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本文探讨其在疫情监测中的应用。本文将介绍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详细讨论其在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在疫情监测中的优势,包括高效、准确、快速和可靠,以及其在疫情预警和监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在疫情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非洲猪瘟 实时荧光PCR 病毒检测 疫情监测 疫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到2022年9月前来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22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监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数量予以对比,并且应用ELISA法监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病型乙型肝炎和其HBV-DNA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49例HBsAg(+)/HBeAg(+)/HBcAb(+)患者,HBV-DNA检出率100%(49/49);48例HBsAg(+)/HBeAb(+)/HBcAb(+)患者,HBV-DNA检出率是66.67%(32/48);6例HBsAg(+)/HBcAb(+)患者,HBV-DNA检出率是66.67%(4/6)。结论:乙肝病型和血清HBV-DNA水平没有相关性,和HBV-M表现模式有一定的关联;通过荧光定量PCR能够将HBV实际感染及复制状况检测出来,为诊断及治疗乙型肝炎提高参考依据。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检测 血清HBV-DNA含量 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窦胃体联合培养和荧光定量PCR(qPCR)法在临床幽门螺杆菌(Hp)诊断和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接受胃镜检查的384例患者胃窦胃体黏膜组织,进行Hp分离培养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提取患者胃窦处样本的DNA,采用qPCR法进行Hp核酸检测及其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检测。结果胃窦胃体联合培养Hp阳性检出率(147例,38.28%),与qPCR对Hp阳性检出率(164例,42.71%)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qPCR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菌的检出率(56.10%和57.93%)均高于联合培养(42.18%和36.73%)(χ2=6.009和13.950,P均<0.05)。qPCR与胃窦胃体联合培养对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检出不一致率为43.48%,对敏感菌检出的不一致率为36.11%;对克拉霉素耐药菌检出不一致率为52.63%,对敏感菌检出的不一致率为30.43%。结论临床采用胃窦胃体联合培养的方法将极大地提高Hp的检出率;胃窦单部位qPCR在临床Hp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优越性。qPCR和分离培养法对于Hp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菌的检出率的不一致性高,Hp耐药性检测仍应以分离培养方法为准。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细菌分离培养 荧光定量PCR 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α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与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α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诊断的8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筛查。对其中得到的阳性标本使用传统基因诊断方式测定;同时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法筛查800例孕妇是否存在α地中海贫血。结果800例孕妇中有13例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检出率为1.63%;这13例的基因分型分别为13例为缺失型、0例为突变型;应用传统经检测方法对孕妇进行筛查,得到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相同的结果;应用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技术得到的α地中海贫血孕妇有4例,检出率为0.5%。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育龄期的孕妇进行α地中海贫血筛查的结果可靠,对于预防缺陷新生儿的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alpha 地中海贫血 基因筛查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HBV(乙肝病毒)-DNA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分别纳入198份HBsAg有反应性标本(s/co≥1),作为A组,105份HBsAg灰区可疑标本(0.8≤s/co<1),作为B组,990份HBsAg无反应性标本(s/co<0.8),做为C组;对三组标本进行FQ-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将A组阴性标本和B、C组阳性标本再进行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5项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A、B、C三组经FQ-PCR检测HBV-DNA有反应性标本分别为108例(54.55%)、34例(32.38%)、5例(0.51%)。结论为提高输血安全,应首先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对样本进行筛查,去除有反应性血液标本后再对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FQ-PCRHBV-DNA核酸检测,最终排除有反应性血液。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中发现的HBV携带者200例,于空腹8~10 h状态下清晨采取肘静脉血,均行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将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分为7个模式,其中模式1为HBsAg HBeAg HBcAb阳性(大三阳),模式2为HBsAg HBeAb HBcAb阳性(小三阳)。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200例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模式1(大三阳)50例,HBV-DNA阳性率为98.00%(49/50)、HBV-DNA含量为(8.13±1.01)copy/ml,高于2、3、4、5、6、7模式相应值(P<0.05);模式2(小三阳)患者60例,HBV-DNA阳性率为86.67%(52/60),高于3、4、5、6、7模式的阳性率(P<0.05)。其余模式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能定量反映HBV感染、复制情况,可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传染性质判断及监测病情归转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探讨PCR+膜杂交法CT/UU/NG三联检测在临床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CR+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CT、UU、NG,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及相关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CT、UU、NG的筛查结果接近(P〉0.05),而男女筛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操作简便,筛查快速、准确,有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的检测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膜杂交法 人乳头状病毒 PCR法
  • 简介: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关于PCR的教学中,有几个问题会经常困扰教师和学生。下面就列举这些问题并作以解答。

  • 标签: PCR 生物科技 人教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法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80份血清标本的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并按HBV-DNA载量分成4组,对其结果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80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为161例,占89.4%,HBV-DNA阳性为101例,占56.1%,两者同时为阳性的有101例,占56.1%。经统计学分析HBsAg定量与HBV-DNA载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没有相关性(r<0.3,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与HBV-DNA载量无关,联合检测两者可以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HBV-DN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 荧光定量PCR(FQ-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PCR和颗粒凝集法检测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儿科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1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与实时PCR,分别检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与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不同季节的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应用实时PCR检测的MP-Ab阳性率明显高于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的MP-DNA阳性率,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不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冬季的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实时PCR检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颗粒凝集法检测,且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季节性差异。

  • 标签: 实时PCR 颗粒凝集法 儿童 肺炎支原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128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列为实验组,然后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的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检测技术检验诊断,将该检验诊断结果列为两组患者均为全部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种检验方法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采取的实施荧光PCR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78.13%(100/128)显著高于参照组第二代杂交捕获法阳性检出率64.84%(83/128),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且实验组的慢性宫颈炎的HPV阳性检出率为64.1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法阳性检出率64.84%,且实验组鳞状上皮病变阳性检出率70.27%也显著高于参照组45.95%,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N亚基因组(SgN)的方法,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环境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库(GISAID)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SgN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退火温度、引物与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绘制标准曲线,评价该方法的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采用建立的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21份环境和351份临床样本,并选取25份SgN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以评估该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SgN的引物和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特异性。初步建立的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5×102copies/ml,变异系数小于1%。372份样本的gRNA阳性率为97.04%(361/372),gRNA阳性样本中阳性环境样本和阳性临床样本的SgN阳性率分别为36.84%(7/19)和49.42%(169/342)。其中野生型毒株样本的SgN阳性率及拷贝数均比德尔塔(Delta)毒株低。在25份SgN阳性样本中,采样时间在5 d内的12份样本均分离到病毒;13份采样时间在12 d以上的样本未发生细胞病变。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gN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N亚基因组 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Y型引物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一种用于登革病毒(dengus virus, DENV)快速分型的四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用DENV四种分型体外转录RNA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及用临床样本进行验证。结果DENV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01反应/PCR、6.16拷贝/反应、6.35拷贝/反应、6.39拷贝/反应,与单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比,最低检测限无明显变化;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临床标本的阳性一致率和阴性一致率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Y型引物四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DENV分型间的交叉反应,同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相关临床标本的DENV快速分型检测。

  • 标签: Y型引物 四重荧光定量RT-PCR 登革病毒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三种常见病毒性出血热病毒的现场应急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传统的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利用国产快速一步法RT-PCR试剂盒,结合magnetic induction cycler (Mic) qPCR仪,建立三种常见病毒性出血热病毒的快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利用三种病毒体外转录RNA及模拟样本、其他相关病毒临床样本及健康人血标本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验证。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此方法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可在35 min内完成检测。SFTSV、DENV、HTNV的最低检出限均小于100拷贝/PCR,与模拟对照样本及其他病毒临床样本无交叉反应,模拟阳性样本验证均可检出,且各组验证结果的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快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对于现场应急检测和媒介生物标本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登革病毒 汉滩病毒 快速荧光定量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检测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关系。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定量(FQ-PCR)检测HBV-DNA,同时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eAg、HBeAb、HBsAb和抗-HBc。结果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3.55%,高于HBsAg、HBeAb、抗-HBc均阳性组(65.79%)和HBsAg、抗-HBc阳性组(41.67%);且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组HBV-DNA含量为(8.70±1.98)×107IU/ml,明显高于HBsAg、HBeAb、抗-HBc均阳性组(8.09±4.45)×105IU/ml和HBsAg、抗-HBc阳性组(2.19±1.59)×105IU/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sAg、HBeAb、抗-HBc均阳性组与HBsAg、抗-HBc阳性组HBV-DNA含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的反应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的动态情况,联合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查可以为临床用药的选择、疗效及转归提供依据。

  • 标签: 乙肝病毒DNA 血清学标志物 FQ-PCR TRFIA
  •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和荧光定量PCR255例患者,统计HBV–DNA检测含量值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的HBV–M模式值,进行对比。结果53例大三阳标本中,HBV–DNA阳性47例平均拷贝数为2.25×107/ml;在7例HBsAg、HBeAg标志物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5例,平均拷贝数5.40×106/ml;在57例小三阳标本中,HBV-DNA阳性者为24例,平均拷贝数为7.69×10/ml;而在122例HBV-M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中,仍有3例检出HBV-DNA阳性,平均拷贝数为4.54×10/ml。结论在各种HBV标志物模式中,以HBeAg阳性者的病毒复制水平最高,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可表达HBV感染和复制状态。

  • 标签: HBV-DNA载量 荧光定量PCR HBV &ndash M模式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HCV RNA与ALT检测在丙肝筛查中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站检验科献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5月,对其外周静脉血进行采集,同时对其血清抗-HCV抗体、HCV RNA以及ALT进行检测。结果:HCV RNA阳性者20例,阴性者80例,同时比较HCV RNA以及ALT结果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 RNA阳性者其ALT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对于丙型肝炎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对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筛查过程中可一同采用ALT检测,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HCV RNA 丙型肝炎 ALT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