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期间护理管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感染内科患者服务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根据感染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需求改进护理管理措施。基于护理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感染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作用显著,可以有效防控感染,提高感染内科综合医护效益,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内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呕吐,伴走路不稳,诊断:脑积水,于1999年3月在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治愈出院,1年前脑积水复发,于2001年9月在当地医院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半年前发现下腹部肿物,逐渐增大,伴便秘,2周前再次出现头晕、走路不稳症状.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继发腹腔巨大囊肿 手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容易继发腹腔感染及营养不良,严重者临床处理非常棘手。该患者以肠穿孔起病,术后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并继发重度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给予营养支持、腹腔引流、止血等术前优化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伴休克、肺水肿及腹腔脓肿,经积极治疗创造了手术条件后,紧急行小肠吻合口切除及小肠双腔造口术,术后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最终顺利还纳小肠双腔造口,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 标签: 克罗恩病 腹腔感染 营养不良 胃肠出血 骨质疏松症 营养支持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对克罗恩病合并腹腔感染(CD-I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克罗恩病和CD-IAI患者各6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克罗恩病患者与CD-IAI患者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S),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及PNI和CAR。另选择2022年1至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30例和CD-IAI患者13例以验证PNI、CAR预测CD-IAI的准确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PNI、CAR及两者联合预测CD-IAI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PNI、CAR、CDAI、CDEI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D-IAI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IAI患者CDAI、CDEIS均高于克罗恩病患者[(256.68±8.50)分比(144.87±7.83)分、3.80分(1.80分,5.40分)比1.20分(0.20分,2.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7、Z=-4.02,均P<0.001)。CD-IAI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RP、降钙素原、D-二聚体、PT、纤维蛋白原、APTT均高于克罗恩病患者[7.81×109/L(5.98×109/L,11.39×109/L)比5.94×109/L(4.86×109/L,7.11×109/L)、(73.43±10.67)%比(62.30±11.03)%、360.00×109/L(266.50×109/L,456.00×109/L)比294.00×109/L(222.50×109/L,356.00×109/L)、44.27 mg/L(16.82 mg/L,82.65 mg/L)比3.42 mg/L(0.59 mg/L,18.33 mg/L)、0.07 μg/L(0.04 μg/L,0.22 μg/L)比0.04 μg/L(0.02 μg/L,0.05 μg/L)、0.75 mg/L(0.32 mg/L,2.00 mg/L)比0.26 mg/L(0.15 mg/L,0.46 mg/L)、11.90 s(11.40 s,12.90 s)比11.20 s(10.45 s,11.70 s)、4.58 g/L(3.59 g/L,5.59 g/L)比2.99 g/L(2.17 g/L,4.23 g/L)、30.40 s(28.30 s,32.80 s)比28.00 s(25.45 s,31.1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8,t=-5.66,Z=-2.71、-6.47、-3.78、-4.87、-4.87、-5.44、-2.74,均P<0.01);CD-IA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克罗恩病患者[34.10 g/L(31.40 g/L,36.90 g/L)比39.00 g/L(35.10 g/L,43.2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P<0.001);CD-IAI患者PNI低于克罗恩病患者[41.65(38.58,44.58)比47.80(40.45,52.98)],而CAR高于克罗恩病患者[1.29(0.48,2.67)比0.10(0.01,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3、-6.44,均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NI与CAR、CDAI、CDEIS均呈负相关(r=-0.64、-0.53、-0.50,均P<0.001),CAR与CDAI、CDEIS均呈正相关(r=0.63、0.5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PNI是CD-IAI的保护因素(OR=0.911,95%置信区间0.864~0.961),高水平CAR是CD-IAI的危险因素(OR=2.846,95%置信区间1.745~4.644)。ROC分析显示,PNI、CAR联合诊断CD-IAI的AUC为0.829(P<0.001),约登指数为0.541,灵敏度为0.934,特异度为0.607;PNI和CAR均达到最佳截断值时联合预测CD-IAI的灵敏度为0.692,特异度为0.967。结论PNI、CAR对CD-IAI有一定诊断价值,PNI<45.550、CAR>0.466时CD-IAI的发生风险更高。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 Crohn病 腹腔内感染
  • 作者: 顾荣袁娅荭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2)  【摘 要】目的:分析基础护理下优质护理运用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4名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人)与观察组(62人)。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利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为95.15%明显高于对照组7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健康。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患者疼痛、肠粘连、感染、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手术结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6%(53/56)高于对照组83.9%(47/5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4%(3/56)低于对照组17.9%(10/56)(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16.7±0.5)h以及住院时间(4.1±0.5)d均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33.4±0.4)h以及住院时间(7.4±0.3)d(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90.7±4.4)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8.6±4.2)ml(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4.3±0.1)低于对照组(6.5±0.2)(P<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62.4±1.4)、躯体功能评分(64.4±2.3)、心理功能评分(51.3±1.4)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52.2±1.2)、躯体功能评分(50.2±0.9)、心理功能评分(40.1±0.2)(均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而且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低,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肠粘连 术后感染 尿潴留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5岁。因“双侧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后7月余窦道形成5月余”入院。7月余前患者因双侧腹股沟疝在本院行经腹腔镜腹膜前双侧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prosthesisTAPP)。

  • 标签: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补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術治疗直肠癌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对干扰素、白介素体内水平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采取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中择取43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另择取43例开放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开放组中,统计两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后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以及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98%,开放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26%;两组感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腹腔镜组低于开放组(P<0.05)。开放组共检出致病菌株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6.67%,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3.33%;腹腔镜组共检出致病菌株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3.64%,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6.36%;腹腔镜组检出致病菌株数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IL-2、IL-10、IFN-γ的水平均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具有降低术后致病菌感染概率的优势,对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损伤较轻,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与传统开放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值得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术后感染致病菌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2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胺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4.7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小板计数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内毒素、IL-6、IL-8、TNF-?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3.04%)、对照组(10.8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亚胺培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腹腔感染,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谷氨酰胺 亚胺培南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药师在参与1例腹腔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中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抗菌药物疗效在临床实践的作用。方法 药师以抗菌药物PK/PD理论为基础,参与1例直肠肿瘤并肠梗阻伴发腹腔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结果 药师对初始及目标治疗抗菌药物选择提供的建议积极有效,患者腹腔感染得到控制。结论 药师利用专业知识结合运用药学工具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 标签: 药师 药动学/药效学 蒙特卡洛模拟 抗菌药物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以及对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  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筛选出64例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有效性较强,且能有效降低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风险,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宫腔癌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多药耐药菌重症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 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对患者进行替加环素联合用药治疗与采用碳青霉烯联合用药,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在比较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替加环素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情况更优于碳青霉烯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 标签: 替加环素 碳青霉烯类 多药耐药菌 重症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并腹腔积液的疗效作探讨。方法选入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腔恶性肿瘤并腹腔积液患者4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20例用腹腔灌注化疗,观察组20例用热疗+腹腔灌注化疗;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85.0%比对照组45.0%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5.0%、40.0%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腹腔恶性肿瘤并腹腔积液患者接受热疗与腹腔灌注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性性高。

  • 标签: 热疗 腹腔灌注化疗 腹腔恶性肿瘤 腹腔积液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我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腹股沟疝11例临床资料,其中LC联合腹股沟单侧斜疝TAPP修补5例,LC联合腹股沟双侧斜疝TAPP修补2例,LC联合腹股沟单侧斜疝、同侧隐性直疝TAPP修补2例,LC联合腹腔镜左侧腹股沟斜疝TAPP修补、腹腔镜阑尾切除2例,观察联合手术临床疗效。结果LC联合TAPP平均手术时间为(85±35)min,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无疼痛、皮下血肿、阴囊积血,术后住院平均时间2.5(2—3)d,随访2~3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LC联合TAPP术技术新颖、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临床可行。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实施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实施管理变革的各科室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使医院感染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

  • 标签: []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 标签: 医院感染 护理 意识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感染科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的护理管理情况及期间医院的感染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前后,各项检测的合格率由94.6%提高到97.5%,统计学上有差异,而同期医院的感染率由5.24%下调到3.53%,统计学上有差异。结论加强感染科的护理管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可有效的减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感染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实施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未实施管理变革的各科室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使医院感染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