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正>今年6月20日—22日,社会党国际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社会党国际新原则声明》,用以代替1951年通过的法兰克福声明。新声明与旧声明的显著不同点是以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社会党国际的全球化战略,尤其是向第三世界的积极开放政策。加强在第三世界的活动,扩大社会党国际的世界性影响,这一政策是1976年当选为社会

  • 标签: 社会党国际 第三世界国家 开放政策 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运动 欧洲社会党
  • 简介:跨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问题早已有相关的论述,但是十八周岁前后年龄阶段犯罪的量刑问题仍值得关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1月11日出台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与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有关的原则和要求以及相应的量刑制度,但是量刑制度与量刑的原则和要求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对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同种犯罪行为和不同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量刑标准,有不合理之处,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 标签: 未成年人 量刑原则 十八周岁 同种犯罪行为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封建主义力量、农民革命力量以及资产阶级力量自发地开展部分青年工作,促进了中国青年工作的萌芽,但由于领导力量软弱、青年观消极、青年工作狭窄而长期陷于缓慢徘徊状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工作,经历了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两个历史方位下的两个时期共5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工作的巨大发展嬗变,是一个不断发现青年、确认青年、解放青年、发展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青年工作有机楔入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更是一个历史选择并将继续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青年工作领导力量的必然过程。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青年工作 发展 嬗变
  • 简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五千多年来鼓舞和动员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爱国是体现在情感、思想、行动的相一致。应该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有爱国之情的,但是,现实中又出现如西安打砸事件等极端的现象。这是爱国情感与爱国思想、行动的背离,明显体现出很多人虽然有深厚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在思想和行动层面经常出现"零"思维和"道德暴力"。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新任务、新形势、新问题,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我们要在坚持爱国主义的同时,研究开放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这对于抵制狭隘民族主义,拓展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凝聚大学生报国力量大有裨益。

  • 标签: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开放 狭隘民族主义
  • 简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于犯罪时未成年而审判时已成年的被告人,由于其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附带民事赔偿责任应由其本人承担,还是由其原法定监护人承担的问题,目前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方面的法律、司法解释尚没有明确规定,在审判实践中一直存在不同做法和争议,从而造成执法上的不统一。对这一问题,应当区分情况进行处理,对于被告人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其本人承担赔偿责任,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其本人和原法定监护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获得赔偿的权利,有利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妥善处理。

  • 标签: 犯罪时未成年 审判时已成年 附带民事赔偿责任
  • 简介:现代主义的梦想不仅包括掌控自然,还包括建构一个属于自由理性的人类群体的伦理-政治乌托邦。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抹杀了它的内在矛盾和张力,使这份遗产失去了被挑战、质疑和讨论的价值。而批判理论在不放弃启蒙的乌托邦遗产的同时,又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构想,指引我们既不放弃理性自身,同时又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作为“盛期现代主义者”的阿多诺虽然也曾对启蒙主义和“西方理性的身份逻辑”进行了强烈批判,却并未对理性反思在获取个体自主性和集体正义方面所具有的治愈力量丧失信念。通过对阿多诺的细读,不仅可以让我们注意到盛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辩证张力,还能告诉我们,要想在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真正实现对话,就必须倾听阿多诺作为中介者的声音。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批判理论 阿多诺 乌托邦 启蒙主义
  • 简介:今年春,获冯树梁教授赠其近著《预防犯罪》,拜读之后很受启发,就有写点感受的冲动,由于学校交办的有些工作加之年龄精力所限,拖至暑假才了此心愿。冯树梁同志是我尊敬的同行、专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治学严谨,根底深厚,离休后尤其关注预防犯罪研究,成果甚丰,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预防犯罪》即是其中之一。

  • 标签: 预防犯罪 劳动成果 中国特色 读后感 创造性 法律出版社
  • 简介:鉴于行政法的传统理论基础控制和管理论从本质上存在着失衡,法学界人士在行政法传统理论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寻求全新的行政法理论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罗豪才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平衡,对整个法学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平衡角度出发,浅析行政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就对两者之间潜在的隐形矛盾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建议。

  • 标签: 平衡论 行政法律关系 联系
  • 简介:<正>随着冷战的结束,人权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变得非常突出。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舞台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一直占统治地位的西方人权观提出了挑战。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归根到底在于如何处理人权的普遍性与文化的多样性这对现阶段无法回避的矛盾。这里所谈的文化多样性除包含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等因素外,还应包括特定的时代和经济发展阶段给一国的文化发展所

  • 标签: 人权的普遍性 文化多样性 对人权 人权观 联合国 人权问题
  • 简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全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存在多种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近些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上升趋势虽得到一定遏制,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宁波法院自2010年5月在市中院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以来,坚持贯彻"特殊、优先保护"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司法理念,严格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严格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在公正审判未成年人案件的同时,认真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并不断深化推进未成年人司法工作机制创新,以法庭审判为中心,推动建立了宁波市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团,制订《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圆桌审判"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心理干预的若干规定(试行)》《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试行)》等涉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宁波地区法院涉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审判 社会观护 心理干预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设置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和特有原则,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特有权利,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三种特殊制度,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益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此同时,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采取单独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适度放宽附条件不起诉的可能刑罚条件,逐步用前科消灭制度取代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细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制度 完善
  • 简介:近年来,司法裁决与民意之间的冲突不断显现。2010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一系列热点问题,如成都,杭州等地连续发生的醉驾肇事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故意杀人案都被写入白皮书。[1]诚然,上述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民众法治意识的提高,但同时也体现了部分司法裁判结果并没有与民意保持一致。裁判人员的职业主义与大众的民主主义之间缺乏在司法制度范围内建立的沟通机制和矛盾解决机制。故笔者欲从司法方法为基础,探索如何以司法方法为媒介,促进裁判人员与民意之沟通,进而实现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平衡。

  • 标签: 职业主义 民主主义 司法界定
  • 简介:青春期是未成年人容易出现违法和犯罪行为的高发期。青春期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大多属于“限于青春期违法“,他们多数可以在成年后回归守法的社会生活。对青春期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尽可能地以社会政策代替刑事处罚。最合理的方式是以工读学校代替监(狱)管(教)场所。工读教育以社会干预方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通过特殊教育弥补普通学校常规教育的局限,以半强制的寄宿学校替代惩罚与监禁。鉴于工读学校兼有社会、司法和教育功能,尤其在少年司法中具有重要的保护处分功能,因此,工读学校的发展亟需完善与少年司法相配套的法律规定。

  • 标签: 工读学校 工读教育 司法功能 社会功能 教育功能
  • 简介:对涉罪未成年人尤其是轻微刑事犯罪以及归正后的青少年如何综合治理的问题,一直是刑事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制度既与恢复性司法理念相契合,也是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阳光驿站”是W市法院参与实施的一种全新社会帮教模式,该模式在个案的实施过程中收效良好,但由于受制于各方面因素,该帮教模式也存在着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可依、各部门关系不好协调、帮教人员选任困难以及帮教覆盖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想建立长效、稳定的未成年人帮教制度,除了各地自发性的司法实践为这项工作提供推力外,制度性的构建才是我国未成年人帮教制度的根本出路。

  • 标签: 未成年人 恢复性司法 社会帮教 阳光驿站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上取得了令人喜悦的立法成就,但其不足是缺乏一个具体、合理且可操作的审查标准。犯罪分层理论用于解决犯罪轻重的层次划分,是适用于刑事强制措施的重要凭据。羁押性强制措施具有"不得已性",只有重罪才能适用逮捕、拘留和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和现实情况,在故意犯罪中,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是重罪和轻罪的分界线,在是否决定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时还应综合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我国始终将"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不捕尽量不捕"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新刑事诉法第79条规定的逮捕条件抽象且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本文将以犯罪分层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机制。

  • 标签: 未成年人 羁押必要性 犯罪分层 审查机制 重罪
  • 简介:恢复性司法是近年来国际间新兴的议题,尤其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被司法实务界广泛认可。但是随着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法律依据的缺失,导致其本身具有的独特价值无法完全发挥,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对恢复性司法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检察机关的实践为样本,并以T市H区检察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实践情况,并在深入剖析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定位、适用条件、原则、程序及相关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对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构建提出一些设想。

  • 标签: 涉罪未成年人 恢复性司法 检察机关
  • 简介:冷战初期,杜鲁门政府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和推行由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推行了第四点计划。在第四点计划中,美国政府正式将非政府组织纳入其外交轨道,使之成为执行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条重要渠道,从而服务于美国总体战略目标。在推行第四点计划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处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的经验,对于理解今天的全球治理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全球治理 美国 第四点计划 非政府组织 遏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