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对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窒息对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影响

魏书玲

魏书玲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儿科湖南衡东421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器官损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危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50例,入院后行支持、对症、维持等综合抢救,同时针对不同器官损伤积极进行相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7d行心电图、胸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查,观察临床疗效及患儿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7d,50例患儿治愈28例,占56%;好转19例,占38%;治疗有效率为94.0%。治疗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心肌酶、尿素氮、肌酐、转氨酶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多并发心、肺、脑、肝、肾、胃肠等器官不同程度损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轻病残。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1-0035-02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急症,因缺氧缺血导致肌体内环境发生一系列改变,患儿心、脑、肺、肾、肝、胃肠等脏器可产生不同程度损害。2007年12月~2010年9月,笔者收治新生儿窒息并多器官不同程度损害患儿50例。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同期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危重新生儿窒息50例,均符合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1]。男32例、女18例,年龄0.5h~6d,平均2.2d。其中轻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17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37例,过期产1例;出生体重<2500g6例;2500~4000g39例;>4000g5例;顺产15例,剖宫产28例,臀位产4例,产钳助产3例。50例中,脑损害35例(占70%),肾损害18例(占36%),肺损害17例(占34%),心肌损害15例(占30%),肝脏损害11例(占22%),胃肠损害4例(占8%);全组器官损害发生率为72%(36/50),其中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48%(24/50)。

1.2方法

1.2.1治疗及检测患儿入院后行支持、对症、维持等综合抢救治疗,主要包括:维护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使心率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以保持神经细胞代谢所需能源。控制惊厥,降颅压,消除脑干症状;行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脑损害采用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如脑多肽2ml/d;营养心肌细胞药物,如1,6二磷酸果糖250mg/(kg·d);保护肝细胞药物,如肝泰乐10mg,/(kg·d)、谷光甘肽300mg/d。保护肾脏,限制液体出入量,速尿1mg/(kg·次);保护肺脏,采取持续气道正压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措施;保护胃肠,采取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等措施。治疗7d为1个疗程。入院时及时治疗7d,检查患儿心电图、胸片,同时采血用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心肌型CK(CK-MB)、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北控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1.2.2疗效判断住院治疗7d进行疗效判断。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检查正常,为治疗痊愈;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胸片检查轻度异常,为治疗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胸片无明显改变,为治疗效果差。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检测指标以x±s表示,治疗前后各检测项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7d,5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不同程度损害患儿治愈28例,占56%;好转19例,占38%;死亡1例,占2%;自动放弃治疗2例,占4%。治疗有效率为94%。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检查结果见表1,显示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新生儿窒息后易发生多器官不同程度损害。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缺氧使机体内环境发生一系列改变,表现能量生成不足和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紊乱,引起细胞内水肿,溶酶体稳定性降低,导致溶酶体膜破裂,溶酶体酶大量释放,导致人体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结构异常。

3.1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最常见并发病,此病主要由缺氧引起的原发性脑损害和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通过支持、对症、维持等综合抢救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后遗症明显减少。

3.2心肌损害主要表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cTnI、CK、CK-MB升高。经营养心肌,心衰纠正,心律失常好转,心肌酶谱数值下降。

3.3肾损害缺氧缺血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流重新分布,造成肾损伤[2],经保肾综合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良好。

3.4肝脏损害肝功损害原因可能缺氧缺血引起血管收缩造成肝脏血循环障碍,造成肝细胞损害,经肝泰乐、谷光甘肽等治疗后,肝脏缩小,黄疸消失,转氨酶大幅下降。

3.5肺脏损害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窒息后缺氧使肺动脉血管收缩,产生肺动脉高压[3],导致肺功能下降,通气、换气功能不足,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肺出血。经采取持续气道正压等辅助呼吸、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等措施,呼吸功能迅速改善。

3.6胃肠功能损害其原因是窒息发生后,低氧血症引起全身防御性反射,肠系膜血管强烈收缩,引起肠坏死[4],经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胃肠功能改善,腹胀减轻。

3.7多器官损害本文新生儿窒息后2个或2个以上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48%,新生儿窒息程度不同,损害器官情况亦不同。重度窒息多器官损害高达76%,而轻度窒息为30%。因缺氧使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子大量存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引起多器官损害[5],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本文1例死亡存在3个器官以上损害。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致脑、心、肺、肝、胃肠等多器官不同程度损害应引起儿科医师高度关注。患儿发病早期器官损害均为暂时性,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轻病残。特别强调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窒息,推广新法复苏和加强监护等措施。

参考文献

[1]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1.

[2]吴捷,魏克伦.新生儿窒息对肾功的影响[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1997,4(3)7132.

[3]吴瑞洋,胡亚美,江戴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36-444.

[4]虞人杰,李黎,汤泽中,等.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7138-141.

[5]虞人杰,翟燕,郭璞,等.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进一步探讨[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1991,6(4)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