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提出高校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探讨了我国高校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主要有指导理念不清晰、满足于就业率的提高、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化不高、就业指导课程开设不够系统、效果不理想和就业指导时间滞后等问题。

  • 标签: 高校就业 指导工作 问题与对策 就业率 职业归划
  • 简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 农民工就业 城镇青年就业
  • 简介: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笔者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阐述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必要性,并提出从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和服务供给三方面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

  • 标签: 大学生就业 社会保障 高等学校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收以及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造成了一大批失地农民。这些人在城市中收入低下,生活困难,就业无门,处于贫困边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对这些人的就业与保障的研究也显得格外重要。

  • 标签: 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与保障
  • 简介:本文从就业背后的制度性根源着手,分析了造成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堪忧的深层原因.这些制度性根源主要是扩招政策影响,成本分担的培养机制、劳动力市场分割机制、资格认证制度形式化,学生资助、体系不完善、西部及农村地区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用人单位的录用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这些根源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困难.

  • 标签: 硕士研究生 就业 制度性根源
  • 简介: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促进就业问题.本文从就业是发展之本、固国之策、和谐之基、动力之源四个方面,对政府促进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进行理性解读,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在促进就业问题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就化解困境提出相关对策.

  • 标签: 就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实困境 对策
  • 简介:针对失业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应把充分就业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认为这种政策目标选择是市场经济体制约束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影响我国失业的社会承受力的5个方面因素的分析,认为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4.5%;以下,应成为实现充分就业的近期阶段性目标。文章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实际,指出了中央银行为实现充分就业所应选择的货币政策措施。

  • 标签: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我国货币政策 人力资本 二元劳动力市场 社会承受力
  • 简介:我国大学生就业促进制度包括政策和法律。政策上呈现制定主体、表现类型、实施手段等多元化特点,致使其规范性不强,体系性缺乏,作用难以协同;法律上存在立法步伐滞后、内容重原则、操作不易等问题,难以适应就业促进的现实需求。在社会转型期,这使得就业促进制度困境暴露无遗:政策实施机制不力;法律保障机制不足;责任机制尚未形成。诚然,政策和法律都是就业促进的重要手段,但是就业促进政策法制化才是大学生就业促进最根本、最重要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促进 政策 法制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思考了就业观、心理品质以及就业技能的培养对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独立学院 大学生就业 就业素质
  • 简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表现出良好的态势,这是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特色办学、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对就业的合理定位等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对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有重要启示,要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高校承担应有的责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毕业生 就业状况 原因分析 启示
  • 简介:大学生就业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原因入手。本文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情况,从结构性角度深入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就业偏好结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 结构性问题
  • 简介:自1999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教育改革政策以来,一方面确实达到了当时“带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扩招目标,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另一方面,我国就业政策也由“包分配”方式转向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俨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关系经济发展之大问题。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仅为159万人,而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49万人。16年的时间内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了近5倍,随之带来的则是越来越高的大学生失业率。

  • 标签: 高校毕业生 就业现状 因素分析
  • 简介: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权的社会权与自由权性质,从政府保障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权这一视角,对我国当前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进行了考察与反思,并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制度的初步设想。

  • 标签: 高等学校毕业生 就业 法律制度 建构
  • 简介: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猛增,大学毕业生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人,也不得不在各种求职场上拼命厮杀.于是高校在兴高采烈地招进大批学生的时候,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了困扰各高校的大问题.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因而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不可否认,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问题很多.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急需科学化与规范化.

  • 标签: 中国 高等院校 就业指导 管理体制
  • 简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就业观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上,我国基本上是将其纳入政治轨道上运作,其主导思想是面向农业、面向农村.其职业角色期望表现出松散、模糊和人格化倾向,社会期望使知识青年无法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将大批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通过人口转移方式来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显然削弱了城市的中心地位.

  • 标签: 劳动就业 人口转移 职业角色 劳动就业问题 改革开放前 社会学
  • 简介:摘要:我国人力资源本身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点,但同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模糊性特点。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当中各项内容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为此,要想实现实践活动的成功,必须要通过多个部门的相互合作的方式。当前,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观念、制度、匹配和人才储备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想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必须明确人力资源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同时,社会保障中的主要内容、方式等均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尽管我国早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由于当前国家整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人口数量众多也决定着我国社会保障的标准正在逐步提升。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仍然只能够实施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因此,文章结合当前社会保障现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关系进行浅析。

  • 标签: 人力资源 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
  • 简介: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 一方面, 促进了经济发展, 提高了全民素质;另一方面, 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数据表明, 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 比2004年增加58万人, 就业率在75%左右, 近85万毕业生当年未能就业;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 比上年增加75万人, 约有104万毕业生当年未找到工作;2007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的第四个毕业高峰年, 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人, 比上年增加82万, 增幅达19.9%, 已超过当年新增就业岗位计划的50%以上, 预计当年不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24万人, 加上以往未就业毕业生 。

  • 标签: 高等教育 大学生 就业 问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