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探讨了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活性与羟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按肝纤维化分期分组,肝组织中糜活性检测采用ELISA法,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胃酸解法。结果①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浓度升高,且纤维化分期高的(S3,S4)患者,其肝组织中糜浓度分别明显高于纤维化分期低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纤维化分期高的(S3+S4)患者,其肝组织中糜浓度明显高于纤维化分期低的(S1+S2)患者,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活性与肝组织HYP含量呈正相关性,r=0.672,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糜活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 标签: 慢性肝炎 糜酶 羟脯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血和甲氰咪胍联合鼻饲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上用凝血和甲氰咪胍联合鼻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凝血和甲氰咪胍联合鼻饲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 甲氰咪胍 鼻饲 新生儿 应激性溃疡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注射凝血酶原封堵假性动脉瘤的观察及护理。方法用0.9%生理盐水3ml稀释凝血500∪缓慢注入瘤腔。结果2例患者均封堵成功。结论超声下注射凝血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简单、经济、痛苦小、疗效好、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凝血酶 假性动脉瘤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射频热凝+臭氧消融+胶原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今应用运用射频热凝+臭氧消融+胶原溶解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根、大血管损伤、椎间盘感染等手术后并发症。术后经1年随访较手术前症状全部消失者30例,较术前症状明显减轻86例,部分症状改善18例,无效4例,有效率97.1%。结论联合运用射频热凝+臭氧消融+胶原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起效快、副作用小,疗效远远优于各个方法的单一运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射频热凝 臭氧消融 胶原酶 腰椎间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4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眼底荧光素造影术,分为A、B两组A组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71例;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75例;同时选取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人群血清α-L-岩藻糖苷,分析各组之间α-L-岩藻糖苷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的α-L-岩藻糖苷明显高于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增生性、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α-L-岩藻糖苷含量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 标签: &alpha -L- 岩藻糖苷酶 眼底荧光素造影 糖尿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ACEI)加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55例,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一致的含依那普利的基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尿蛋白、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尿蛋白、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都得到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依那普利加中药煎剂灌肠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中药灌肠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与脑卒中疾病的相关性,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到2011年6月诊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常规生化指标及Lp-PLA2水平,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后,再次测定其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Lp-PLA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所下降;Lp-PLA2与超敏C反应蛋白、血压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压具有相关性,因此Lp-PLA2可以作为预测脑卒中的生物学指标,为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相关性
  • 简介:目的T7RNA聚合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r17RNA聚合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57.8%(37/64);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7RNA聚合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指导DNA的RNA聚合酶类 肿瘤循环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隆力奇DL复合牙膏(含葡聚糖酶和溶菌酶)对口腔部分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DentocultSM法检测葡聚糖酶水溶液和隆力奇DL复合牙膏提取液对变形链球菌黏附性的作用;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溶菌酶水溶液和隆力奇DL复合牙膏对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粘性放线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葡聚糖酶水溶液和隆力奇DL复合牙膏提取液能够减少变形链球菌在DentocultSM附着板上的黏附;溶菌酶水溶液可以在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粘性放线菌的含菌培养基上形成清晰的抑菌环,其直径大小随溶菌酶浓度增加而增大;隆力奇DL复合牙膏也可在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粘性放线菌的含菌培养基上形成清晰的抑菌环,而在伴放线放线杆菌培养基上形成的抑菌环不清晰。结论:葡聚糖酶和隆力奇DL复合牙膏能够降低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性;溶菌酶和隆力奇DL复合牙膏对部分口腔微生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效果。

  • 标签: 葡聚糖酶 溶菌酶 抑菌作用 牙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这三种含抑制剂复合药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482株,使用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K-B法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氨苄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最高。三种含抑制剂复合药对于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均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33.7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为33.33%。结论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于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弱,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含酶抑制剂复合药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企图预防和处置血管紧张素转化抑制剂(ACEI)治疗高血压时出现的某些不良反应,增加病人的耐受性、顺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停药率。提高安全性。方法严格掌握适应症;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认识;探索常见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置。结果ACEI剂治疗高血压时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减少。顺应性、顺从性提高。停药率降低约50%,生活质量提高。结论ACEI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可防可控。为使更多患者受益,应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GPI)测定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RA组和非RA对照组的血清GPI水平;并检测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外表现、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嗜酸性粒细胞等;并对RA组治疗后进行血清GPI水平测定。结果RA组血清GP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组血清GPI水平高于RA组非活动组(P<0.01);关节滑液GPI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1),且与血清水平成正相关(r=0.73,P<0.01);GPI水平与关节受累数(压痛、肿胀数)、血清类风湿因子(RF)、嗜酸性粒细胞、关节外表现呈正相关(P<0.01)。治疗前、后血清GPI水平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GPI水平与RA的活动程度相关,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指导临床进行RA康复治疗。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肌谱的变化,证实该疗法确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治疗后对患者的心肌谱、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发生出血的患者数及出血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在46例研究对象中,经治疗后34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经研究发现,再通患者数与发病后治疗时间有一定的关系,6h内治疗者有26例,其中22例溶栓冠状动脉再通,发病6-12h进行治疗的患者有20例,冠状动脉再通患者12例;所有研究对象中有2例再通24h后复发梗死;出现皮下出血者2例,牙龈出血者4例,程度较轻,未经处理自愈;结论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疗法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与发病后实施时间有直接关系,发病6h内治疗疗效显著,发病6-12h疗效不佳,但仍有一定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谱变化。

  • 标签: 心肌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栓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醛固酮合(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运用病例对照法,选择4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PCR-RFLP对202例伴AF者(Af组)和200例窦性心律者(Non-Af组)的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及分析。结果2组T和C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24);三种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P=0.005);Af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on-AF组,与携带TT+TC基因型者比较,高血压患者携带CC基因型者Af的风险增加(OR=1.91,95%CI1.09~3.13)。结论CYP11B2基因-344T/C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f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血压 醛固酮合酶 基因多态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巴尔通体在恒河猴体内的存在情况,并分析其柠檬酸合成(gltA)的基因序列,判断巴尔通体的种属。方法16只来自福建的恒河猴,用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可能存在的巴尔通体。根据NCBI数据库上的巴尔通体gltA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巴尔通体菌落为模板进行扩增,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从3只恒河猴体内成功分离到了巴尔通体病原,并获得了巴尔通体gltA全长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五日热巴尔通体同源性99%。结论福建来源的恒河猴种群携带巴尔通体病原,巴尔通体流行地区可能存在鼠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 标签: 五日热巴尔通体 柠檬酸合成酶 恒河猴 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曲肽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287名拟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组97例,术前1小时静脉滴注奥曲肽0.6mg+0.9%生理盐水500ml,微量泵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组105例,奥曲肽0.4mg+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泵入;对照组85例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分别于术后4小时及24小时检测血清淀粉,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ERCP术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4小时及24小时血清淀粉水平低于及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血清淀粉水平与小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急性胰腺炎总的发生率为4.2%(12/287),其中大规剂量组2.1%(2/97)、小剂量组2.9%(3/105)、对照组8.2%(7/85)。结论小剂量使用奥曲肽既可以预防ERCP后高淀粉血症及胰腺炎,又能达到降低治疗费用的目的。

  • 标签: 奥曲肽 ERCP后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结合传统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皮肤科、泌尿外科、妇科就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115例行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液体培养法检测,分析比较结果。结果通过对同种标本的2种方法结果的比较,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Q—PCR呈阳性的标本,液体培养法均呈阳性;而液体培养法呈阳性的标本,FQ—PCR可能为阴性,考虑原因主要是液体培养时间过长,标本被污染,导致假阳性。结论液体培养法可作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初筛检查,结合FQ—PCR检测能提供准确的诊断,2者阳性的基础上结合液体培养法的药敏试验,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用药方案。

  • 标签: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液体培养法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