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五四"时期,新派文化名人以"求新""求异"思维延伸到追求新式婚姻上,由于他们本身被赋予了诸多的正面价值,离婚成为时尚与自由的象征,甚至与思想解放完全等同。文章以"五四"文化明星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人的婚姻为个案,分析探求公众意志下的新式知识分子的个体身份与公共身份彼此错位的现象。

  • 标签: “五四” 婚姻 自由 传统
  • 简介: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的方法被学术界称之为社会学批评。五四时期西方社会学批评理论在中国迅速传播,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促成中国文艺批评领域中社会学批评流派的确立,推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型,弥补了审美批评忽视社会现实的不足。其中,茅盾受泰纳的"三要素"说的影响,确立了中国社会学批评的基本模式;胡适成功地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与传统治学方法融会贯通;成仿吾借鉴居友与格罗塞的社会学说,形成"社会—审美"的批评风格。

  • 标签: 五四 社会学 文学批评
  • 简介:本文以1930年代胡适与陶希圣在《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独立评论》等报刊上一场围绕政论写作的争论为中心,探讨在当时的思想语境和历史情境之中,以胡适为灵魂人物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分子对于政论写作的反省与自觉。

  • 标签: “星期论文” 政论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