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肿瘤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及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颅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分组为两组,其中常规组(n=22)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n=22)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情况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情况中各方面表现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肿瘤手术后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负面心理情绪,降低了压力性损伤发生几率,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对护理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颅脑肿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纳入范围在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随机分组,两组共计40例,观察组行细节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服务,将两组样本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控制样本预后效果有关键的作用,可以促进样本术后康复。

  • 标签: 细节护理 颅脑肿瘤 围术期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6年的手术标本,合计30份,采用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21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Ⅱ-Ⅲ级4例、Ⅲ-Ⅳ级5例),分离纯化获得BTSCs,进行增殖分析、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第6h、1日、3日、6日的单细胞浓度、吸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培养6h,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单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开始分化时,CD13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的肿瘤BTSCs中CD133表达明显,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的G0/G1期、G2/M期、S期比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高级别的肿瘤肿瘤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上皮肿瘤病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6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实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身体指标、不良症状评分优于A组;B组和A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6.7%和20.0%,B组低于A组;B组的健康指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避免出现感染的现象,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 标签: 脑肿瘤出血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4例病例全经头颅CT及MRI增强扫描确诊。均经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6例经侧脑室前角入路;5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脑;3例经颞后下皮层入路。所有这些入路均获得良好的显露。术后使用美国产Varian2003CD高能X线直线加速器外放疗。结果手术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6例。出院时症状明显较入院时改善5例;有改善6例;无变化3例。经1年至5年的随访,症状无变化或进一步改善者6例;恶化者4例;死亡4例。在生存中有7例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结论丘脑肿瘤应积极手术,术后进行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丘脑 肿瘤 显微 手术 放疗
  • 简介:由于脑脊液紧贴于整个脑表面并填充于脑室,脑组织及脊髓蛛网膜下腔的整个脑脊液循环通路,因而脑肿瘤(癌)患者,尤其是邻近脑表面和脑脊液循环通路上的肿瘤(癌)细胞即有可能脱落至脑脊(室)液中,为脑脊液肿瘤(癌)细胞的检查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脑脊液循环 脑肿瘤 脊髓蛛网膜下腔 诊断 脑组织
  • 简介:摘要大数据环境下肿瘤病例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深度学习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推动肿瘤MRI图像的快速、精准分类进入深度学习时代。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MRI图像分类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深度残差网络、Vision Transformer展开综述。首先,阐述了各模型的历史沿袭、最初针对的问题及主要思想;其次,概括了模型的网络架构并探讨其在MRI图像分类上的最新应用;然后,分析了模型的特点、目前存在的局限及各自发展趋势。第二部分论述了一些影响分类性能的关键因素;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些广泛使用的性能增强技术;文章最后讨论了深度学习分类MRI图像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限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的结果可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比较,以及各种深度学习模型的有效性,有望促进脑肿瘤研究的进展。

  • 标签: 深度学习 脑肿瘤 图像分类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荟萃分析探讨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识别高危因素提供依据。方法以谵妄、脑肿瘤、手术、危险因素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于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16日发表的脑肿瘤术后谵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13个危险因素与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相关。汇总分析后,年龄≥50岁或≤5岁[OR=1.23,95%CI(1.09~1.38),P=0.001]、酗酒史[OR=2.12,95%CI(1.09~4.13),P=0.027]、左右双侧脑肿瘤占位[OR=2.19,95%CI(1.30~3.69),P=0.003]、使用苯二氮类药物[OR=4.11,95%CI(2.03~8.30),P<0.001]、经额入路开颅术[OR=3.12,95%CI(1.94~5.00),P<0.001]、气管插管[OR=4.45,95%CI(2.44~8.11),P<0.001]、身体约束[OR=2.86,95%CI(1.82~4.51),P<0.001]是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年龄≥50岁或≤5岁、酗酒史、左右双侧脑肿瘤占位、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经额入路开颅术、气管插管、身体约束是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识别高危患者,基于危险因素采取预防策略以减少该群体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神经外科手术 脑肿瘤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脑电图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1小时和12小时的脑电图检查,了解脑电图的应用价值。结果30分钟脑电图异常率77.5%与24小时脑电图异常率80.0%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肿瘤患者,30分钟脑电图定位准确率为72.50%,24小时脑电图定位准确率为85.0%),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应用脑电图监测,可发现早期异常状况,利于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参考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脑电图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36例恶性脑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36例确诊为恶性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幕上肿瘤14例,首发症状以头痛、肢体瘫痪为主;幕下肿瘤22例,首发症状以头痛、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为主。均以手术治疗,术后放疗的占63.9%,,化疗占47.2%。所有患者均给予随访观察,存活20例,死亡16例,存活率为55.6%。结论手术是治疗恶性脑肿瘤主要手段,术后根据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选择合理放疗、化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恶性 脑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与运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脑肿瘤74例,依照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组。37例入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余37例实施全面护理,入组实验组。评定两组效果,予以组间对比。结果组间护理有效率对比,实验组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肿瘤围手术期全面护理作用明显,有效率高,可推广。

  • 标签: 脑肿瘤 围手术期 全面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肿瘤患者在术后进行化疗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化疗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能够有效地控制脑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是在化疗过程中,病人经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的生理不良反映,生理上的痛苦不仅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而且容易引起精神的焦虑。生理和心理的失衡导致了化疗效果的降低,因此术后的化疗护理对脑肿瘤患者而言不仅仅是合理运用具体护理措施促进病人的恢复,而且要熟知脑肿瘤患者的心理焦虑,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 标签: 化疗 生理护理 心理护理 疏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8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的综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0例脑肿瘤术后放疗患者,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疾病护理等干预举措,观察最终效果。结果所选取70例患者中,显效、有效与无效分别为42例、21例和7例,总有效率为90.0%(63/70)。结论针对脑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对其实施整合护理干预,可实现患者及其家属压力的减轻,促进患者及其家庭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提升,实现治疗效果及显效比例的增加。

  • 标签: 脑肿瘤 放疗 综合护理
  • 简介:探讨DTI在脑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FA值和ADC值的测量分析,发现DTI定量参数与脑肿瘤级别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等级脑肿瘤患者按肿瘤等级分组,对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FA值和ADC值行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差异;另就高、低级别脑肿瘤FA值和ADC值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脑肿瘤患者组内肿瘤实质区较对侧正常脑组织FA值及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低级别脑肿瘤较高级别脑肿瘤ADC值更低,且差异显著。脑肿瘤实质区FA值和ADC值可以帮助脑肿瘤区域与正常脑组织的界定,但对于脑肿瘤分级的应用价值尚有待考究。多模态图像的联合分析方法将成为脑肿瘤级别无创划分的新热点。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肿瘤分级 多模态图像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6-5到2017-6月收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10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参照组50例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研究组52例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23%比参照组78%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脑肿瘤卒中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