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苏联俄罗斯诗人谢尔盖·阿列克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在他短短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尤其是他的抒情诗,宛如一帧帧图画,在他那块新旧更迭却并不洁白的历史画布上,为我们拼合出了一幅巨大的、与时代不大协调的瑰丽图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整个生活恰似用一幅幅的图画来填充一块巨大的洁白的画布。”形成了他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 标签: 叶赛宁 俄罗斯 抒情诗 艺术风格 世界文学 历史画
  • 简介:中国新文学史上,在选取重大题材,描绘广阔的社会和时代生活图景方面,茅盾是无与伦比的。除了《子夜》、《腐蚀》等鸿篇巨制和中、短篇小说外,他一生所写的大量散文,包括随笔、速写、杂感等,也是矛盾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研究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尚待我们长期努力。

  • 标签: 抒情散文 诗意美 《子夜》 中国新文学史 风景谈 白杨礼赞
  • 简介:古往今来,咏离别伤怀之作可谓多矣,要以司空见惯的素材写出新的文章,难度更大,尤其需要独辟蹊径,课寂扣虚。无聪慧颖悟之思,无相当的笔力是无法办到的。起笔交代抒情主人翁的情态,简净之笔已形神兼备,满纸氤氲了,《文心雕龙》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动焉。”冥色起愁,哀兴于暮,对于一个天涯羁旅的人来说,这时别离更是触绪纷至。如此在难舍离愁渲染下的全文充满了恋恋不舍的基调。

  • 标签: 《再别康桥》 意象创造 抒情 《文心雕龙》 形神兼备 主人翁
  • 简介:借物抒情文章得分不高的原因一般有三:"物性"展示缺少个性、不够充分;接通人物生硬牵强,不够自然;立意指向单薄肤浅,缺少内涵。怎样克服这些缺点呢?让我们先欣赏一篇时文。

  • 标签: 中学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幸福,其实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拥抱,一件贴心的礼物都会让人感到幸福。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感到幸福快乐的时候,记住这样的时刻,品味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 标签: 抒情 描写 记叙 幸福
  • 简介:许辉的文本中夹带的皖北地域文化信息异常丰厚,在他的乡土叙事中,许辉还原了真实的乡村图景,而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在许辉的乡土世界里,也一直都贯穿着导人向善的田园抒情,他在文本中对淮河的地域文化做了必要的理性梳理,给予了普通人性最真实的展示舞台。而叙写城市的小说,仍然具有明显地域的特征以及蕴含在地域风情中的文化特征,城市人的日常生活,在许辉的笔下呈现出一种原生态式的抒情景致。长篇小说《王》则充分展现了许辉对于淮河文化的理解,它不单是一部单纯地反映历史或映照现实的小说,而且是对民族的、个体的命运与灵魂作出了深入的拷问与反思。

  • 标签: 地域文化 人情 抒情
  • 简介:杜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意象组合艺术极为丰富,或景中含情,或情中蕴景,或情景交融.情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而建构迥然不同的意象体系.

  • 标签: 杜诗意象 构成方式 艺术美 真实情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4
  • 简介: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书法艺术的抒情性作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他认为书法艺术的奥妙,主要在于表现书家自身的性情、水平等。作品的风格、运笔的情调是书家的情感波动的结果。也就是说,书家创作一件书法作品基本能表现书家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这种理解与感受会不同程度地流露于笔端。如王羲之书《乐毅论》则情多抑郁,写《东方朔画赞》则多涉及离奇的意想,写《黄庭经》则对道家的虚无境界表示怡悦,而写《太师箴》则奔放而曲折、豪迈而不拘。这就是孙过庭所说的“达其性情,形其哀临帖辅导乐”。这一理论说明书法的抒情性与书法的文字内容密切相关。下面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试加分析。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是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史,是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山阴(绍兴)兰亭为“祓禊”之会。诸贤饮酒赋诗,羲之写为诗序,即“兰亭叙草稿”,后经唐人临摹,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这幅作品,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幽雅闲静、愉快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往往发出感喟:羲之书法“所贵乎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

  • 标签: 书法抒情性 兰亭序书法
  • 简介:早在编选《吕剑诗集》的1981年初春,吕剑就曾把自己“最近三年中”所写的抒情诗与建国前后两个阶段的创作做过比较。他的感觉一是数量较多,三年的创作量超过了“建国初期的几年问”(实际应是十几年问),二是风格上有所变化。对这一现象,他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产量多并不一定就是成熟的表现,但无论如何,也许总可以从它们身上,多少窥见一些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打下的烙印吧!一则以1957年之反右,

  • 标签: 抒情诗 诗集 真实 创作 建国前后 风格
  • 简介:鲁迅散文"释愤抒情"说的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屈原、司马迁和庄子等,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鲁迅散文以释愤抒情为核心,体现了诗情盎然、"放言无惮"、"深于取象"、"随物赋形"等民族特色,亦奏响了时代强音,表现出现代风貌.

  • 标签: 鲁迅散文 释愤抒情 理论渊源 民族特色
  • 简介:四十年代以来的叙事诗,大多以叙写劳动人民在历史的大转折时期终于获得自由解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基本主调。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虽属此类,但却摆脱了单调固定的模式,从而使主题在浓重的作者主观感情的渗透中,显得格外深沉。如果说《王九诉苦》、《漳河水》、《赵巧儿》一类的叙事诗还存在着机械配合土改政策的宣传,人物命运的转机被置于相似模式之中的话,那么,《王贵与李香香》则是超越了上述诗篇的思想层次。即《王贵与李香香》已不是一般地演

  • 标签: 王贵与李香香 王九诉苦 漳河水 四十年代 人物命运 李季
  • 简介:方召麐是现代最富声望的无锡籍艺术家之一,更是女画家中之翘楚。钱松苗评价其作“雄厚质朴、浑成大方”。方召麐不断创新求变的精神,使其画作不囿于传统,自成一格。当然这也是与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

  • 标签: 方召麐 抒情 创新求变 人生经历 艺术家 女画家
  • 简介:樱花往常只听人艳说樱花。但要从那些“艳说”中抽绎出樱花的面目,却始终是失败的。我们这一伙中间,只有一位Y君见过而且见惯樱花,但可惜他又不是善于绘声绘影的李大嫂子,所以几次从他的嘴里也没吸出樱花的色相。

  • 标签: 《樱花》 借景抒情 象征 赏读 茅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09
  • 简介:漫步花园,深吸一口气,清新的香味扑鼻而来——那是向阳花的味道,是友谊的味道!每到开花时节,成群的向阳花争相开放在这片不足五平方米的小花田上。它们开得灿烂、热烈、持久,就像我和沈伊的友谊一般。

  • 标签: 学会 味道 香味
  • 简介:近年来王德威教授重申中国文艺的“抒情传统”,并将其放在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化语境里重新思考。作为深受后结构主义影响的新历史主义批评家,王德威感兴趣的是抒情对占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叙事的冲击,对文本中抒情因素的揭示成为他还原非连续的、众声喧哗的历史图景的手段。这一做法在获得洞见的同时,亦留下一些盲点。作为必要的修正,本文主张重构历史的整体性,以有着特定起源和目标的传统,为现代文艺创作和理论创构定位。

  • 标签: 抒情传统 中国 现代性 新历史主义
  • 简介: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篇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繁荣兴盛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化 文艺工作 物质力量 国家观
  • 简介:用烽火和雷霆铸造音符用信念和忠诚谱写乐章我们站在苍洱之滨遐想九十年风云在胸中激荡真理的翅膀扫荡长夜黑暗南湖的波浪托起初升的太阳

  • 标签: 建党 纪念 抒情
  • 简介:1抒情表意系统始终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门类.庞大的抒情话语部族之中,呼号、诅咒、祈祷无不表述了强烈的激情;相形之下,抒情诗的独特意义在于拥有一批规范的美学形式.这不仅可以追溯到"诗言志"、或者"诗缘情"的悠久传统,而且还包含了一批持续地承传沿袭的抒情诗格律.这些美学形式有效地集结和凝聚了种种情绪冲动,使之成为一个有力的声音.诗人为什么字雕句琢,呕心沥血?抒情诗的美学形式赋予字句奇异的魔力.

  • 标签: 抒情诗 承传 诗格 诗缘情 字句 “诗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