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集的 9659例上消化道黏膜活檢病理诊断结果,观察胃炎、息肉、溃疡和肿瘤病变与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的关系。结果  ①胃炎:不同年龄段慢性炎症、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慢性炎症轻度和中度人数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炎症、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不同严重程度 Hp( +)人数高于 H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息肉:不同年龄段胃息肉、贲门息肉、食道息肉病变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胃息肉、食道息肉人数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贲门息肉、十二指肠息肉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息肉、贲门息肉不同类型 Hp( +)人数高于 H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食道息肉、十二指肠息肉 HP感染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溃疡和肿瘤病变:不同年龄段胃溃疡、胃癌、食管癌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段贲门溃疡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胃溃疡、食道溃疡、贲门溃疡、胃癌、食管癌人数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胃溃疡、食道溃疡、贲门溃疡、胃癌、食管癌 Hp( +)人数高于 H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轻度慢性胃炎好发于青中年性,息肉、溃疡、肿瘤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轻度慢性胃炎、息肉病变好发于女性,溃疡和肿瘤病变好发于男性,胃炎相关病变、息肉、溃疡、肿瘤与 Hp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s,GHP)伴癌变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8例病理确诊为GHP伴癌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GHP伴癌变患者年龄(67.2±7.8)岁(45~79岁),男6例、女12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或无明显症状。患者合并胃内多发息肉为主(13例),单发的癌变GHP好发部位在胃体(7例)。内镜下病灶形态多样,15例为带蒂息肉,癌变息肉直径均>10 mm,9例直径>20 mm。背景黏膜中14例存在萎缩性胃炎,4例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结论GHP伴癌变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对于HP阴性合并萎缩性胃炎的多发性胃息肉患者,需警惕较大、带蒂息肉癌变的可能。

  • 标签: 息肉 胃肿瘤 疾病特征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15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改变。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51~77岁),3例有吸烟史。通常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样、分叶状结节,大体示灰白、灰褐色的实性结节或局灶可见囊样改变,多界清但无包膜,最大径0.4~2.5 cm(平均1.0 cm)。镜下可见腺腔型、乳头型及平坦型结构,细胞组成多样,可见数量不等的基底细胞、黏液细胞、纤毛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少数肿瘤可无黏液和/或纤毛细胞,部分肿瘤伴基底细胞增生或鳞化,免疫组织化学p63、p40、细胞角蛋白5/6显示连续的基底细胞层是其重要诊断依据。基因检测示BRA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均未见突变。随访1~4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良性的肺外周肿瘤,由于认识不足,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诊断对于外科处理非常关键,必要时可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 标签: 肺肿瘤 腺瘤 诊断 鉴别 分子诊断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细支气管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快速冰冻切片技术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病理科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8月选取的 1243份病理组织样本进行分析,通过术中快速冰冻送检组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冰冻送检组织诊断的确诊、误诊及延迟诊断情况。结果:以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冰冻送检组织诊断最终确诊 1183份( 95.2%),误诊 3份( 0.2%),延迟诊断 57份( 4.6%)。结论:病理诊断中快速冰冻切片技术对术中病变性质的明确较为可靠,但仍需注意避免误诊和延迟诊断,以此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病理诊断 快速冰冻切片技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内镜下准确识别早期病变是提高早期胃癌筛查率的关键,而精准的病理学诊断是提高内镜诊断技术的有力后盾。日本是早期胃癌筛查工作非常成功的国家之一,而日本胃癌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有较大差异。本文介绍了日本胃腺瘤及早期高分化腺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并与WHO标准进行比较,以期为病理医师理解日本胃癌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腺瘤 早期高分化腺癌 病理诊断 日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去分化脂肪肉瘤(DDL)、黏液样脂肪肉瘤(ML)患者共1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DM2基因扩增和S-100、CDK4、MDM2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综合分析不同类型脂肪肉瘤的特点。结果14例患者年龄(55.6±16.7)岁,男性10例,女性4例。ALT/WDL为2例,DDL为6例,ML为6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所有患者S-100均有表达,包括散在阳性、部分阳性及广泛阳性;CDK4、MDM2在ALT/WDL和DDL中均有表达,在ML中弱表达(4例);所有患者Vimentin均表达。2例ALT/WDL和6例DDL均检测到MDM2基因扩增。结论脂肪肉瘤发病率高,具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判断肿瘤预后和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脂肪肉瘤 四肢 诊断 诊断,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后巩膜葡萄肿(PS)是指眼球后极部局部向后膨隆,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近视(PM)最主要的特征性病变之一。PS与黄斑裂孔、视网膜劈裂与脱离、脉络膜视网膜变性萎缩等密切相关。P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有效防治方法。了解PS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诊断检测方法、分类与分级、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可为PS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巩膜疾病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综述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复杂且病理机制尚未完整揭示,至今仍是一个医学难题。越来越多的学术观点认为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脊髓损伤有着独特的分子病理机制,即使是在相同的损伤类型情况下,患者个体遗传背景、基础疾病的差异也会影响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对脊髓受损组织的表达谱测序分析,可以揭示脊髓损伤由急性期、亚急性期发展到慢性期的全部病理学机制动态发展过程,为精准干预脊髓损伤特定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笔者就基因表达谱分析和基因表达调控及翻译后修饰方面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对未来脊髓损伤分子病理机制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思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学,分子 基因表达谱 单细胞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特征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某院尸检材料为研究对象,所有观察标本均使用常规HE染色方法进行处理,其中肺组织再采用组织化学法、网状纤维、P A 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超薄切片及染色,最后使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组织标本进行观察。记过:经过本次观察研究发现,尸检对象的高热症状都为首发,在此基础上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有应用,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肺泡以及病灶出血等现象。患者全身表现出中毒性改变,肺部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群集的病毒样颗粒。结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会造成全身多情损伤,肺部免疫系统受损最为严重,容易发生肺部广泛性实变,导致患者出现窘迫性呼吸困难,免疫功能急速下降,最后致人死亡。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临床病理学 尸检 特征
  • 简介:摘要肿瘤组织病理诊断的内涵随着肿瘤诊治的需求而变化。步入肿瘤个体化治疗时代,做好以临床诊治需求为导向的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加强临床病理沟通, 是值得病理同行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和追求的方向。该文对基于形态学的肿瘤组织病理诊断相关内涵,主要包括基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的组织学分型、伴随诊断(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新辅助治疗病理反应评估的发展现状,以及机遇、挑战进行简要阐述,供同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改善疼痛治疗效果,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基础研究。而现有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种类繁多,优劣不一。据此,本综述将对几种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进行比较,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基础实验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乳腺单纯梭形细胞病变少见,但发生于乳腺的部分肿瘤或瘤样病变可以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在取材不够充分、活检或粗针穿刺的标本中,甚至全部由梭形细胞构成。它们往往不同于其他部位软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而有其独特规律。乳腺梭形细胞病变通常是乳腺特有的病变,如梭形细胞化生性癌、叶状肿瘤、细胞性纤维腺瘤等,而不是纯粹的肉瘤。如果缺乏对乳腺梭形细胞病变特征的认识,缺乏正确的诊断思路,容易导致误诊。本文主要讨论以梭形细胞增生为主乳腺病变的病理诊断思路、鉴别诊断及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后肠麻痹(POI)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原因导致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受到暂时性抑制造成无法经口摄入的临床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及肠道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POI分为早期的神经源性阶段和后期的炎症阶段,炎症阶段对机体和临床转归影响较大。随着加速康复外科和创技术的出现,在POI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POI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需要对其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系统性归纳鼻腔鼻窦小圆细胞肿瘤(small round cell tumors,SRC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重点关注诊断及新进展,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蹼的超声及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特征,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159例,术前行超声检查、主动脉弓上CTA,明确有无颈动脉蹼以及是否合并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蹼的位置、长度、厚度、伸入管腔的方向、回声、有无合并斑块或血栓等,与术前CTA检查结果对比。术后大体标本观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5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中22例经病理证实有颈动脉蹼结构,HE染色为广泛的内膜肌纤维增生及黏液样变性,其中18例颈动脉蹼底部合并斑块形成,4例合并血栓形成。术前超声诊断术侧存在颈动脉蹼结构17例,5例误诊及漏诊,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为77%(17/22),特异性为98%(135/137),准确性为75%。术前CTA诊断术侧颈动脉蹼11例,11例误诊及漏诊,CTA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为50%(11/22),特异性为97%(134/137),准确性为47%。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CTA,能更好地显示颈动脉蹼结构及是否合并斑块或血栓形成。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动脉蹼 粥样硬化斑块 血栓 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