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矫治矫治刘鸿翎对多数乳牙,替期反的矫治,临床上常使用上颌矫正。笔者在临床中注意到上颌的作用,并进行了73例上颌矫正矫治反的临床观察分析。1.临床资料73例使用上颌矫正矫治反的病例,年龄4—12岁。均为乳牙或替...

  • 标签: 矫治器 矫正器 替牙期 矫治效果 支抗 正畸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眼与固定矫治联合应用进行单侧后牙扩弓,治疗单侧后牙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恒牙列早期单侧后牙反病例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2~16岁,平均14.5岁,应用四眼扩弓矫治配合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单侧后牙反纠正,治疗效果满意。模型分析显示,反侧治疗前后第一磨牙近中腭尖及第一、二前磨牙腭尖到腭中缝的距离变化均较正常侧明显,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四眼配合固定矫治治疗单侧后牙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单侧后牙反牙合 四眼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式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反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式活动矫治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式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压膜双矫治双期矫治安氏II1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处于生长期的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的安氏II1的患者,I期采用双矫治,II期采用MBT矫治技术,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矫治后软硬组织都发生了较大改变,矫治后建立了前牙正常的覆、覆盖,磨牙、尖牙的中性关系,侧貌外形明显改善。结论安氏II1错颌畸形患者在生长发育期采用压膜的双颌矫治能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侧貌外形,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 标签: 双颌牙合矫治器 双期矫治 安氏II1错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炎继发错畸形治疗中不同矫治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牙周炎继发错畸形患者,将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方法分别为直丝弓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39例/组。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深度等周指标数据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12%)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97.44%)更高(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应用在牙周炎继发错畸形患者中的矫治效果比直丝弓矫治更优越。

  • 标签: 牙周炎 错牙合畸形 直丝弓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Myobrace矫治在混合列期前牙反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前牙反患者26人,其中男12人,女14人,年龄6~11岁,平均8.6岁。初始时分别佩戴合适型号的软质Myobrace矫治,然后更换硬质矫治。结果26个儿童中有19人反解除,前牙有浅覆、浅覆盖(平均9.2月)。有7名较之前有明显改善。结论Myobrace矫治对混合列期反矫治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Myobrace矫治器 混合牙列期 前牙反牙合 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与直丝弓矫治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畸形矫治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畸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B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分析临床矫正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GI、PI、SBI、CAL、P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畸形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矫正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 直丝弓矫治器 矫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传统固定矫治对患者周健康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70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按照矫正方法的不同,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治疗后1个月0.55±0.28mm、治疗后3个月0.54±0.27mm、治疗后6个月0.53±0.26mm)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治疗后1个月0.60±0.25mm、治疗后3个月0.59±0.24mm、治疗后6个月0.57±0.21mm)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治疗后1个月1.02±0.82mm、治疗后3个月0.98±0.80mm、治疗后6个月0.95±0.72mm)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临床上不会损伤患者牙周组织,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卫生、舒适、美观等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传统固定矫治器 牙周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C矫治治疗替期错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替期错畸形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5岁~10岁,平均年龄7.12±2.34岁。对比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结果患者治疗后SNA、SNB、L1-NB、L1-NB、Y轴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NB、U1-NA数据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提示治疗后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用于治疗替期错畸形患儿后,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掌握,戴用舒适。

  • 标签: MRC矫治器 替牙期 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矫治骨性111类反的疗效,探讨治疗骨性111类反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性111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治疗骨性111类错,能够尽快改善反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性111类错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对我院上颌前牵引矫治矫治骨性Ⅲ类错[]8例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4.8~14(平均9.6)岁。乳牙期2例,替期3例,恒牙期3例。临床均表现为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凹面型。临床上均采用的是口内可摘矫治固位装置.配合口外面具式支架,前方牵引力采用500~800克/侧.每天不少于12h,平均用时6个月左右。

  • 标签: /治疗 正畸学 矫正 治疗失败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传统固定矫治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比较两种矫治周健康的影响,判断隐形矫治是否更有利于口腔卫生和周健康维护.方法临床选取40名成人患者,分为隐形矫治组(Ⅰ组)和固定矫治组(F组),通过测量在其矫治前及佩戴后1、3、6个月中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Index,G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等牙周指数变化,对比两种矫治周健康的影响.结果隐形矫治组的PLI在治疗中明显低于固定矫治组,但GI及SBI除第一个月有差异外,后期无明显差别.佩戴矫治后两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矫治前.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碍口腔卫生的维护,但优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在矫治过程中短期内仍会对牙周组织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指数 口腔卫生
  • 简介:患者,女,13岁,,Ⅰ滞留,前牙呈浅反,66中性,66中性偏近中,x线片示:1斜向扭转阻生。1、治疗经过:先用0.35mm直径不锈钢丝开张曲扩大牙弓,解降反,并同时为1开拓间隙,拔Ⅰ。待反解除后,局麻下于1前庭沟处开窗,暴露牙冠远中切角部分。由...

  • 标签: 方丝弓矫治器 埋伏牙 牙周膜改建 支抗牙 橡皮圈牵引 釉质粘结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可摘式磁力矫治设计,试用于替期功能性AngleⅢ类错 的矫治,取得肯定疗效,该设计不同于普通 矫治,不通过改变切牙唇舌倾斜度以矫治前牙反 ,而是利用磁力使下颌后退以改善颌间关系,上下颌矫治的分体设计可增加矫治戴用时间,较少影响口腔功能,克服了某些连体设计的功能性矫治的缺点。

  • 标签: 磁力矫治器 功能性Angle Ⅲ类错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ynamax和Twinblock两种功能矫治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Hagg手腕骨片为FG-G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Dynamax和Twinblock治疗,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22项软硬组织分析。结果GoGnSN(°)、Cm-Sn-Ls(°)、S-Ns-Si(°)的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ynamax或Twinblock功能矫治早期治疗安氏II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其软硬组织疗效基本一致。但同twin-block组比较,Dynamax组下颌平面角增大,且Dynamax更适合于同时进行固定矫治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安氏Ⅱ1类错颌矫治中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与肌激动的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8例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成A组(FRⅡ型功能矫治治疗)和B组(肌激动治疗),对比两组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组矫治前后的SNA角无明显变化,P>0.05;矫治1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SNB角均有明显增加,ANB角、U1-NA距、U1-NA角、U1-SN角、Overjet、Overbite和upperlip-Eplane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儿的各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FRⅡ型功能矫治和肌激动在儿童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的矫治中均有显著效果,促进下颌生长,内收上颌切牙,减小前牙覆盖、覆颌,减小上唇部突度,改善患儿的侧貌,临床医师应结合患儿的错颌类型、生长型等合理选择矫治,提高矫治效果。

  • 标签: 肌激动器 FRⅡ型功能矫治器 儿童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