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西洛他唑及 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我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8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 20 例, A 组给予西洛他挫治疗, B 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 C 组给予西洛他挫联合依帕司他治疗, D 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四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 ,四组患者血清 IL-6 、 CRP 、 MMPs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 C 组下降幅度最明显, D 组下降幅度最小;治疗后四组患者血清 MDA 水平均有所降低、血清 TAOC 、血清 SOD 水平均有所提高,其中 C 组治疗效果最佳。 结论:西洛他挫联合依帕司他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过程中,疗效最佳,可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周围神经的修复,减轻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西洛他挫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8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 36例)、内固定术组( 4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记录两组术后 3、 6、 12个月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术后 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 [( 85.37±20.18) h]明显长于内固定术组 [( 69.28±17.51) h],术中出血量 [( 150.48±42.53) mL]明显多于内固定术组 [( 104.73±27.84) mL],卧床时间 [( 8.19±2.42) d]明显短于内固定术组 [( 11.58±3.1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人工关节置换术组术后 3、 6、 12个月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内固定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随访 1年,人工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 16.67%)明显低于内固定术组( 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缺点,因此术前评估极其重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术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预后。     [关键词 ] 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1:1比例分成A、B两组,均有病例30例,分别的护理模式为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较B组的Harris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两项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普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老年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为临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纳入69例。按照骨折类型分为股骨颈骨折组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解剖部位以及术前合并症等基本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股骨颈骨折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8)岁(男性10例,女性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10)岁(男性12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238.33±97.82)ml ;股骨转子间骨折组:(344.80±130.01)ml,P<0.05]、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14.46±130.30)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459.73±173.34)ml,P<0.05]、显性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77.78±27.29)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160.42±51.03)ml,P<0.05]和总失血量[股骨颈骨折组:(392.24±133.62)ml;股骨转子间骨折组:(620.15±171.11)m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均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术)较股骨颈骨折组(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有较多的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P<0.05)。但两组内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更多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在临床诊治中,尤其需要更加重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血 隐性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疼痛管理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痛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FTS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术后1 h、6 h、24 h和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变化,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镇痛药物使用频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1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6 h(5.10±0.54)分、12 h(3.84±0.46)分、24 h(3.02±0.4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7±0.43)分、(4.79±0.53)分和(3.65±0.34)分(t=9.001、9.667、7.756,均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4±0.35)d,快于对照组的(1.53±0.27)d;镇痛药物使用频次(1.67±0.42)次,少于对照组的(2.97±0.56)次(t=7.916、13.263,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3.92%)低于对照组(17.65%)(χ2=4.993,P<0.05)。观察组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78.43%)(χ2=5.299,P<0.05)。结论FTS疼痛管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痛病房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明显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疼痛管理模式 常规疼痛管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疼痛 下床活动时间 镇痛药物使用频次 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雅玛渡水电站3#发电机转子过电压保护动作的故障分析,通过对转子过电压硬件回路及软件逻辑分析并现场验证,找到过压保护回路中平板式晶闸管故障导致过压保护动作,上位机监控频发发电机转子过压动作报警信息,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 标签: 励磁系统 过电压 跨接器 转折二极管
  • 简介:摘要: 研究笼型异步电机的起动特性,分别从转速、转矩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异步电机转子断条故障下起动时的特征量。起动信号为一非平稳信号,因此利用短时傅里叶分析方法处理定子电流信号,得出故障特征频谱图,从而判断电机是否存在断条故障。

  • 标签: 异步电动机 转子断条 起动过程 信号获取 暂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运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A组(纳入4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B组(纳入43例,行PFNA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指标、综合疗效进行对比。结果:(1)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组,A组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和PFNA均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好效果,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用治疗方式。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巴派特与雷贝拉唑钠肠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能源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192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治疗,观察组给予瑞巴派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理积分(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功能相关指标[胃泌素-17(GAS-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素-1(ET-1)],Hp根除率以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好转率为91.67%、Hp转阴率为80.21%,高于对照组(78.12%、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各积分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AS-17、PGⅠ水平上升(P<0.05),EGF、ET-1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良好。结论瑞巴派特与雷贝拉唑钠肠溶联合治疗CAG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瑞巴派特片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胃复春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70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35例。常规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复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 SAS评分、 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91.4%)显著高于常规组 (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8.6%)明显低于常规组 (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胃复春和雷贝拉唑钠肠溶的联合治疗,效果极其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胃复春片 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与奥美拉唑肠溶应用在急性肠胃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的是奥美拉唑肠溶和复方嗜酸乳杆菌与奥美拉唑肠溶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5%和70.9%,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治疗组的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泻消失时间等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发生几率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实施复方嗜酸乳杆菌与奥美拉唑肠溶进行治疗,可以改善不良症状,提升临床治疗结果,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 急性肠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在促进创面恢复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身长因子外用溶液 (rb-bGFG) 管治疗方法,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 59 例,是我院收治的慢性创面修复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其中 29 例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方法,视为参照组,另外 30 例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rb-bGFG 管治疗方法,视为研究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 治疗 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96.67%VS82.76% ),数据比较差异较大 (P<0.05)。 结论: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rb-bGFG 管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突出,对于促进慢性创面愈合具有积极意义,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 标签: 慢性创面修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rb-bGFG 冲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炎康复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以 2018.7~2019.10为病例抽取时间,共抽取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肾炎康复,每组 34例,比对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4h尿蛋白水平、尿素氮、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使用肾炎康复对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有关临床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炎康复片 糖尿病肾病 疗效
  • 简介:[摘 要 ] 目的 研制罗氟司特。 方法 以罗氟司特为主药,将其超声溶解于 85%乙醇中喷浆制粒的方式制备固体片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含量、溶出曲线、有关物质。 结果 自研罗氟司特片在性状、含量、溶出、有关物质、体内生物利用度方面综合评价,均与参比制剂无明显差异。且在长期条件、加速条件下留样 6个月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满足要求。结论 该罗氟司特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性强,重现性好,产品质量稳定。

  • 标签: [ ] 罗氟司特 制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1例22岁男性因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复发,在既往丙戊酸镁缓释500~750 mg/d和富马酸喹硫平400~600 mg/d治疗的基础上,将丙戊酸镁缓释片剂量增加至1 000 mg/d,继续富马酸喹硫平600 mg/d治疗。17 d后,患者突发腹痛,急查血淀粉酶4 710 U/L,脂肪酶649 U/L,尿淀粉酶9 116 U/L;腹部CT检查示胰腺周围模糊。考虑为丙戊酸镁缓释诱发急性胰腺炎。停用该药,继续给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同时给予禁食、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和头孢他啶等对症支持治疗。3 d后患者腹痛症状基本消失,10 d后复查血淀粉酶101 U/L,脂肪酶118 U/L。

  • 标签: 丙戊酸 双相情感障碍 胰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成品装箱烟叶局部霉变属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发现处理不及时会诱发大面积霉腐,将会直接报废,在烟制品加工范围内再无使用价值,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只有引导和抓好叶片复烤和包装工艺过程管控,防范装箱叶片在凉箱储存过程中出现水分局部异常升高并导致霉变的现象。本文就装箱复烤烟局部霉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改进和防范措施的提出与实施。

  • 标签: 装箱复烤片烟 霉变 原因 改进 预压打包机料箱
  • 简介:摘要:盐酸小檗碱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其抗菌谱广,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引起的腹泻,是治疗腹泻的传统用药,属于国家基本药物。本文通过对盐酸小檗碱的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及参比制剂信息的梳理,在处方工艺、质量标准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制剂在仿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为国内开展该品种的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盐酸小檗碱片 国内外现状比较 一致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上腺色腙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24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肾上腺色腙。两组均持续用药至阴道出血停止及相关症状消失。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下腹痛消失时间明显较短(P<0.05);总有效率较高(P<0.05),血清激素E2、P及HCG水平较高(P<0.05);妊娠结局中胎儿1分钟Apgar评分较高,胎儿窘迫率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色腙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先兆流产安全有效,且能改善围产儿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流产,先兆 肾上腺色腙片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