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H7N9作为一种对禽类致病力低的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却表现出极高的致病力,其致病机理一直是各国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流感病毒研究团队新近研究发现,禽源H7N9病毒凭借3种内部基因等“利器”,可快速产生适应宿主的关键位点突变,实现跨种间感染,毒力显著增强。研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病毒学杂志》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疱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早在公元前就发生。希波克拉底(希腊医学之父)便曾对其症状进行过研究;17世纪为纪念患上热病的国王路易十四,还曾将疱疹称为“法国国王的病症”。

  • 标签: 疱疹 人类 病毒 希波克拉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也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球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557917904例,死亡病例6358899例。COVID-19典型症状有发热、干咳和乏力,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COVID-19主要侵袭人体呼吸系统,关于其对生殖系统的长远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基于此,对新型冠状病毒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 人类生殖系统 影响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主要由单基因变异造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类疾病。每一种PID发病率较低,掌握这些疾病对普通儿科医生较为困难。因此介绍相对较常见的4种PID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原则,以协助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主要由单基因变异导致免疫分子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异常的一类异质性疾病,感染是PID的标志性表现。真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PID患儿潜在的免疫缺陷影响真菌感染的发展和结局,对这部分患儿早期识别并启动经验性和针对性抗真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各类PID有其不同的易感真菌谱系,对有真菌感染的PID患儿的研究极大促进抗真菌免疫机制的解析。现阐释PID常见易感真菌谱系和感染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总结并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

  • 标签:
  • 作者: 何庭艳 赵晓东 杨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 518038,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J Clin lmmunol近期更新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 。2019版分类共纳入430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含64种新增基因缺陷。本文对新增疾病和分类调整进行描述和解读,以促进临床医生对儿童先天性免疫疾病表型及潜在分子免疫学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5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现病史,个人史,家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情况,住院期间治疗和转归等情况。结果35例PID中,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6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4例,选择性IgG亚类缺陷22例,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1例,慢性肉芽肿病2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并伴反复感染,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其中部分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输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除2例放弃治疗,1例转外院治疗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对反复感染或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无效的患儿,应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注意PID的可能,及早进行免疫功能测定,以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临床特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若患儿尚有一定抗体合成能力,可接种死疫苗,如百一白一破三联疫苗。若有感染应及时治疗,如果抗菌药物无效,应考虑真菌、分枝杆菌、病毒和原虫感染的可能。有时需长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接触水痘病人后,应注射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或用阿昔洛韦预防。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可变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特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1:500000至1:2000000,以原发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及与此相关的复发性肺支气管感染为特征,通常血清球蛋白<3.0g/L,lgG<0.25g/L,可伴有或不伴有lgA的减少,甚至缺失。多见于20~40y起病者,无明显性别差异,可散发或家族性多发。我院于1996-05-21收治1名患者,确诊为可变性免疫缺陷病。现就其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免疫缺陷病 可变性 肺支气管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血清球蛋白 咯痰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免疫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预防接种和治疗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检验病毒的类型进行明确,同时也能够对特定抗体的浓度进行有效的测定,从而在病毒检验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对病毒感染免疫检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来为病毒检验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感染 免疫检验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是重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可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和全球性流感大暴发,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流感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取决于病毒毒力及其对宿主的免疫逃逸,本文概述了流感病毒逃避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各种策略,以及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流感病毒免疫逃逸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策略。

  • 标签: 流感病毒 免疫逃逸 先天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病毒性皮肤病免疫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免疫治疗,即生物治疗或生物反应调节药(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s,BRMs)治疗,是病毒性疾病治疗的一部分。这些制剂可通过下述一种或几种机制起作用①通过增加效应细胞的数目或产生一种或几种可溶性介质(如细胞因子)来刺激机体(宿主)抗病毒的效应;②降低机体(宿主)抑制性机制;③改变被病毒感染细胞使其增强免疫原性或通过免疫学处理使其易受损伤。已知的BRM可能具有免疫学和非免疫学效应,免疫学效应可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 标签: 病毒性皮肤病 免疫治疗
  • 作者: 年悬悬 张家友 杨晓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二室 430207,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二室 430207;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430207,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二室 430207;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430207;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2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肺炎、抗体增加、淋巴细胞减少和细胞因子风暴,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损伤机制进行论述,为研制COVID-19疫苗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免疫应答
  • 简介:理想化的抗病毒药物是指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抗病毒药物需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作用于病毒,理想的抗病毒必须是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性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且不影响机体正常细胞代谢。然而许多代谢过程为病毒和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

  • 标签: 抗病毒免疫 中医药 抗病毒药物 细胞代谢 病毒复制 细胞表面
  • 作者: 鲜春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12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1230
  • 简介:近年来,我国医疗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尤其是临床检验医学为现代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支持。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病毒容易快速增殖,且在增殖期间极易变异,进而使疾病不断进展,导致病情持续加重、恶化。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时开展免疫学检验是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的前提。

  • 标签: 病毒感染;免疫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