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症状表现一般都比较严重,且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发病期间如果出现误吸,则会造成死亡,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当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切开患者的气管来让其保持有效的呼吸状态,只是患者气管被切开之后,湿效果会显著下降,因此为了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湿护理措施,以此提升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本文就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后湿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方式
  • 简介:护理工作中对痰液黏稠、干燥排痰困难的患者,目前常规采用翻身、叩背、咳嗽、雾化吸入和吸痰等辅助排痰措施[1,2].然而,由于昏迷患者失去咳嗽反射能力,加上不能实施雾化吸入,呼吸机的加温湿能力有限,引起痰液干燥,吸痰困难,因而,气管内注入湿液为湿排痰的主要手段.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入院后住院多达数10d甚至过百天,每天需吸痰10多次.为更好地排痰和保持通畅,使患者呼吸功能稳定,本文作者以优化排痰效果,更好为病人服务为出发点和归宿,广泛查找有关资料,比较几种文献报道,结合实际情况,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1例长期机械通气患儿湿吸痰方法进行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湿化吸痰 气道湿化 正交试验 患儿 排痰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及切开术后患者湿的作用。方法将30例气管插管及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雾化吸入湿,对照组采用注射泵持续泵药法湿,观察患者的痰液粘稠度,痰液结痂,刺激性咳及道出血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结痂以及道出血情况减少,痰液容易吸出,刺激性咳嗽相对降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及切开患者进行湿,操作简单方便,对保持呼吸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雾化吸入 注射泵 持续泵药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脑卒中患者非人工痰液湿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14年1—12月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分为循证护理组(n=46例)和对照组(n=46例)。循证护理组患者采用向口咽部滴入湿液及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的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Ⅲ-Ⅳ°痰的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Ⅲ°-Ⅳ°痰比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非人工痰液粘稠度,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非人工气道 痰液湿化
  • 简介:目的寻求有效湿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滴药、雾化交替法和单纯滴药法湿的效果.结果滴药、雾化交替法每24h所需湿液的量约是单纯滴药法的4.5倍;前者PaO2升高、体温控制、痰量减少、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后者.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滴药、雾化交替法比单纯滴药法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呼吸道感染 滴药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MR850湿系统两种湿方式对气管切开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MR850湿系统进行湿,对照组采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进行湿。观察两组湿1周,比较两组湿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粘稠度适宜,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粘膜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850湿系统湿效果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减少护士工作量。

  • 标签: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 气道湿化 氧气雾化 MR8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湿护理对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4500例重症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人工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人工湿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产生气湿不佳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并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个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产生气湿不佳的频率与护理满意度,探讨分析患者产生气湿不佳的原因,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湿不佳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湿不佳率为26.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2.2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产生气湿不佳的原因多样,个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而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不佳 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湿不佳的原因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室收治的140例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应用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效率71.43%;观察组有效率95.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 气管湿化不佳 原因分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湿护理用于重症患者的价值。方法:2020年7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重症病患5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人工湿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7.69%,比对照组38.46%低,P<0.05。 针对动脉血氧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研究组干预后分别是(10.91±1.24)kPa、(3.09±0.25)kPa,优于对照组(7.86±1.32)kPa、(5.36±0.57)kPa,P<0.05。结论:于重症患者中用人工湿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血气指标的改善。

  • 标签: 重症患者 影响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湿不佳的原因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采取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0例病患,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湿化不佳 原因分析 护理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湿治疗有效性,方法:采取有效的养护预防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这两种湿方式实施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湿化疗效,同时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率。结果:临床实践中,应依据患者的情况,选用最佳的人工湿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功效。结论:通过对病例的深入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人工湿的选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气管切开护理 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湿不足的因素,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60例本院收治的重症路脑损伤患者,以湿情况将患者分组,设置为湿不足组(21例)和正常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差异,分析导致其湿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两组患者合并COPD、GCS评分、湿方式和湿浓度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气道湿化不足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是一种危重病症,患者经常存在昏迷情况,这就导致其容易出现误吸情况,使其死亡风险增加。所以,为有效避免不良状况的发生,临床常常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手术以保证患者呼吸正常。但气管切开后,其获得的湿效果经常不理想。为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需为其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主要从影响湿效果的因素、湿液的选择、湿护理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 标签: 气道湿化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措施 呼吸通畅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常因神经系统功能的严重损伤而无法自主呼吸,因此临床常需为患者切开气管,予以呼吸支持,但是这种通气方式会使气体失去口鼻环节的湿,从而导致干燥,使得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提高,因此临床需要为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湿护理。本文综述试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湿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我国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湿的研究现状,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对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关键字为:喉癌/喉部肿瘤/喉切除术,气管切开,湿/雾化/管理/护理。结果 评价的指标内容有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次数、血氧饱和度、湿的效果、痰液粘稠度、损伤情况、气管堵塞情况、道出血情况、呼吸感染情况、舒适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目前关于喉癌术后湿管理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我国学者在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湿方面研究欠缺,单方面评价与国外研究水平大同小异,但关于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湿方面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喉癌 喉切除术后 气道湿化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湿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行微量注射泵持续湿有助于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并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两种湿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以 2019年 8月至 2020年 6月 期间,我院的40例全院和 ICU(重症医学科 )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基于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湿方法,患者被分为各 29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并为患者提供相同的综合气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湿效果,以及对治疗的影响。结果:接受微量泵持续湿的研究组患者平均刺激性咳嗽( 1.6±1.2)次,吸痰( 75.0±23.9)次,痰痂形成率 6.9%,道出血率 0.0%,均显著低于接受间歇气灌注法湿的参考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的 VAP发生率 15.0%,带管时间( 9.2 ±2.6) d,住院时间( 21.1±6.9) d,均显著低于接受间歇气灌注法湿的参考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微量泵持续湿,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湿效果,降低 VAP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更加的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微量泵持续湿化 VA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在气管切开后湿呼吸中的治疗作用。选取我院心血管呼吸内科行气管切开术后的高龄住院患者,通过雾化吸入、负压吸痰前是否加入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在负压吸痰的过程中气分泌物的黏稠度,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等,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物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湿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结论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改善高龄切患者痰液粘稠度,促进排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带管时间。

  • 标签: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术 盐酸氨溴索 吸痰 生理盐水 注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