野外勘察结果和以前采集的测井、电磁测量以及地震测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晚中新世-更新世期间、向前陆推进的冲断层带与更新统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构造圈闭。这些构造圈闭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 标签: 意大利南部 西西里西部 逆总断层系统 形变 时间 模式
  • 简介:天山造山带属我国西部重要的造山带和可地浸砂岩铀矿成矿带,在山间盆地中铀矿成矿具有明显的区域构造控矿特点和铀成矿规律。伸展型盆地类型是主要的产铀盆地,盆南缘斜坡带是重要的铀矿带和聚矿空间,灰色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是主要的砂岩铀矿的聚矿环境,河道砂体与控矿前锋线的吻合地段是山间盆地的重要聚矿区段,新构造对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铀矿体再迁移-聚集有着重要的作用。伊犁式、吐哈式铀矿床类型的共性及其差异,具有两种大同小异的铀成矿类型及成矿模式。这些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对于今后开展模式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砂岩铀矿 伊犁式 吐哈式 成矿模式 天山造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