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CRRT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我院ICU自2011年~2012年3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行CRRT时实施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例患者好转,8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行CRRT时严密病情观察,加强皮肤和深静脉导管的护理、保持CRRT体外循环通畅和必要的心理护理是CRRT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ICU CRRT 多脏器 功能衰竭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对严重胸外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科学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7例严重胸外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伤者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入院后开始实施观察,并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护理之后的对应效果,以此评定出期间选用护理方式的优劣;结果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除2例由于失血性休克而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余均得到有效治疗并康复出院,所有采用手术治疗的伤者,两例出现切口感染,一例合并感染,但经过后续及时正确的处理同样痊愈出院,此外,采用保守治疗的伤者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从观察及其护理结果可以得出此次的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极大的缓解患者的病痛,对后续的手术或者其他治疗也有着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此类护理措施。

  • 标签: 胸外伤 腹腔脏器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神经源性骨盆脏器综合征的症状并推测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2001-2005年日本高野医院大肠肛门病中心收治的537例神经源性骨盆脏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205例,女332例,平均年龄58.5岁.单一症状者80例(14.9%),以肛门直肠痛最为常见(43.8%,35/80);两个症状者156例(29.1%),以肛门直肠痛加排粪障碍最为多见(26.3%,41/156);3个症状者144例(26.8%),以肛门直肠痛、排粪障碍加腹部症状多见(30.0%,43/144);4个症状者105例(19.6%),以肛门直肠痛、肛门失禁、腹部症状加腰椎症状多见(65.7%,69/105);5个症状者52例(9.7%).各症状出现频率分别为肛门直肠痛73.6%、肛门失禁27.9%、排粪障碍69.6%、腹部症状55.3%和腰椎症状53.6%.结论神经源性骨盆脏器综合征的症状复杂多样,其发生很可能与骶骨神经和骨盆内脏神经同时发生障碍有关.

  • 标签: 神经源性骨盆脏器综合征 症状 肛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观察逆行尿道造影在骨盆骨折后并盆腔脏器损伤的诊断作用,讨论在骨盆骨折后并盆腔脏器损伤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应用。方法选择骨盆骨折并且疑似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52例,通过对患者的逆行尿道造影的观察,以及造影后的螺旋CT的检查,诊断病症结果,进而了解影像学各种诊断技术对医者出具确诊结果有着重要意义。结果52例骨盆骨折后并盆腔脏器损伤患者,在手术前通过逆行尿道造影观察,确诊结果显示膀胱破裂28例,尿道损伤22例,阴道损伤2例。手术后,经过逆行尿道造影和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前诊断结果准确率达100%。结论影像学技术在骨盆骨折后并盆腔脏器损伤患者的病情诊断,手术临床治疗方案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盆骨折 盆腔脏器损伤 逆行尿道造影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脏器手术后患者用盐酸呱替啶止痛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100例患者,男71例,女29例,年龄在30~75岁,体重55~83㎏,择期椎管内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非脏器手术,术后用盐酸呱替啶0.1~0.15㎎∕㎏•h加盐酸利多卡因100㎎稀释至100mL,以2mL∕h速度静注,术后24小时观察患止痛VAS、镇静及恶心、呕吐评分。结果100例患者中13例因术后疼痛较重追加止痛药而被排除本观察组,实际观察87例患者。止痛评分61例3分以下属轻度疼痛,21例4~6分属中度疼痛,5例为7分以上属重度疼痛。镇静评分75例为2分,12例为3分,均属镇静满意。恶心呕吐评分29例无恶心,44例偶有恶心,14例平静时即有恶心,但没有呕吐。结论盐酸呱替啶0.1~0.15㎎∕㎏•h用于非脏器手术后止痛效果比较满意。

  • 标签: 盐酸呱替啶 止痛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微囊藻毒素(MC)对小鼠一脏器的损伤。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试验组分为对照组和MC染毒组(剂量分别为0.25、0.50、1.00μg/kg•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隔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染毒,注射量按0.1ml/10g。记录小鼠每天饮水量并观察小鼠食量及精神状况,每周称体重一次并做记录。染毒10周后处死。处死后称量肝脏、肾脏、脾脏,肺及心脏计算脏器指数。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的心脏重量均低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组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对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C可以诱发心脏萎缩;肝脏中剂量染毒组的肝脏总量明显小于低、高剂量组,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肾脏重量均减轻,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低、中、高染毒组于对照组相比脾脏重量均增加,中剂量染毒组脾脏肿大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低、中、高剂量肺脏重量均增加,低剂量组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微囊藻毒素(0.50μg/kg•d)可引起小鼠心脏萎缩。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小鼠 脏器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46例,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完成治疗,显效4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治疗后患儿的cTnI、CK-MB、BUN、ALT、AST值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比较常见,积极的综合对症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目的。

  • 标签: 重症支原体肺炎 多脏器功能损伤 肺炎支原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伴随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显示,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由于其情况较为特殊,一旦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几率。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重症病房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成熟,对于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加强对其的监测和护理指导,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组研究通过抽对危重产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监测,观察并对比患者监测前后的病情改善率。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 标签: 危重产妇 多脏器功能衰竭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在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段内我院接收的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均给予螺旋CT 实施诊断,观察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部位及具体阅片结果。结果: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其中胃肠道穿孔8例,占比36.6%;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占比22.7%;肠和肠系膜损伤共有9例,其中小肠破裂穿孔、结肠破裂穿孔、阑尾炎穿孔 分别为4、3、2例。结论:对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实施诊断,建议采纳螺旋CT技术,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诊断中B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患者100例,对每位患者进行B超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从而探究在腹腔脏器损伤的诊断中B超检查情况以及诊断价值。结果在100例患者中,85例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其诊断准确性为85.0%,其中15例患者与手术结果不同,误诊率为15.0%。结论在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闭合性损伤 腹腔脏器 B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临床应用及基层医院普及价值。方法选择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诊断盆腔脏器脱垂的23例患者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23例患者因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引起的不良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全盆底重建术保持了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完整性,具有疗效满意、术后复发率低、术后生命质量满意的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全盆底重建术 盆腔脏器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腹部空腔脏器出现破裂穿孔的患者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全年内收治的30例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需要分别接受传统X线摄影与螺旋CT扫描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各自的确诊率情况。结果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后的确诊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摄影诊断,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的诊断,螺旋CT诊断的效果更好,确诊率更高,该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空腔脏器 穿孔 腹部 破裂 螺旋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在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此次研究,研究时段为2019年2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时段内我院接收的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均给予螺旋CT 实施诊断,观察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部位及具体阅片结果。结果:22例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其中胃肠道穿孔8例,占比36.6%;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占比22.7%;肠和肠系膜损伤共有9例,其中小肠破裂穿孔、结肠破裂穿孔、阑尾炎穿孔 分别为4、3、2例。结论:对腹部空脏脏器破裂穿孔患者实施诊断,建议采纳螺旋CT技术,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器官损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危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50例,入院后行支持、对症、维持等综合抢救,同时针对不同器官损伤积极进行相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7d行心电图、胸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查,观察临床疗效及患儿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7d,50例患儿治愈28例,占56%;好转19例,占38%;治疗有效率为94.0%。治疗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心肌酶、尿素氮、肌酐、转氨酶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多并发心、肺、脑、肝、肾、胃肠等器官不同程度损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轻病残。

  • 标签: 窒息 新生儿 多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