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课题组登记注册大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PD-1抑制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33例患者评估,初步结果显示治疗后整体客观缓解率为45.5%(15/33),疾病控制率为81.8%(27/33)。依据转化成功标准,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转化成功率为42.4%(14/33),实际手术率为30.3%(10/33)。截至2020年11月20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术后6个月无复发率为60.0%(6/10),中位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仍未到观察终点。此外,经术后病理证实肿瘤进展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ACEI)加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55例,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一致的含依那普利的基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尿蛋白、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尿蛋白、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都得到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依那普利加中药煎剂灌肠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中药灌肠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抑制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机取号的方式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房水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符合统计学原理(t=10.0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恢复,且研究组患者效果更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疗效显著,患者预后恢复较好,可降低患者房水VEGF水平、眼压,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引流器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胚胎外胚层发育(EED226)抑制组蛋白甲基化过度修饰是否具有抗癌活性并研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SMMC7721,用不同浓度的EED226处理肝癌细胞4、6、8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5 μmol/L的EED226或者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肝癌BEL-7402和SMMC7721细胞株48 h,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EED226对肝癌细胞组蛋白3上的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检测EED226对肝癌细胞株的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im)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EED226能强效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SMMC7721的增殖,抑制效应呈现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作用。处理8 d后,EED226在两个细胞株中的半数细胞活性抑制率(IC50)分别为0.8 μmol/L和0.9 μmol/L。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个肝癌细胞株分别经EED226处理与DMSO处理后H3K27me3的表达相比较显著下降。在BEL-7402和SMMC7721细胞中,EED226处理组H3K27me3的下游基因Bim和p2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DMSO组[1.00±0.15比5.67±1.53(t=-5.266,P<0.01),1.00±0.05比6.67±1.53(t=-6.422,P<0.05)和1.00±0.25比6.30±1.50(t=-5.968,P<0.05),1.00±0.10比6.00±1.00(t=-8.6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应的Bim和p21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表观遗传调控新型抗癌制剂EED226能够抑制肝癌细胞中组蛋白三价甲基化过度修饰,进而解除对Bim和p21表达的抑制,达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表明EED抑制具有一定的抗肝癌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组蛋白 甲基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凝血因子Ⅹ a抑制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前者主要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沙班,后者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无需频繁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出血率低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凝血因子Ⅹ a抑制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使用凝血因子Ⅹ a抑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美国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潜力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抑制。这种抑制尤其对那些导致宫颈癌和生殖器疣的病毒类型有效。这项研究的结果刊登在日前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Pa-thogens)杂志上。这种抑制存在于包括婴儿食品在内的一些商品中。

  • 标签: 病毒抑制剂 角叉菜胶 HPV 人类乳头瘤病毒 研究人员 病毒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患者自然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肌受损后心肌组织中多条信号调节途径被激活,导致心肌重构,Rho激酶通过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法舒地尔是最早发现的小分子Rho激酶抑制,可拮抗多种物质诱导的血管收缩,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心衰,纠正心律失常。本研究旨在探讨Rho激酶抑制对老年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200例老年心衰患者,年龄60~80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静脉点滴,每次60mg,每日1次,应用疗程为10天。在3个月后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LVPWT)。治疗前后测定血NT-proBNP。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比(59.83±12.75)mm,P<0.05;(10.76±1.23)mm比(12.55±1.87)mm,P<0.05;(10.01±1.22)mm比(12.33±1.64)mm,P<0.05;(996.78±234.68)比1998.92±314.25,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52.68±10.12)%比(45.36±11.64)%,P<0.05。

  • 标签: 心衰 法舒地尔 心室重塑
  •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质子泵抑制注射剂的使用现状。方法:以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0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期间至少使用过1次质子泵抑制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经简单随机抽样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质子泵抑制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调查病例1920例,仅9.9%(190/1920)的病例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注射剂。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征不合理,占76.3%(1465/1920)。91.4%(1755/1920)的病例以预防性用药为主,而以预防应激性溃疡为目的的病例占50.3%(967/1920)。结论:应建立质子泵抑制的合理用药指南,加强用药干预,以改善质子泵抑制的不合理使用现状。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预防性用药 用药指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和来氟米特在狼疮肾炎长期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7例狼疮肾炎患者病例资料,在激素和环磷酰胺诱导治疗后,观察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和来氟米特维持治疗后患者尿蛋白、肾功能、血沉、尿红细胞和补体C3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环磷酰胺组1例随访10年,尿蛋白、血沉、尿红细胞和补体均正常,肾功能肌酐轻度升高,6例患者坚持治疗2年,各项指标明显缓解,3例患者因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未能坚持治疗,停药后复发率高;硫唑嘌呤组1例患者维持治疗6年,各项指标稳定,未见不良反应;1例患者因血压高口服卡托普利,出现粒细胞缺乏;霉酚酸酯组2例患者维持治疗6年,蛋白尿明显降低,肾功能、血沉和补体正常,未见副作用;来氟米特组1例患者因血压明显升高,肾功能肌酐升高而退出,2例患者维持治疗3年,各项指标稳定。结论狼疮肾炎维持治疗可选用不同的免疫抑制,环磷酰胺疗效较好,但副作用较多,停药复发率高,其中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和来氟米特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相对较小,复发率低。

  • 标签: 狼疮肾炎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 霉酚酸酯 来氟米特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糖尿病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关联,降糖药物与肿瘤的相关性,尤其是降糖药物是否同时具备抗肿瘤作用逐渐成为内分泌和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近来,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钠-葡萄糖转运体(SGLT2)抑制被发现同时具备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该文对SGLT2抑制与肿瘤的相关性,尤其是SGLT2抑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降糖药物SGLT2抑制的抗肿瘤相关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 肿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ICIs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器官系统内,但极少累及肾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肾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本文报道1例经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的ICIs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并阐述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 标签: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坏死,急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中国被纳入医保,已有大量肿瘤患者从中获益,但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毒性的出现导致了肿瘤患者非预期死亡率增加,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本建议结合国内外文献、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已发布的指南及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重点围绕“防”和“管”两大主线,贯穿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毒性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可切实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的毒性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用药安全的实践建议,以进一步促使各地区防治和管理达到同质化水平。本建议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毒性的概述、风险评估、监测、随访建议,还描述了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的早期识别和管理建议,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管理者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毒性 防治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ICI)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上市时间短,中国人群的ICI不良反应数据不够充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国内ICI不良反应监测。目前ICI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包括院内监测不足、院外监测不足、缺少特殊人群监测研究以及缺少对不良反应相关机制和预测指标的深入研究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ICI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对社会药店应加强ICI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可通过文献分析、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等形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ICI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自2003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中鉴定出致病基因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以来,以PCSK9为靶点的抑制研发进展迅速。目前PCSK9抑制作为一类新型降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近年来研究表明,PCSK9抑制除了血脂调控作用外,还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增强肿瘤免疫抑制疗效等功能,本文就PCSK9抑制多效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PCSK9抑制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高脂蛋白血症Ⅱ型 PCSK9抑制剂 低密度脂蛋白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