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盛春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300
  •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颅骨固定法联合颈托制动在颈椎损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46例颈椎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观察组使用徒手颅骨固定法联合颈托制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反应、2次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颅骨固定法联合颈托制动干预可有效改善颈椎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状态,有利于提高急救成功,降低不良情绪反应、2次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徒手颅骨固定法;颈托制动;颈椎损伤;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急诊急诊心肺复苏采用徒手复苏与机械复苏救治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分析,按两种不同的复苏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5名患者,对照组实施徒手复苏法,观察组实施机械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复苏方法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复苏后观察组呼吸、心率、病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 徒手复苏 机械复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6例难产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63例,应用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分娩方法)和对照组(63例,应用胎背对侧卧位分娩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难产患者的成功分娩率以及不良事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难产患者的成功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对侧卧位 处理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头位难产,是孕妇在分娩中出现胎儿头部先露出来的难产症状,该种情况会严重威胁到产妇、新生儿生命安全。针对头位难产产妇,给予其徒手旋转护理干预非常关键,可以有效改善胎儿抬头异常,帮助产妇成功分娩。下文对于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产妇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变电站变压器分层式徒手更换硅胶呼吸器的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从变电站变压器硅胶呼吸器背景、分层式徒手更换硅胶呼吸器研究内容、分层式徒手更换硅胶呼吸器创新点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包含研究方法、成果实际运行情况、分层式徒手更换硅胶呼吸器优势,不断促进变电站变压器硅胶呼吸器的技术发展,提高变电站设备检修维护效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变电站 变压器 分层式 徒手更换 硅胶呼吸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头位难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头位难产孕妇划分为对照组,另外40例头位难产孕妇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徒手旋转助产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结果: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0.00%,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0.00%,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对照组的新生儿体温不升、肺肠道异常、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上的发生数量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 05。结论: 徒手旋转助产能够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对自然分娩率具有明显提高的效果,对产妇的产程加快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抢救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02月~2024年02月“120”出诊期间院外发生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30例,均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盐酸肾上腺素治疗,分析抢救效果。结果:抢救后,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患者E指标为82.22±20.22(cm/s)、LVEDD指标为60.23±2.52(mm)、LVEF指标为68.82±8.07(%)、血氧饱和度指标为86.26±7.62(%)、动脉血氧分压指标为7.76±0.48(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为7.54±0.43(mmhg);复苏后第1天GCS评分为4.05±1.22(分)、复苏后第7天GCS评分为7.55±0.55(分)、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7.04±0.22(min)。结论:运用徒手CPR抢救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可明显提升抢救效果,预后理想,推荐使用。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抢救疗效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经第2骶骨翼骶髂螺钉(S2AI)植入技术应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凸腰骶骨盆固定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南部战区总医院和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收治的采用徒手S2AI植入技术治疗的18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63.2岁(范围:55~71岁)。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相关参数,包括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7PL-CSVL)、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铅锤轴线(SVA)、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S1骶骨倾斜角(SS)及脊柱-骨盆匹配度;术后行骨盆CT评估S2AI植入准确性,同时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7个月(范围:12~6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32.28±4.97)°降至(6.56±3.20)°(t=41.142,P<0.01),C7PL-CSVL由术前的(1.11±2.07)cm降至(0.18±1.08)cm(t=41.142,P=0.06),LL由术前的(-22.39±13.07)°改善至(-36.39±4.29)°(t=4.470,P<0.01),脊柱-骨盆匹配度由术前的(26.83±14.83)°降至(13.72±8.3)°(t=4.396,P<0.01),PT由术前的(27.94±4.26)°降至(23.39±6.08)°(t=2.680,P=0.02),SS由术前的(22.22±6.36)°升至(26.28±7.24)°(t=-2.178,P=0.04),SVA由术前(6.54±4.51)cm降至(2.62±1.29)cm(t=3.052,P=0.01),矢状面失平衡明显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术前0.58(0.40)分[M(QR)]降至0.18(0.15)分(Z=-4.567,P<0.01),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8例患者共植入S2AI螺钉32枚,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例患者CT检查见S2AI突破皮质,1例为2级(中度),偏向腹侧;2例为1级(轻度),1例偏腹侧,1例偏背侧。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完成了SRS-22问卷,手术满意度平均4.4分。结论徒手S2AI植入技术应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凸腰骶骨盆固定融合术能维持腰骶骨盆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脊柱侧凸 治疗结果 S2AI技术 退变性腰椎侧凸 骨盆固定
  • 简介: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实现教学训练过程的控制,必质掌握正确选用教学训练手段的反馈信息,而客观的测定与评价方法又是掌握定量反馈信息的基础,故探讨测定与评价方法问题乃是控制教学训练过程所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之一。篮球队员徒手快速脚步移动能力(以下简称快速能力),是指篮球队员在比赛中运用所掌握的脚步动作方法来快速地完成位置、方向和速度等变化的专项移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

  • 标签: 移动能力 脚步动作 篮球队员 训练过程 选题依据 反馈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助产联合体位干预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头位难产孕妇共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徒手矫正胎位助产法,观察组采取徒手旋转助产联合体位干预法。对比两组产妇的胎位扭转成功率与分娩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转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头位难产 徒手旋转胎位 体位干预 阴道分娩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产患者选用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的价值。方法:纳入84例难产患者研究(2019.06~2020.06),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2,选用胎背对侧卧位分娩)、观察组(n=42,选用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分娩),统计两组分娩成功率、新生儿质量。结果:(1)分娩成功率:观察组(95.24%)较对照组(78.57%)显著升高,统计值 =5.1258,P

  • 标签: 徒手 旋转胎头 对侧卧位 头位难产 新生儿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徒手淋巴引流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未开展徒手淋巴引流护理)与实验组(34例:开展徒手淋巴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髌上15cm周径比对照组低,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Lysholm评分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徒手淋巴引流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早期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下肢创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以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下肢创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41例)。对照组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干预,观察组再增加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肿胀率低于对照组,下肢周径缩短尺寸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康复护理后,下肢创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将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对其下肢水肿和周径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 标签: 下肢创伤术 淋巴水肿 徒手淋巴引流手法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在减少剖宫产中的作用。方法 2020.07-2022.06在本院分娩的枕横(后)位产妇合计160例,结合抽签法将其中80例归为对照组(未开展特殊性处理,于自由卧位下分娩),余下80例归为观察组(更改体位加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统计两组在产程耗时、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及总产程耗时为(4.15±0.45)h、(0.88±0.20)h、(8.10±1.75)h均短于对照组(6.58±0.56)h、(1.60±0.45)h、(11.24±2.35)h(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比例为7.50%低于对照组60.00%(P<0.05),顺产比例为92.50%高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例为0.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 更改体位和徒手旋转纠正头位异常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发生,缩短产妇的产程耗时,减少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出现,值得采用。

  • 标签: 改变体位 头位异常 剖宫产率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徒手旋转胎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康复医学科2017.5~2018.5.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直肠功能训练,观察组行徒手腹直肌功能训练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排便困难评分及每分钟肠蠕动次数。结果:对照组患者排便困难评分及每分钟肠蠕动次数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采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徒手腹直肌联合直肠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排便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腹直肌训练 直肠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 排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在急诊科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予以心肺复苏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统计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的比较。结果研究中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态,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率及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