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断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的泪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泪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泪小管断离的办法。

  • 标签: 泪小管断离 crawford管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2000年完成随访的62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内窥镜手术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Ⅱ型508例:1期107例,2期304例,3期97例;Ⅲ型11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治愈率Ⅱ型:1期95.3%,2期84.9%,3期75.3%;Ⅲ型6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9%.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有效疗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窥镜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泪小管内排出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以寻找放线菌。结果: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中,有56眼挤压泪小管见硫磺颗粒经泪点排出,取硫磺颗粒碾开涂片均见放线菌。57眼患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55眼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63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放线菌为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大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治疗泪小管炎敏感性高。

  • 标签: 泪小管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变化情况。方法: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58例116眼经直接或间接检眼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8眼,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度NPDR)41眼,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度NPDR)51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度NPDR)6眼,随访6~12mo,观察视网膜病变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视力、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76.7%,其中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视力及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及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稳定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稳定或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自体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
  • 简介:目的:在高度轴性近视眼与正常眼轴眼之间作对比分析,观察眼轴长度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手术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3-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IOL植入术的连续病例843例1042眼。正常眼轴组(21~24mm)853眼,高度轴性近视组(≥26mm)189眼。对比分析两组的眼内并发症,包括玻璃体脱失,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和IOL位置异常。结果:年龄在两个组中都是眼内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年龄的增长与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眼轴长度与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对于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失两个并发症。结论:此项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两个风险因素,了解这些风险并提前做好准备可能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年龄 眼轴长度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快速评估可避免盲系统评估四川省冕宁县50岁以上人群视力障碍的患病率和致残原因。方法在2011年6月至8月使用RAAB系统对四川省冕宁县50岁以上居民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50人,根据人口比例,分为57个人群组,每个人群组人数为50人,每个人群组采用紧凑段抽样(compactsegmentsampling,CSS),当紧凑段抽样不可行时,采用配额抽样。使用简易视力卡检测视力,用便携式裂隙灯和直接检眼镜检查晶状体及眼底情况以明确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结果在冕宁县抽样调查的2850人中,2817人接受了检查(98.8%),参照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视力损伤标准,共有视力残疾者537人,患病率为19.1%,其中盲111人,盲的患病率为3.9%(95%可信区间:3.2%-4.7%),严重视力损伤69人,其患病率2.4%(95%可信区间:1.8%-3.1%);视力损伤357人,其患病率12.7%(95%可信区间:10.5%-14.9%),其中可避免盲占87.4%。结论1.冕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盲的患病率为3.9%,严重视力损伤的患病率2.4%;视力损伤的患病率12.7%,其中可避免盲占87.4%。未经治疗的白内障仍然是该县最主要的致残原因。2.RAAB系统作为一种在人群中快速筛查可避免盲的调查方法,准确性好,简单实用、高效,重复性强。

  • 标签: 患病率 白内障 抽样调查 快速评估可避免盲
  • 简介: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早产儿眼底疾病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筛查时机和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眼科检查的1348例早产儿的眼底检查结果,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1348例早产儿中,正常者23.8%,未成熟视网膜者46.4%,ROP者17.5%,眼底出血者7.1%,渗出者3.7%,其他1.5%。且体重越低、胎龄越低、吸氧时间越长、全身疾病越重严重的早产儿ROP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结论低体重、胎龄小、吸氧时间过长、窒息史、严重全身疾病、多胎等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早产儿眼底筛查时间应适当提前、范围应适当放宽。

  • 标签: 早产儿 眼底筛查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胬肉逆向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92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逆向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月-2年。结果除3眼复发外,余均治愈,复发率为3.26%。结论翼状胬肉逆向切除可使病灶切除更彻底,可减少组织损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重建角膜缘,角膜上皮修复快,可有效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 标签: 翼状胬肉 逆向切除 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评估首选玻璃体手术治疗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32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PVR低于C1,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尽快采用玻璃体手术,放脉络膜上腔积液,硅油填充或膨胀性气体填充,并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黄斑裂孔者17例,27例无PVD,一次手术复位率为87.5%(28/32),有2例2或3次手术成功,余下2例失败。结论对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选玻璃体手术,有利于减少PVR的发生和提高手术复位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Q值调整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观察来分析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01/05等效球镜低于-12.00D的46例88眼进行非球面切削或标准化LASIK术后进行随访,按术前屈光度数将其分为A组(〈-6.00D)和B组(-6.00~-12.00D)两组,对比各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1mo裸眼视力、Q值、夜间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及满意率(后3者采取问卷调查)。结果:A、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05;t=0.62,P〉0.05);A、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t=-0.372,P〉0.05);A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眩光:χ^2=2.397,P>0.05;夜间视物质量:χ2=1.263,P〉0.05);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光:χ^2=10.85,P〈0.01;夜间视物质量:χ^2=10.85,P〈0.01);术后效果满意率达到98%。结论:非球面切削能明显改善-6.00D以上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

  • 标签: 非球面切削 视觉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mtDNA)14484位点突变患者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临床确诊或疑诊LHON的患者进行mtDNA检测.对3例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的家系做深入调查并收集相关病史及临床资料,抽取15例家属的血样进行mtDNA检测.结果:存在线粒体DNA突变的62例(62/119,52.1%)中,14484位点突变仅3例(4.8%).该3例3个家系56例中,28例有眼部症状,外显率50%.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类似11778位点突变的LHON,但其中视力恢复者17例(60.7%).15例家属的血样检测再次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结论:我国LHON患者中14484位点突变者少见,其临床表现与11778位点突变者相似,惟视力恢复率高.

  • 标签: 中国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14484位点突变 家系分析 线粒体DNA
  • 简介: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切除术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霰粒肿切除手术的双眼霰粒肿患儿(4~10周岁),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全麻组,67例134眼)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72例144眼)。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术后心理创伤,以及术后1mo眼表健康状况、术后1a内复发率和并发症等四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麻组和局麻组患儿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全麻组患儿术中不存在疼痛,术后3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值为4.94±1.23分,低于局麻组(7.0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患儿有12例出现再次就医回避,局麻组为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和泪河高度均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睑脂性状评分也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儿囊肿复发率为6.0%,低于局麻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5%,局麻组为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患儿依从性好的基本优点。与局部麻醉下手术相比,全身麻醉术中能够进行精细操作,术后眼表健康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全身麻醉 睑板腺囊肿 儿童 眼表
  • 简介:AIM:Toanalyzetheapplicationofmicrobubblecontrasttechnologyinthetreatmentofophthalmicdiseases,mainlyanalyzingitsadvantagesandexistingproblems.METHODS:Atotalof30representativeliteraturesabouttheapplicationofultrasoundcontrastagentingenetargetedtherapyathomeandabroadwerecollected,andfocusingonsortingouttheliteraturereportingthetreatmentofophthalmicdiseaseswithmicrobubblecontrasttechnologyinrecentyears,thenrecallingitsadvantagesandproblems,finallymakingreasonableassessmentonexistingproblemsandproposingpossiblesolutionstotheproblems.RESULTS:Duetoitsuniquesafetyandefficacy,thetreatmentofophthalmicdiseaseswithmicrobubblecontrasttechnologyhasincreasinglydrawntheattentionofclinicians,buttworelevantissuesshouldbeconsidered:first,thenatureofcontrastagentandthechoiceofcorrespondingultrasoundparameters;second,relativeincidenceoftissuebleeding,intravascularhemolysis,moderateorsevereallergyaswellasothersideeffects.CONCLUSION:Microbubblemaybecomethecarrieroftargetedtherapy,andasakindofnewnon-invasivedeliverysystem,theultrasoundcontrastagenthasbroadapplicationprospects,butitsapplicationinophthalmicresearchisstillinitsinitialstageandthesafetyof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stillneedsfurtherstudy.

  • 标签: MICROBUBBLE CONTRAST technology TARGETED therapy OPHTHALMIC
  • 简介:目的调查报告安徽省六安市眼外伤病人的流行病学状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80例(289眼)眼外伤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眼外伤病人流行病学状况、治疗效果,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工作.结果目前,六安市眼外伤病人仍以穿通伤为主,约占60%,并逐年增加,年龄分布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职业以农民、儿童、学生为主.治疗效果较以往明显提高,其中暴力伤的治疗效果差,最终视力预后与是否伴有黄斑部损害及视网膜脱离有关,与入院时视力无关.结论B超、CT、MRI等辅助检查应用,显微手术、玻璃体手术,及时的药物治疗是决定最终治疗效果的关键.安全教育、医疗保险制度、防护镜使用是减少眼外伤的发病率并提高眼外伤最终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眼外伤 流行病学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timolo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2007—08/2008—08接受LASIK手术病例1400例2650眼,随访0.5a以上,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3例66眼,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1g/L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wk,治疗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视力提高行数)。结果:试验组视力提高-1~4(平均1.45±1.09)行,对照组视力提高.2~2(平均0.61±0.86)行,行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0,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2.5g/L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噻吗洛尔滴眼液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碘酊烧灼后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收的20例(22眼)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施以碘酊烧灼并行羊膜移植术,术后全身及局部氟康唑应用。结果随访3-12个月。其中17眼角膜溃疡愈合,视力有所提高;2眼角膜溃疡愈合后形成角膜瘢痕,视力降低;3眼角膜溃疡未能愈合建议行角膜移植术。结论碘酊烧灼后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应用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且经济方便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碘酊 羊膜移植 氟康唑 角膜溃疡
  • 简介:目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及眼外肌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前后眼压(intraocularpressure,IOP)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08-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26例42眼TAO患者,患者行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治疗或眼外肌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第一眼位及上视时的眼压变化。结果:患者16例32眼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治疗前平均眼压第一眼位时为21.13±4.10mmHg,向上注视时为23.75±5.67mmHg,治疗后分别为16.81±3.69mmHg(P〈0.05),18.50±4.03mmHg(P〈0.05);10例10眼采用眼外肌斜视手术,术前平均眼压第一眼位时为18.40±2.49mmHg,上视时为24.70±3.63mmHg,术后分别为17.30±1.55mmHg(P〉0.05),18.60±2.20mmHg(P〈0.01);术前眼压≥21mmHg的TAO患者眼压下降明显(P〈0.05)。结论:两组患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眼压显著下降,但是眼外肌斜视手术前后眼压在第一眼位时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别。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眼压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眼外肌手术