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器官纤维化、血管病变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IL-35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促进调节T细胞(Treg)的增殖并增强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抑制辅助T细胞(Th)17的分化及IL-17的分泌,还诱导产生调节B细胞(Breg),促进其向分泌IL-35、IL-10的Breg细胞转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目前SS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L-35在SSc发病中的作用仍存有争议。本文就IL-35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SSc中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35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B细胞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主因面部水肿红斑6余年,左手及左前臂结节1余月,于2007年1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水肿红斑,伴发热、乏力、多关节间歇疼痛和雷诺氏征阳性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红斑狼疮 系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连续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合并心衰患者80例,对比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连续系统护理的实验组。结果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连续系统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连续系统护理干预更符合患者所需,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情绪状态。

  • 标签: 护理干预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栓微血管(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SLE并发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TMA的患儿占同期SLE住院患儿的5.65%(14/248),占同期狼疮肾炎患儿的7.87%(14/178)。其中男女比例4∶10,除1例男孩的发病年龄为6岁,其余13例年龄在11~18岁。患儿SLE疾病活动度评分在14~31分。在发生TMA的病程中,11例接受了肾活检,肾脏病理类型是Ⅳ或Ⅳ+Ⅴ型,8例肾脏病理提示有TMA病变。14例患儿在入院后3 d至2个月内被诊断TMA,在入院时只有6例同时存在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另外8例只有中度贫血。所有患儿均存在明显低补体血症,特别是未经治疗的SLE初发病例,血清C3<0.17 g/L,C4<0.07 g/L,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访时间为0.2~11.3年(中位时间为2.6年),经治疗后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在第4次血浆置换过程中发生猝死;2例病情恶化。结论儿童SLE并发TMA者多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肾脏病理类型以Ⅳ型狼疮肾炎为主;对于有贫血的SLE患儿,不论是否有血小板降低,都要特别关注血清补体水平,若严重降低,要密切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和查找外周血涂片有无裂红细胞,以便于及早发现TMA。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低补体血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栓微血管(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SLE并发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TMA的患儿占同期SLE住院患儿的5.65%(14/248),占同期狼疮肾炎患儿的7.87%(14/178)。其中男女比例4∶10,除1例男孩的发病年龄为6岁,其余13例年龄在11~18岁。患儿SLE疾病活动度评分在14~31分。在发生TMA的病程中,11例接受了肾活检,肾脏病理类型是Ⅳ或Ⅳ+Ⅴ型,8例肾脏病理提示有TMA病变。14例患儿在入院后3 d至2个月内被诊断TMA,在入院时只有6例同时存在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另外8例只有中度贫血。所有患儿均存在明显低补体血症,特别是未经治疗的SLE初发病例,血清C3<0.17 g/L,C4<0.07 g/L,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访时间为0.2~11.3年(中位时间为2.6年),经治疗后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在第4次血浆置换过程中发生猝死;2例病情恶化。结论儿童SLE并发TMA者多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肾脏病理类型以Ⅳ型狼疮肾炎为主;对于有贫血的SLE患儿,不论是否有血小板降低,都要特别关注血清补体水平,若严重降低,要密切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和查找外周血涂片有无裂红细胞,以便于及早发现TMA。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低补体血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系统护理在扩张型心肌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连续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AS、SDS情绪评分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连续系统护理具有的诸多优势,能有效提高扩张型心肌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连续性系统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系统护理对扩张型心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连续系统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扩张型心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性系统性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 简介:社会学习隐喻具有内在的系统,至少包含"过程隐喻"、"行为隐喻"、"沟通隐喻"、"治理机制隐喻"、"范式隐喻"、"认知隐喻"、"载满青蛙的独轮车隐喻"。还原社会学习隐喻且与系统方法耦合起来,呈现通往系统适应治理的桥梁。城市社会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社会学习,螺旋式产生公共治理知识提供了契机,社会学习隐喻系统投射了城市社会生活的复杂系统。剥离社会学习隐喻簇的显性与隐性,系统适应治理的意蕴内含其中。不必严格地去定义社会学习,隐喻中"协商"、"参与"、"对话"、"生态保护"、"适应学习"等等在生活中形成、反映、指导实践。从城市治理的实践中反思社会学习隐喻的系统、自反,再回过来扩展社会学习,提升治理能力。

  • 标签: 系统论 应用认识论 隐喻分析 社会学习 城市治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双冲击疗法治疗难治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4-2010年间收治的33例难治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其中男性5例,年龄在15-40岁之间,女性28例,年龄在17-35岁之间,3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协会在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对33例患者采用双冲击疗法治疗,并对其治疗过程进行精心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难治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较治疗之前有较大改善,效果显著。33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1%。结论通过采用双冲击疗法治疗难治系统红斑狼疮疾病,同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难治系统红斑狼疮疾病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冲击疗法 精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洁牙方法对口腔牙菌斑的减少作用,比较系统洁牙方法和传统洁牙方法对于牙菌斑清楚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共1000名,均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进行系统洁牙方法的教学,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习惯和意识的强化,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传统的刷牙方法,0月基线和6个月随访调查,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段,调查对象牙菌斑个数(NdGdCOB自倍频微片激光器检测方法)。结果实验后期6月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牙菌斑差异显著(t=10.23,P=0.00)。实验组0月前侧牙菌斑(42.13±10.21),6月后侧(11.23±5.21),实验组两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t=10.11,P=0.00)。结论进行系统的刷牙方法传授和习惯强化,能显著降低人群牙菌斑数量,改善口腔卫生和健康。

  • 标签: 系统性洁牙 牙菌斑 清除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护理所追求的目标。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对该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其应注重个体化原则;合适的时机与恰当的技巧可以提高效果。允许家属在场参与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医院、社会、家庭相结合,由院内教育向院外教育延伸,充分调动患者个人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是目前对SLE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 标签: 健康教育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系统血管炎(SV)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组织。所有类型的血管炎均可累及肠道,引起各种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合并严重急腹症而危及生命。血管炎累及肠道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与原发性消化系疾病难以鉴别。本文主要就SV肠道受累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炎症性肠病 肠道
  • 简介:近代中国科学家郑贞文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科学传播的先驱,以系统思维的观念,开展科学术语的译名统一与科学著述活动并发展科学教育,推动近代科学传播呈现出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为本位的系统特质,凸显科学文化的传播格局。本文运用系统思维研究方法论,阐述郑贞文科学观的系统思维属性及其科学传播的系统特质。

  • 标签: 近代中国 郑贞文 科学传播 科学文化 系统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47例症状好转出院,1例死亡,4例主动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健康指导对患有系统红斑狼疮的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治疗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肺是系统血管炎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胸膜、肺间质、肺实质、气道、血管均可能受累。巨细胞动脉炎和结节多动脉炎的肺部受累较少见,大动脉炎相对常见,可累及胸膜、肺实质,部分患者表现为肺动脉管壁增厚、血栓形成,在原发病炎症控制后肺部病变通常可随之好转。白塞病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为肺梗死和肺动脉瘤。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常见合并间质肺病(ILD),其中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为著,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被发现与ILD发生密切相关。肺结节、肿块和空洞形成是肉芽肿多血管炎最常见和最具特征的表现,肺内结节的变化常与全身病情平行。弥漫肺泡出血是MPA最主要的肺部表现,并显著影响疾病预后。嗜酸性肉芽肿多血管炎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游走实变影,无空洞,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迅速消退。系统血管炎的肺部表现复杂多样,若对此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延误诊治,本文就各类原发性系统血管炎的肺部受累特点进行归纳、综述。

  • 标签: 血管炎 肺受累 间质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 作者: 李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1220
  • 简介:牙周病属于口腔三大疾病之一,该病的始动因子为菌斑微生物,会和宿主产生反应,牙周周围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甚至被破坏,从而引发慢性感染性疾病。根据统计表示:全世界范围内牙周病的发病率超过80%,也是人们最常发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逐渐进展,牙周病不但会向口腔局部牙周组织进行累及,还和全身多系统疾病具有密切联系,这一结局也被大量报道。

  • 标签: 牙周病;全身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