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万州坝子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以商周时期文化为主的重要遗存.经过近年来的发掘,清理出商周时期的灰坑、墓葬、水田等多处遗迹现象,同时获得一大批陶、石、骨、铜器等遗物.根据陶器组合及型式变化和地层关系,本文将坝子遗址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分为二期四段.通过对比,其年代与鄂西地区的堡岛三期类型、川西地区的三星堆二期文化大致相当.另外,因坝子遗址位于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对该遗址的研究也为探索早期巴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中坝子 商周时期 分期 文化对比
  • 简介:明代官修书中的《洪武北平图经志书》、《工部志》等均已亡佚;《永乐大典》曾辑《顺天府志》20卷,由于《大典》罹难,主修《光绪顺天府志》的缪荃孙从《大典》劫余仅辑得其中的7-14卷。虽称《永乐顺天府志》,由于《大典》成书时“北京宫殿”尚未正式动工,因此,缪氏所辑虽失原书首尾,与“北京宫殿”的营建并无直接关系。其后,景泰朝所纂《寰宇通志》、天顺朝修《明一统志》,对皇城的记载均只寥寥数语;《弘治会典》不载皇城尺度;万历《顺天府志》无皇城相关著述。因此,现存明代官修书籍明确记载皇城规制的著作实只万历朝所修《大明会典》一部。由于这一原因,清早期官修书籍对皇城的记载大多沿袭《万历会典》体例,直至中期开始发生变化。本文即是明清两代官修书籍对皇城记载的承沿及其尺度关系的探讨。故本文大要为:1、本文所据明、清官修书籍及其版本;2、明、清官修书籍的皇城记载与变化;3、几种不同皇城尺度的比较;4、从《万历会典》的记载与宣德朝的皇城拓展看明初皇城周长。

  • 标签: 明朝 清朝 官修书籍 皇城 皇城周长
  • 简介:本文从数字博物馆概念出发,阐述依据馆藏文物分类体系的导航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不可替代的原因。通过和互联网流行的模糊匹配技术的对比,彰显馆藏文物体系分类导航在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并以认知图式理论解释层级分类导航设计的合理性。

  • 标签: 数字博物馆 馆藏文物体系分类导航 数字库房 认知图式
  • 简介:穆斯堡尔谱技术是研究固体物质超精细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其它多种测试方法相比,穆斯堡尔谱方法以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强抗干扰能力,及其对试样的无破坏性等而广泛应用于考古研究。本文主要介绍穆斯堡尔谱技术在古陶制品、古瓷器及釉彩、古代铜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古代壁画等考古研究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评价与展望。

  • 标签: 考古研究 穆斯堡尔谱技术
  • 简介:代价币(券),俗称“筹码”。原是某些行业自行制作的小额信用凭证,如浴室的浴筹、熟水店的水筹、赌场的赌筹、公交车(船)的车筹等等。其由来已久.且有的至今仍在使用。这些代价币。不是货币制度的法定货币。货币史学者是不屑一顾的。

  • 标签: 货币制度 中国 信用凭证 法定货币 公交车 货币史
  • 简介:墓葬壁画经考古发掘后,墓室内原有的稳定环境被打破,在微环境不断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病害。为探究微环境变化规律,在陕西师范大学模拟壁画墓室内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电导率等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墓室内部微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距墓底高度越高,其土壤温度、含水率变化幅度越大,越易产生酥粉等病害。利用离子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土壤易溶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各种阴、阳离子含量与土壤埋深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表面析出盐分主要以硫酸钠和硫酸钙为主,在微环境的不断变化下,易产生酥碱等病害。对壁画墓葬微环境进行系统研究,为有效调控墓室微环境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原址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壁画墓葬 微环境 温湿度 电导率
  • 简介:运用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来设计构思城市博物馆的陈列是本文要试图论述的观点。生态博物馆从其发端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从其先导者法国的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给予的三次定义来看,对生态博物馆的认识是从最初的关注于人类生活发展的环境与状态,到后来的强调地方社区的作用,再到将生态博物馆的作用定位于人类如何更有效地将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环境,进行收藏、保护和研究。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陈列 城市 人类生活 设计构思 环境
  • 简介: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了大量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去保护、研究、宣传和利用,使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中发挥独特作用。

  • 标签: 中国 行政管理体制 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经费
  • 简介:<正>在四川唐代的摩崖造像,《西方净土变》有三种表现形式,兹根据它们出现的年代分别论述于下。(1)“阿弥陀佛与五十二闻法菩萨”,该图又称“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像”,或称“阿弥陀五十二尊曼陀罗”,或名“五通曼茶罗”,即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图绘五十三尊佛、菩萨像的曼荼罗(即佛一尊,菩萨五十二尊)。六朝至隋唐的阿弥陀佛为中心的“西方净土变”不少,这种组合是最早的一种净土变相。

  • 标签: 阿弥陀佛 摩崖造像 西方净土变 四川 菩萨 寻杖
  • 简介:2006年2月26日,《新民晚报》刊有薛理勇先生的《以前的上海钱怎么用》,首段《银两和铜圆》说:“昆剧传统剧目《十五贯》描写肉商尤葫芦借得本金十五贯,星夜醉归,被赌徒娄阿鼠谋财害命的故事,古代铜钱每斤约75枚,每贯千枚重10余斤,尤葫芦单身携约200斤铜钱星夜醉归,娄阿鼠只身盗约200斤铜钱潜藏,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 标签: 《十五贯》 上海 纠偏 《新民晚报》 传统剧目 铜钱
  • 简介:<正>《今簋》:“佳王子伐楚白(伯)(在)炎住九月既死霸丁丑乍(作)册……”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指出:“此成王东伐淮夷践奄时器。楚即淮夷,淮徐初本在淮水下游为周人所迫,始溯江上至于鄂赣。”在郭老晚年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也载有:“楚国是一个毕姓贵族建立的国家,原居淮水下游,属于武庚叛周的熊盈族,武庚失败后,他们受周人的压迫南下,被江水所阻,乃沿江西上,开拓了长江中游的大片土地……,周初的《今簋》铭文就记载着对楚伯的征伐。”由于郭老在考古方面对殷墟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研究,在学术界素孚众望因而在周成王伐楚,楚人来东方淮夷多为历史研究者广泛引用,几乎成了定论,而我对此定论,常存疑义,姑就鄙见作些探讨。

  • 标签: 既死霸 两周金文 禽簋 淮夷 历史研究 甲骨文
  • 简介:浅析汉画像石关于祭祀仪礼的供奉牺牲李国华汉画像石是汉墓、祠堂、阙等为死人服务的建筑刻绘图像的石质建筑材料及画像石停的特称。汉墓,汉代人称之“千万岁室”①;石椁与汉墓具有同等效用,是死者灵躯安附的天堂;祠堂是“鬼神所在,祭祀之所”②;阙则为“天门”...

  • 标签: 汉画像石 祭祀仪礼 太阳神 西王母 祭祀活动 石关
  • 简介: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作为公众记忆及创新载体的作用日益深入人心,加上博物馆所固有的教育功能,其作为媒介化的影响力亦日益扩大。社会工作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鼬№童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社会工作教育对于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宣传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工作教育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标签: 博物馆 媒介化 社会工作教育
  • 简介: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在地化倾向。这一立足本土、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于川渝多地举办的临摹展览,恰好呼应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救亡话语以及吁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心理诉求。由此,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活动及作品,与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达成了合流。张大千的临摹手法、取向、考察路数,多有争议。回到抗战时期西北考察的历史语境下,他对艺术现象的敏感,看似摹古,却参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重塑,堪称学术史的"预流"。

  • 标签: 张大千 西北考察 预流 重访 中国文艺复兴
  • 简介:6月10日,蒙两国联合考古研究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这表明中国与蒙古国首次开展的文物考古合作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的组织单位代表为中国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蒙古国历史博物馆。双方商定,今年-2009年每年的7-9月,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文物考古工作者赴蒙古国境内,与蒙方合作开展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 合作项目 组织单位 呼和浩特市
  • 简介:2009年7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科尔沁沙地汉以前考古课题组",赴内蒙古兴安盟和通辽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学术考察.此行的学术目的是了解科尔沁沙地东北部各旗县(库仑至天山一线)史前遗存的文化面貌及各类遗存的分布情况,通过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比较,拟建立该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

  • 标签: 科左中旗 白菜 遗址 复查 史前遗存 analysis
  • 简介:本文将考古学与金石学的关系分为三个时期,首先,从源头上探明金石学与考古学内在学理上的相似甚至一致之处;其次,阐明考古学进入中国的前后,金石学是怎样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且对考古学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金石学,乃至其背后的史学、经学背景,仍然影响着现代中国考古学的许多方面,体现在报告编写的思路、论文题目的选定等……

  • 标签: 金石学 现代中国考古学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