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遗传肾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VHL综合征肾癌患者的样本。对6对新鲜匹配的VHL综合征肾癌和癌旁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利用TIP工具将RNA-Seq数据转换成14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54对匹配的VHL综合征肾癌和癌旁组织的石蜡切片中来验证差异浸润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VHL综合征肾癌中初始CD4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下调(0.289±0.009比0.200±0.012,P<0.001),记忆CD4 T细胞浸润水平显著上调(0.123±0.014比0.222±0.016,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VHL综合征肾癌中CD45RA(初始CD4 T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降低(50.9±1.9比15.6±0.9,P<0.001),CD45RO(记忆CD4 T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升高(22.2±1.1比80.8±4.3,P<0.001)。此外,CD45RA低表达组和CD45RO高表达组具有更高的组织病理学分级、更晚的肿瘤分期和更低的无病生存率(均P<0.01)。另外,CD45RA表达与VHL表达呈正相关(r=0.693 3,P<0.000 1),而CD45RO表达与VHL表达呈负相关(r=-0.609 0,P<0.000 1)。结论初始CD4 T细胞和记忆CD4 T细胞可能是VHL综合征肾癌中特异性浸润的免疫细胞,且其浸润水平与VHL的表达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肾肿瘤 VHL综合征肾癌 初始CD4 T细胞 记忆CD4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例SPTB基因变异所致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变异谱,探讨变异类型与HS临床表型的相关。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门诊的H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蛋白三维结构预测。采用χ2检验比较具有不同蛋白质功能结构域的SPTB基因变异位点的患儿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16例HS患儿的男、女比例为6:10,中位发病年龄为7岁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网状红细胞增多,其中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56.25%(9/16)、31.25%(5/16)、12.50%(2/1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例HS患儿均携带SPTB基因变异,其中10种变异既往未见报道,7例患儿的变异为新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6例HS患儿中SPTB基因功能丧失型变异(LOF)占93.75%(15/16),错义变异占6.25%(1/16);变异位点分别位于收缩蛋白部分重复结构域(68.75%,11/16)、肌动蛋白结合域CH1(25.00%,4/16)和二聚化结构域(6.25%,1/16)。χ2检验显示,变异位点位于不同功能结构域的患儿的贫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345,P>0.05)。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253G>A(p.G85R)错义变异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二聚化的氢键网络,导致蛋白结构的异常;其余15种LOF变异可产生相应的截短蛋白,影响收缩蛋白的功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上述变异均被评判为致病或可能致病。结论16例携带SPTB基因变异的HS患儿中轻中度贫血占比较高,变异类型以LOF为主,不同功能结构域的变异并不影响HS患儿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丰富了SPTB基因的致病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PTB基因
  • 简介:摘要遗传胰腺炎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约占胰腺炎总数的8.7%,常在儿童期发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该病增加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患病风险。现报道1例14岁男性青少年慢性胰腺炎的诊治经过,经二代测序技术最终证实为SPINK1及CFTR双基因杂合变异所致遗传胰腺炎。

  • 标签: 青少年 慢性胰腺炎 特发性慢性胰腺炎 基因分析 遗传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遗传视网膜疾病(IRD)是一组具有高度遗传和临床异质的单基因遗传眼病,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临床诊断。近30年现代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检出率和准确,给IRD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由于各种IRD临床表型之间的重叠,同一致病基因的变异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IRD患者基因诊断的复杂仍然存在。针对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眼科医师应重视患者临床表型的全面评估,准确选择基因检测方法,合理判定致病基因和变异,从而指导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遗传咨询。

  • 标签: 眼疾病,遗传性 视网膜疾病 基因检测 分子诊断技术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遗传凝血因子XI(coagulation factor Ⅺ,FⅪ)缺陷症家系成员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的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及家系成员的相应变异外显子区域,并用反向测序予以验证;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变异氨基酸位点的保守;用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ROVEAN三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的致病;用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变异氨基酸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第10外显子存在c.1107C>A(p.Tyr369stop)杂合无义变异以及第13外显子存在c.1562A>G(p.Tyr521Cys)杂合错义变异;其父亲携带c.1107C>A杂合无义变异,其母亲和女儿均携带c.1562A>G杂合错义变异,丈夫为野生型。保守分析表明Tyr521在进化过程中为高度保守位点。变异碱基致病预测发现c.1107C>A和c.1562A>G均为致病变异。蛋白质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FⅪ蛋白结构中,Tyr521分别与Lys572、Ile388形成一个氢键,当变异为Cys521后,原有的苯环结构消失,并且与Lys572的侧链增加了一个氢键,改变了蛋白的催化结构域;p.Tyr369stop变异形成截短蛋白,这些变化均可能使蛋白质的功能受到影响。结论该家系第10外显子c.1107C>A杂合无义变异以及第13外显子c.1562A>G杂合错义变异是导致该家系FⅪ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分子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将微流控芯片用于遗传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的分型检测。方法将专门设计加工的微流控芯片与KASP扩增整合,借助激光共聚焦荧光扫描仪实现遗传耳聋常见4个相关基因的23个热点突变分型检测,采集276例(听障组:成都市2019年出生并诊断为听力损失的131例新生儿;对照组:成都市2020年出生且听力筛查结果为双耳通过的145例新生儿)新生儿的足跟血斑样品验证其结果准确和临床应用可行。结果微流控芯片通过聚类分析对全部质控品均实现准确分型,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 mg/L。276例新生儿血斑样品的微流控芯片分型结果全部通过复核确认。听障组131例新生儿,检出66例阳性携带者,阳性携带率50.4%;对照组145例新生儿,检出40例阳性携带者,阳性携带率27.6%。其中携带率最高的突变热点为GJB2基因c.109G>A,在听障组和对照组中阳性携带率分别为46.6%(61/131)和23.4%(34/145)。结论微流控芯片可用于遗传耳聋相关热点突变的分型检测,具有准确高、防污染能力强、操作简单、用时短等优势,能更好地满足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等遗传耳聋基因检测需求。

  • 标签: 微流体分析技术 听觉丧失 突变分析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遗传视网膜变性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有望从根本上恢复遗传物质的功能,为其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反义寡核苷酸(AON)是一种小分子核酸类药物,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信使RNA特异性结合,从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干扰或恢复基因表达。AON具有特异性高、微量高效、靶向范围广、免疫原性低、毒性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成为遗传眼病治疗新手段。目前,已有3种不同的AON药物进入了遗传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近年来AON在其化学结构修饰、特性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进展及其目前在不同遗传视网膜变性疾病中应用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基因治疗 视网膜变性,遗传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出血和血栓性疾病(BTD)是一组与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纤溶系统相关的异质性疾病。除常见BTD外,常规实验室诊断这类疾病有很大难度,常需要进行特殊的实验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因此,可能会延误患者的诊治,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高通量测序(HTS)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得愈发普遍,BT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疾病 分子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大肠癌患者亲属的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科住院的遗传大肠癌患者血亲亲属照顾者27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78份,回收274份,有效问卷274份。结果274名遗传大肠癌患者血亲亲属的生活质量得分为(83.49±11.8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有慢性病、婚姻状况、血亲亲属中肿瘤患者人数是遗传大肠癌患者血亲亲属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遗传大肠癌患者亲属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关注家庭收入较低、有慢性病、未婚及家族中患癌人数较多的遗传大肠癌患者血亲亲属,并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改善大肠癌遗传亲属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 血亲亲属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耳聋,即各种原因引起的听功能减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普通病房新生儿耳聋的合并发病率为0.20%(880/447604),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耳聋合并发病率为2.29%(79/3446)。导致耳聋的因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两大方面。耳聋可有5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Y连锁遗传、线粒体遗传(母系遗传)。而环境因素包括噪音接触、耳毒性药物的应用、感染及创伤等等。

  • 标签: 线粒体遗传 发病率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遗传性聋 修饰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简介:遗传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牙龈纤维组织增生性病损,它带来美观和功能上的问题。遗传和药物可以导致牙龈纤维瘤病。本文报告了一例5岁女童重度、广泛的遗传牙龈纤维瘤病。治疗采用一系列传统的牙龈切除手术去除增生的纤维组织。术后36个月检查无复发的迹象。

  • 标签: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病因 牙龈切除 治疗
  • 简介:目的:针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家系进行已知致病基因筛查分析,了解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方法选择本课题组收集到的一个家系4代2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s进行引物设计,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已知听神经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显性遗传特征,患者听力学特征符合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对家系中全部患者及部分听力正常成员完成DIAPH3、OTOF、PJVK、GJB2基因外显子及线粒体DNA12SrRNA1494、1555位点的测序分析,未发现可疑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未检测到已知相关基因致病突变,高度提示新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遗传 基因突变 显性遗传
  • 简介:耳聋是人类最重要的残疾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认识到一半以上的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重点的耳聋突变基因包括GJB2、SLC26A4、线粒体DNA等),而且意识到耳聋基因检测在预防和阻断遗传耳聋的重要作用,因此人们纷纷致力于耳聋基因的功能研究,检测方法以及预防策略的研究。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耳聋基因 耳聋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探讨先天性遗传聋(congenital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CHHL)患者脑功能改变的生理基础。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募集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志愿者以及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CHHL患者作为病例组,共14例(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10~18(13.13±0.39)岁;同期募集在该科门诊就诊的无耳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0~18(13.50±0.49)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全脑扫描,获得3D T1WI图像,经双样本t检验,在AlphaSim校正的P<0.001阈值水平,经相应分析软件处理,回顾分析CHHL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脑区。结果CHHL病例组全脑、灰质、白质及脑脊液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 397.53±103.98)cm3比(1439.45±128.84)cm3,(765.19±60.27)cm3比(800.139±77.64)cm3,(392.89±40.38)cm3比(414.54±49.22)cm3,(314.17±25.81)cm3比(296.47±51.42)cm3,P值均>0.05]。CHHL病例组的右颞极(颞中回)、右颞下回、左枕中回、右顶下小叶、左额中回、左枕上回、右额上回、左额上回的灰质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CHHL病例组的左海马旁回、右梭状回、右额中回、左颞下回、右枕中回、左脑岛、右额下回、左中央前回、右顶上小叶的灰质体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CHHL患者除存在听觉相关脑区结构的异常外,还存在广泛的与听觉相关脑区以外的皮层结构改变,提示CHHL患者全脑结构发生顺应改变并发生功能重塑。

  • 标签: 遗传 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个远端型遗传运动神经病V型家系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2017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遗传周围神经病家系,完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测,应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其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内和正常人群中筛查候选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有4例患者。先证者男性,25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上肢远端较早受累且上肢受累严重,不伴有明显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未见异常。先证者外公、舅舅和表弟有类似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表现。靶向测序发现先证者存在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其母亲及患病舅舅和表弟存在此突变,家系内其他正常人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不携带此变异。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在dbSNP、ExAC和 1000G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结论首次在远端型遗传运动神经病V型家系中发现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扩大了GARS基因突变致病谱。

  • 标签: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 GARS基因 基因突变 腓骨肌萎缩症
  • 作者: 徐旭 赵栓枝 崔宏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学部,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50
  • 简介:摘要遗传作为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依托于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进步,遗传肿瘤风险评估也得以在肿瘤学、遗传学、基因组学护理等领域不断地发展。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知识对患者可能患有与遗传基因相关疾病风险进行评估,极大地提高了肿瘤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预防与干预的意识。遗传肿瘤风险评估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从基因组学护理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遗传肿瘤风险评估的发展现状和工作流程以及目前遗传肿瘤风险评估在基因组学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护理事业发展遗传肿瘤风险评估提供信息。

  • 标签: 肿瘤 遗传学 基因组学 护理 遗传性肿瘤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个纯合变异导致遗传蛋白S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PROS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6名)血标本,检测蛋白S水平,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PROS1基因筛查。PCR法扩增PS基因(PROS1基因)的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及3′、5′非翻译区,PCR产物纯化后直接DNA测序。结果6名家系成员中5例确诊存在遗传蛋白S缺陷症,先证者表现肺栓塞,其他患者尚未出现明显血栓事件。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存在c.-168C>T纯合变异,其父亲、母亲、弟弟和儿子均为c.-168C>T杂合变异,妻子为野生型。结论本家系发现PROS1 c.-168C>T基因变异导致遗传蛋白S缺陷症。遗传蛋白S缺陷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变的易栓症,可反复出现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蛋白S缺陷症 基因变异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