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蔡晓惠:李老师,我知道您是在1987年出国、到加拿大以后才开始文学创作的。英文小说DaughtersoftheRedLand(《红浮萍》)是您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您亲自操刀译写的中文版《红浮萍》也在2010年问世。您还发表了《雪百合》《羊群》《嫁得西风》《海底》《尺素天涯》等一系列中英文作品,是少见的同时兼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双语作家。我注意到,您并不是文学专业科班出身:您在国内学的是新闻,出国以后在加拿大主修历史专业。您的专业背景对您的双语写作有影响吗?

  • 标签: 文学创作 加拿大 中英文 双语 文化传播 作家
  • 简介:本研究基于工作家庭互动的溢出视角以及社会角色理论,在创业情境下考察了创业绩效反馈对创业者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基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代表性样本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及响应面分析发现,当企业当前绩效相比于历史绩效保持平稳时(即无差异),绩效表现越好创业者获得的积极情感溢出效应越大,越有助于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当企业当前绩效低于历史绩效表现时,绩效负反馈带来的负面情感溢出要高于绩效正反馈带来的积极情感溢出,从而更加显著地加重了创业者的工作家庭冲突。从性别差异来看,相比于男性创业者,女性创业者会在面对连续的高绩效表现时(即当前和历史绩效无差异且均保持较高水平)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溢出,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在当前绩效低于历史绩效时,面对绩效负反馈的经营压力,同样是女性创业者而非男性创业者,表现出了更多的负面情感溢出,加重了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发现对于识别创业情境下工作家庭冲突的独特压力源以及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性别角色期待对其创业及家庭活动的影响有所贡献。

  • 标签: 工作家庭冲突 绩效反馈 性别差异 多项式回归及响应面分析
  • 简介: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诸多女作家响应日本军方的要求,奔赴中国各地战场慰问劳军,回国后提交战地报告,四处巡回演讲,在宣扬日本的侵略国策、激励日本民众投身战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文化界对她们的战争协助行为缺乏必要的反思,对她们的责任追究被消解于对其女性身份的强调中,从而割断了对她们从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活动家到战争协助者的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在反思的前提下,在战争协助者的框架内重新审视她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提供一面历史之镜。

  • 标签: 日本 女作家 战场慰问 战争协助者
  • 简介:上海师范大学杨德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不仅从事高校德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50余年,而且还在担任大学校长期间主导过多次成功的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实践.在本访谈中,杨德广教授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阐述了当前形势下他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关系和定位、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提升的一些思路和举措,很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杨德广教授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1960年代初期,我念英国文学时,所有学生必读的一本重要评论作品是《多义七式》(SevenTypesofAmbiguity,该书改变了整个现代诗的历史,也开创了“细读”批评范例)。惊人的是,威廉·燕卜荪(WilliamEmpson)写作这本博学的作品时年仅23岁。同样惊人的是,他正苦心孤诣撰写这本书之际,却被剑桥大学开除了,原因是在他房里发现避孕用品。”

  • 标签: 终身成就奖 女作家 女人 评论作品 60年代 剑桥大学
  • 简介: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异国女性形象书写经历了从“西方主体化”到“东方主体化”再到以“主体间性”视域来观照异国女性的过程。这些形态各异的异国女性形象,既呈现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对异国文化和异国女性的社会集体想象,又传达了中国现代女性的性别经验与个人体验。她们是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建构身份、确立自我认同的重要路径。

  • 标签: 现代女作家 异国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 简介:中国电影如何在大银幕上“讲好中国故事”?主旋律电影如何赢得口碑?近日,半月谈记者就此专访了《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原主编、著名电影评论家向兵。正值国产电影《中国推销员》上映之际,对话就从这部备受关注的主旋律影片开始。

  • 标签: 《人民日报》 电影评论家 文艺评论 主编 营养 精神
  • 简介:古建筑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集中体现。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存在误区,一些地方为了GDP对古建筑大肆拆除和破坏。近日,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对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古建筑学家柳肃(以下简称'柳')进行了专访,就社会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不能位于 专访湖南大学 位于专访
  • 简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英勇就义9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推进李大钊研究,从2017年1月起,我们就李大钊纪念与研究的相关问题,对刘桂生教授作了数次专访。刘教授指出,从中共七大前后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举行过三次规模较大的李大钊纪念活动。

  • 标签: 李大钊研究 新中国成立 纪念活动 教授 历史学家 精神价值
  • 简介:2016年11月13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重识文学批评及作家论的意义”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召开,近50位国内重要学者与会,论题激发了学者们极大的讨论兴趣。谢有顺教授:大家在最繁忙的11月,在广州天气还闷热的时候来到我们中大中文系参加这个会,我们这个学科相对来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开过会了,所以见到大家很振奋,也很荣幸。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文学批评 作家论 意义 布鲁姆 实录
  • 简介:涂铭旌,男,1928年11月15日生,重庆人。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教授,重庆文理学院教授。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担任重庆文理学院名誉校长、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兼任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及四川省纳米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重庆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重庆市光电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