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以下观点:基本气象系统是气象事业的主体,科技服务和综合经营是基本气象系统的延伸和发展,他们相对分离又相对统一,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三者有机地组成了新型事业结构整体。文章进一步提出基本气象系统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是建立与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核心是分配机制,并对不同运行模式和不同运作形式进行比较。文章还对当前基本业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运行机制 气象业务 主体意识 业务系统 气象系统 持续稳定
  • 简介:国际社会已就2℃温升目标达成政治共识.将温升目标向累积排放及各国减排目标转换的过程需要基于一致的科学认知.但由于目前地球系统模式、减排路径及减排方案的研究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缺乏建立政治共识所需的科学基础.通过谈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国际气候制度的决策基础尚不具备.目前最有效和务实的方案仍是各国自下而上加大减排力度,并不断进行评估,促进各国持续加强减排力度,最终公平地承担减排义务.

  • 标签: 气候变化 不确定性 排放空间 气候谈判
  • 简介:通过采用不同的随机天气发生器生成一定气候背景下各种气候变率情景,许多学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认识到气候变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重要性。传统的气候影响评估方法直接以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试验结果作为未来气候情景,这样不可能理解如上的重要性。本文着重评述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一般方法框架,以及作者的具体个例研究方法。文中最后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在当前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有不同的方法用来研制一种称为WGEN的典型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参数调控方法。通常的思路是通过气候控制试验和2×CO2试验之间的气候变量平均值和方差的变化来扰动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以生成未来逐日气候变化情景。本文作者根据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的输出产品建立了一套WGEN的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检验和评估了此参数化方案下WGEN的模拟能力。另外,作者由未来降水的变化,调试随机天气发生器参数,生成了气候变率变化情景。这些参数调节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类型和定性大小的气候变率变化,用于气候影响评估的敏感性分析。通过如上方法,作为一个个例,文中评估了未来气候变率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生长、最终产量和该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然而由于随机天气发生器本身以及参数调控方法的不足,目前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检测和模拟气候变率变化信号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的必要途径之一。

  • 标签: 随机天气发生器 气候影响 气候变率
  • 简介:近几年,部门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围绕着结构调整的主题,各种形式的承包实体不断涌现,在新形势下,主管部门对实体的管理,承包责任人对实体内部经营机制的管理,是摆在包方与发包方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保证实体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局现有干部职工12人,是担负着国家航危报发报任务的一般站.我们在二、三块全面推行全额风险承包责任制,第二块由二人承包,自负盈亏,自我解决一切开支,年上交纯收入4万元.第三块由四人承包,负责防雷检测和综合经营,在经费使用上与县局脱钩,自负盈亏.新机制运转以来,二、三块发展势头较好.

  • 标签: 健康发展 新机制 结构调整 内部经营机制 体制改革 发包方
  • 简介:通过总结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UETS)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碳市场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碳排放权价格过度波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碳市场过度波动性的根源及其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文章系统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相应的实施手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EUETS等国际碳市场的经验,建议中国在碳市场建立之初,应该考虑设计一套系统灵活、简单易行且实施成本较低的碳市场价格稳定方案,包括整个试点期内价格暴涨预防机制、价格暴跌预防机制以及试点期内各年份之间的价格波动平抑机制,使得碳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以较低成本达成既定减排目标.

  • 标签: 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 配额调整 存储借贷 抵消信用机制 碳交易试点
  • 简介:利用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的15个耦合气候模式在不同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对我国夏季降水及相关大气环流场的未来时空变化特征与模式之间的不确定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夏季降水表现出较强的局地特征。其中,我国东部和高原地区的降水在21世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变暖的加剧而增强,同时模式模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也更好,表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较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表现为持续的降水减少趋势,而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则呈现出先减少(21世纪初)后增加的特征,不同模式对降水这些局地特征的模拟也都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其他地区夏季降水在21世纪的变化不大,同时模式模拟的一致性也较差。多模式模拟的我国未来百年夏季降水的这些变化特征在温室气体高、中、低不同排放情景下基本一致,A2情景预估结果变化最大,AIB次之,B1相对最小。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场的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大部分模式的模拟结果都表明,东亚夏季风环流有所增强,从而使得由低纬度大洋和南海地区向我国大陆的水汽输送增加,造成该地区大气含水量的增多,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增加提供有利条件。此外,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其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明显增大。这些环流场及其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夏季降水未来变化预估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降水 大气环流 预估 不确定性
  • 简介: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3)提供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20C3M)及A1B情景预估试验,讨论了全球增暖情景下21世纪中期中国气候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A1B情景下,中国夏季降水变化在-0.1~1.1mm/d,冬季降水变化在-0.2~0.2mm/d。模式对降水变化的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无论冬夏,预估的全国表面气温都将升高,升温幅度在1.2~2.8℃;随纬度升高,增暖幅度相应增大。模式对表面气温变化的预估能力强于对降水变化的预估能力。在A1B情景下,东亚夏季风增强,而冬季风则略为减弱,东亚夏季风雨带到达最北后南撤的时间较之20C3M滞后约一个月。

  • 标签: 气候变化预估 多模式集合 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